重庆高考复习散文语文试卷.pdf
4页牛叶圣陶在乡下住的几年里,天天看见牛 可是直到现在还像显现在眼前的,只有牛的大眼睛 冬天,牛拴在门口晒太阳它躺着,嘴不停的磋磨,眼睛就似乎比忙的时候睁得更大牛眼睛好像白的成分多,那是惨白我说它惨白,也许为了上面网着一条条血丝我以为这两种颜色配合在一起,只能用死者的寂静配合着吊丧者的哭声那样的情景来相摹拟牛的眼睛太大,又鼓得太高,简直到了使你害怕的程度我进院子的时候经过牛身旁,总注意到牛鼓着的两只大眼睛在瞪着我我禁不住想,它这样瞪着,瞪着,会猛的站起身朝我撞过来我确实感到那眼光里含着恨我也体会不出它为什么这样瞪着我,总距离它远远的绕过去有时候我留心看它将会有什么举动,可是只见它呆呆地瞪着,我觉得那眼睛里似乎还有别的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味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活泼, 天真, 当然也顽皮 春天, 他们扑蝴蝶 夏天, 他们钓青蛙,谷子成熟的时候到处都有油蚱蜢,他们捉了来,在灶堂里煨了吃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有好几回,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它绕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的转低着头,斜起角,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就好像这一撞要把整个天地翻个身似的孩子们是这样玩的:他们一个个远远的站着,捡些石子,朝牛扔去。
起先,石子不怎么大,扔在牛身上,那一搭皮肤马上轻轻的抖一下,像我们的嘴角动一下似的渐渐的,捡来的石子大起来了,扔到身上,牛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胆大,特别机灵,他会到竹园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屁股,把牛惹起火来可是,我从未见过他们撩过牛的头我想,即使是小孩,也从那双大眼睛看出使人不自在的意味了玩到最后,牛站起来了,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四处跑散这种把戏,我看得很熟很熟了有一回,正巧一个长工打院子里出来,他三十光景了,还像孩子似的爱闹着玩他一把捉住个孩子,“莫跑,”他说,“见了牛都要跑,改天还想吃庄稼饭?”他朝我笑笑说,“真的,牛不消怕得,你看它有那么大吗?它不会撞人的牛的眼睛有点不同以下是长工告诉我的话比方说,我们看见这根木头桩子,牛眼睛看来就像一根撑天柱比方说,一块田十多亩,牛眼晴看来就没有边,没有沿 牛眼睛看出来的东西,都比原来大, 大许多许多 看我们人,就有四金刚那么高,那么大站到我们跟前它就害怕了,它不敢倔强,随便拿它怎么样都不敢倔强它当我们只要两个指头就能捻死它,抬一抬脚趾拇就能踢它到半天云里,我们哈气就像下雨一样 那它就只有听我们使唤,天好, 落雨, 生田, 熟田, 我们要耕, 它就只有耕,没得话说的。
你先生说对不对,幸好牛有那么一双眼睛不然的话,还让你使唤啊,那么大的一个力气又蛮,踩到一脚就要痛上好几天对了,我们跟牛,五个抵一个都抵不住好在牛眼睛看出来,我们一个抵它十几个以后,我进出院子的时候,总特意留心看牛的眼睛,我明白了另一种使人看着不自在的意味那黄色的浑浊的瞳仁,那老是直视前方的眼光,都带着恐惧的神情,这使眼睛里的恨转成了哀怨站在牛的立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刊于《新文化》2 卷 11、12 期合刊( 1946 年 12 月 21 日14.如何理解“站在牛的立场上说,如果能去掉这双眼睛,成了瞎子也值得”这句话?(2分)答: 14.①牛被自己的眼睛欺骗而受束缚1 分)②为了挣脱束缚、获得自由,可以做出牺牲 1 分)15. 作者多次提到牛眼睛里有“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味”,从全文看这 “意味”包含哪些内容?“我” “看了不自在”的原因有哪些?(6 分)答: 15.包含:①愤怒(恨) ;②恐惧;③哀怨 (2 分)不自在的原因有:①感到害怕; ②觉得同情; ③心怀愧疚; ④遗憾其 不争 4 分)16.第八段详细叙写长工的一番话有何作用?(4 分)答: 16.①表明牛的眼睛的特殊之处;②照应前文,揭示牛被玩弄的原因;③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④凸显欺软怕硬者的可恶。
每点 1 分,共 4 分)17.为什么全文紧紧围绕“牛的眼睛”展开描写记叙,请分析4 分)答: 17.①牛的眼睛让人不自在,引发了作者的思考;②牛眼睛的特别使得牛被欺侮被奴役,揭示了文章中心;③线索清晰,内容集中④从牛眼中可看出人的世界,言近旨远每点 1 分,共 4 分)18.请分析作者刻画“牛”的目的,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牛”的遭遇的看法7 分)18.目的:①象征旧中国那些愚昧麻木、不敢抗争、奴性十足的人们,并表示同情和遗憾;②揭示 人不自由的原因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的道理;③批判欺软怕硬的人性弱点 3 分)看法:①针对牛的奴性来谈:观点+认识 +事例 (2 分)②针对被自己欺骗来谈:观点+认识 +事例2 分)示例:今天社会就有人夸大困难的力量,缺乏自信,不敢正视现实,他们也是奴性十足、愚昧麻木的人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的挫折,增强自信心雅盗孙方友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 ! ”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和夫人的美丽端庄。
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苍渺以续古刹微茫,, 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室围了个严实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 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 赵仲松了一口气 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 “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为了这幅画! ”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 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露出的凄凉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刚,笔笔外露,, ”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画,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 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抚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 ”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押做了人质。
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起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了大门三人走进一个背巷, 赵仲止了脚步, 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 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 那真品仍在我家! 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也舍不得出手啊!”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14.将小说标题“雅盗”换成“赵仲”好不好?为什么?(4 分)答: 14.不好 2 分)①“赵仲”只是一个人名,而“雅盗”写出了赵仲的身份特点,强调了小说的事件 ( 1 分)②“雅盗”能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突出中心;且用“雅”来修饰“盗”,能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 分)15.小说第三段画线处详细描述《灞桥风雪图》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15.不能2 分)①若删去就不能营造失意悲凉的气氛;(1 分)②若删去就不能借助画面的意境来侧面暗示赵仲的人生经历,进而使后文的情节缺少铺垫。
1 分)16.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盗贼赵仲的“雅”的?(4 分)16.分别从赵仲的衣着、作案手法、语言和动作来进行描写4 分,每点1 分)17.微型小说在情节上注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本文,试找出一处进行分析 ( 4 分)17.示例:①“赵仲评画”,赵仲在与周家主人的对话中,并没有表现出一个盗窃者的惊慌,而是因为“技痒”卖弄才华,在情节上是出人意料的但这个情节恰好写出了赵仲的才华,进而突出了他“雅”的品质②“赵仲骗画”,赵仲拿到银钱后并没有匆匆离去,而是骗周家主人扔掉画,然后捡起画飞奔而去,这个情节写得跌宕起伏但这个情节正好写出了周家主人的不识货,不懂艺术,也表明了赵仲对《灞桥风雪图》的在乎,符合他“雅盗”的性格与智慧4 分,答出一点即可)18. 《雅盗》描写了一个为生活所迫的“文盗”赵仲别开生面的“雅盗”行为有人说此小说隐中呼唤了“关注文人的生存条件”,也有人说赵仲的“雅”是一种讽刺你怎么看呢?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7 分)18.示例:①隐中呼唤了“关注文人的生存条件”赵仲在当时社会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了生活居然干起偷盗虽然作者非常看重他,令他“盗亦有道”,但是毕竟无物质支持,连自己所爱之物也只能连欺带骗才得手,可谓是文人的无奈。
让我们对赵仲心生佩服之余感慨当时文人生存条件之差②赵仲的 “雅” 是一种讽刺 这样学识精博的人才做偷盗,是对当时社会的悲剧——有“才”无处用,人才埋没的讽刺;这样的稀世珍品存于无知富豪之家,明珠投暗,是对那些附庸风雅、目不识丁、愚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