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一)B卷(练习).doc
10页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东西方先哲单元测试(一)B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被看作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③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考点】 2. (2分) 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这是因为①提出“认识你自己”,把思考重点从自然引向自我②提出“知识即美德”,启发人们去追寻人生真谛③把古希腊哲学发展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④体现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考点】 3. (2分) 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 A . 平民执政 B . 贵族执政 C . 中产阶级执政 D . 哲学王执政 【考点】 4. (2分) (2017高一下·玉溪期末)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
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 .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 .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考点】 5. (2分) (2017高二上·佛山期中)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 . “弱者,道之用” C .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考点】 6. (2分) (2018高二上·梁河月考)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下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其主张( ) A . 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 . 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 . 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 . 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考点】 7. (2分) (2020高二下·枣强月考) 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性包括( ) ①对知识孜孜以求著书立说 ②都努力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付诸实践③都热衷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④都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精神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考点】 8. (2分) (2016高二上·兰州期中)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是城邦的动物。
下列对这类“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他们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 . 他们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 C . 他们视城邦利益为至高无上 D . 他们虽性别不同,但都能言善辩 【考点】 9. (2分) (2018高二上·揭西期中)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应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 A . 体现了理性精神 B . 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 C . 否定了民主政体 D .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 【考点】 10. (2分)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A . 伦理学 B . 三段论 C . 中庸之道 D . 唯物论 【考点】 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50分)11. (15分) (2018高三下·江苏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三:国家就是家庭与公民结合成为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所谓完美自足的生活就是说幸福与荣誉的生活政治社会的存在是为了高贵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共同相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的思想主张 【考点】 12.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材料2: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中国文化史》(1) 材料1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 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考点】 13. (15分) (2017高二上·钦州开学考)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作为助力推动了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1917年1月1日)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相通的地方”,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指的是什么事件?伏尔泰、罗伯斯庇尔推崇儒家的意图是什么?与他们同时期的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哪些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4) 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考点】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答案:1-1、考点:解析:答案:2-1、考点:解析:答案:3-1、考点:解析:答案:4-1、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1、考点:解析:答案:9-1、考点:解析:答案:10-1、考点:解析: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50分)答案:11-1、答案:11-2、答案:11-3、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考点:解析: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考点: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