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章赏析(可修改).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7510932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章赏析论语十章原文 :佚名 〔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十章译文及解释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解释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三省: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论语十章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十章“乐”的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解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解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解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论语十章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

      知”同“智”,聪明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三、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四、一词多义 (1)而: 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 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②领悟(温故而知.新) 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论语十章所涉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