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时政教学要做到“五化”.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36765332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时政教学应做到“五化”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杨仕保时政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初中时政教学,应认真做到“五化”一、主体明确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时政教育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时政素材的搜集还是时政内容的分析评论,均应由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注意把握高度和正确导向,发挥示范、引导、帮扶等作用,教师如果越俎代庖简单地进行时政讲授,多姿多彩的时政教育就会变得平淡无味,效果也必然要大打折扣二、主题系列化时政教育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分层推进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比较肤浅,可引导他们进行“时政播报”活动,即引导学生选取2—3条比较有价值的时政新闻,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阐述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等,以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意识,锻炼他们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进入八年级,学生已能够熟练自如地搜集整理时政新闻,知识面也开阔了很多,此时可引导学生开展“时政论坛”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选取贴近教材内容的重大时政新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较之于时政播报,时政论坛的内容更加深入、丰富,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二来能够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九年级可以结合中考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时政考场”活动,活动仍然分小组进行,小组内一名学生进行时政播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论,一名学生围绕其中的某条时政新闻,结合所学知识,模仿中考题的样式,命制一道主观性试题,供全班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公布参考答案,学生们就试题命制、答案组织以及答题情况进行点评和互评俗话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提出一个好问题,这种锻炼价值不亚于成功解答一道主观性试题三、内容多元化时政教学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从范围上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也可以关注省内甚至是所在地市的新闻事件,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学生,具有更强的教育效果从领域讲,可以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新闻,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重大决定,各领域的重大成就,国际间的互访往来,都是很好的时政素材,都具有了解、分析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年级时政教学刚起步的时候,很多学生可能不会筛选新闻,将诸如某场NBA比赛的具体情况大讲特讲,或者在播报假冒伪劣商品时将如何制作、如何取得暴利、检测过程中存在哪些肮脏交易等交代得非常具体,偏离了教育主题甚至产生误导,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将学生选材视角聚焦在有意义的话题上来,以便更好地发挥时政教育的作用四、活动常态化时政教育应贯穿于初中三年的教学过程中,落实到每天的思想品德课堂上,而非应对中招考试的非常之举一些教师平时不关注时政教学,考前将自己整理好的时政新闻交于学生突击记忆,或者是集中几节课的时间专门搞时政专题讲座从表面上看,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有“省时高效”之感,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从本质上讲时政教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内化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五、形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时政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贵在实践,贵在创新就拿时政播报来说,在有些学校,时政播报的内容被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在连续几天的时间里学生都可以学习这些内容;有的学校则要求学生将时政新闻统一写在一本小册子上,课外学生可以随时翻阅学习,期末复习也非常方便。

      除了“时政播报”、“时政论坛”、“时政考场”这些常规形式,指导学生撰写时政小论文、举行时政辩论赛、开展时政竞赛、聘请专家进行时政专题讲座,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时事热点,等等,都是开展时政教育不错的选择在初中进行时政教学既是国家政策的规定,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共识开展时政教学尽管有时会多花费一些时间,偏远山区、寄宿制学校受客观条件限制会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但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做到上述“五化”,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受益终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