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8899014
  • 上传时间:2022-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5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为提出间距的要求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例如在以往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只要求在两端设构造柱,数十米长的构造柱难以约束墙段的破坏此时构造柱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横墙中的构造柱间距一般可能达到11~12米,构造柱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研究资料分析结果,新规范对此做了补充和完善:a) 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或者达到砌体结构限定高度时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即一般不宜超过5.4米;纵墙内的构造柱一般不超过3.9米(外纵墙)和4.2米(内纵墙),即大致每开间均应设置一根构造柱如此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证明墙段的宽高比超过2时,构造柱的约束作用降低b) 在开间较大、横墙较少的多层住宅中,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和达到砌体高度限定高度时对构造柱的设置间距要求更高在横墙内的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间距不宜大于4.2米;同时在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也均应设有构造柱以约束相应墙段的砌体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构造柱的设置比较复杂,1.一般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是必定设置的2.开大洞口(〉3.0米)的墙体中,洞口两侧应设置3.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4.上人屋面的女儿墙 5.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6.其余的你参考一下抗震规范中的砌体部分。

      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0 a" ?  z% w! R0 m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8 F" c' `. W' [( i  Z- I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5 g* C5 c: f) q# k# r, b) M/ Z7 F. L+ T! e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 ^" @  C4 E9 k5 _7 L+ g" F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G/ ~! H7 G  w8 sJGJ/T13-94+ T. \; _& q! F  u" U( o%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4 W8 W" v3 T9 g$ i3 p% _; @: i" L7 J$ M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7 w1 N9 I5 f" m) h/ y! |% pJGJ/T13-949 \. d6 a5 I0 ?0 L! }% A0 o* m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0 ~! x" a) L/ m* N: M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f8 O. K- V& j3 n7 z0 J! ?1 P施行日期:1994年9月1日, U0 N2 y* Q/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 c% h# }, M( |; `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的通知( W" j0 B/ \7 e( p7 g4 m; K1 L/ a建标[1994]265号7 _- }. G0 g- t6 i% B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8)城标字第1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燉T13-94,自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部标准《多层砖房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3-82)同时废止 Z! J1 U: f: o5 w3 k本规程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 l' r8 q9 m  N% y' I% |究院负责管理和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T3 S: E' g' I# G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 W5 ^" X4 T! b: A" ]9 R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日5 Q5 X. [1 g, q! P' p$ f/ Z目次* T. S1 ?9 |! b1总则3 U2 o* c* T5 L3 K& z0 t( [2主要符号2 |0 e# [, l# F6 \$ \2 C- \3一般规定, \7 s2 w4 g' J! @- I8 ]; C3.1基本要求. X" h3 Q3 B1 e2 `" W" [" H& m3.2抗震结构体系* `/ O! H$ ]2 O- Z% d2 i. Z" S6 g( T/ X4地震作用和截面抗震验算0 ]% `" }+ B* J6 h1 V4.1地震作用计算& D2 m: h% K" b& s, I  c! f4.2抗震承载力验算0 U$ z' Y$ J+ F2 X/ K' }5构造措施& C0 S2 y% n3 ~5.1构造柱# n& z) q! T2 n, ?) J( Q5.2水平配筋9 t9 N8 n% R, f% F5.3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5 ?: W& g. C4 m' p: [: e) Z5.4复合夹心墙% S) q# _/ m' D, M2 ]- c6施工技术. C0 ^/ K! u4 c6 Z; C& w( z附录A墙段开孔影响系数+ f* o4 J% z/ h" S& U附录B本规程用词说明4 B2 H* k( A" o" ^. x附加说明7 n) ?9 F9 Q, j) t. F: a+ ^1总则# `' y2 Q/ u$ o5 X9 y: U1.0.1为贯彻执行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多层砖房的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以充分发挥其抗震能力,制定本规程。

      n$ G; y- o1 G1.0.2按本规程设计的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当遭到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m; O- m. U- o& E1.0.3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设置构造柱的粘土砖多层砖房和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以下简称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l; K7 ]* @) I" r8 Y- N1.0.4本规程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规定的原则进行修订的,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系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和基本术语》GBJ83-85的规定采用3 K4 f8 J# {8 Z( O1.0.5进行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与施工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H- V, ]" |8 t7 ^! x本规程必须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等相关的标准配套使用,不得与未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制订、修订的各种建筑结构标准、规范及规程混用。

      5 L" n3 G) B8 H1 Y$ j, X2主要符号/ i3 R1 e4 f- A$ S3一般规定1 W" @6 p# g4 m& w+ q! i3.1基本要求2 E- `" q' a! Q* H/ ]8 o# z. R; P3.1.1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层数,不应超过表3.1.1的规定2 Q  v8 }) u) t3 N6 x$ ^3.1.2构造柱应按下列设置原则布置:9 F% K* b# h  |3 j3.1.2.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应符合表3.1.2的要求8 b' W9 K2 r  n; n3.1.2.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多层砖房,应根据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3.1.2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9 `& s6 l" P" |+ X$ [3.1.2.3当第3.1.2.2款和表3.1.1中横墙较少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按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 l! Q6 b, t* A: q3.1.3防震缝两侧应设置抗震墙,并应视为房屋的外墙,按第3.1.2条规定设置构造柱" B8 l$ V" \! l/ r0 R+ `0 i3.1.4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不应使层与层之间构造柱相互错位。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局部突出的屋顶间的顶部及底部均应设置圈梁 Y1 Z, p8 Z: ]1 V# ]& n' ^  ]% w3.1.5单面走廊房屋除满足第3.1.2条的要求外,尚应在单面走廊房屋的山墙设置不少于3根的构造柱,封闭式单面走廊一侧的外纵墙构造柱设置应满足第3.1.2条的要求8度和9度时敞开式外廊砖柱应配置竖向钢筋,且外廊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