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必修一地理计算.doc
5页知识梳理】 一、地方时及其计算 1.地方时及产生原因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即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靠东的地点比靠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产生了时间差,靠东的地点比靠西的地点时刻早 2.地方时的计算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地的地方时=A地的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若B地位于A地的东侧,计算时取“+”号,若B地位于A地西侧,计算时取“-”号,可概括为“东加西减”) 二、时区、区时及其计算 1.时区的划分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2.区时及其计算 B时区的区时=A时区的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其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可概括为“同减异加”;“+”“-”号的取舍:若B时区位于A时区的东侧,用“+”,反之用“-”) 3.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与联系 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二者又密切联系。
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相差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整数个小时 三、日期界线 1.两条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在地球表面是固定不变的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钟点钟点不固定,从0点—24点钟点固定,0点(或24点)日期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观测角度全球局地观测对象时区图 光照图 2.人为日界线的特征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3.过人为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四、日出、日落时间及昼夜长短的计算 1.赤道上终年6点日出,18点日落;同一天,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然后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昼长与夜长之和一定为24个小时; 3.昼长=(12-日出时刻)×2 =(日落时刻-12)×2 五、计算时常用的突破口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3.平分昼半球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4.平分夜半球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5.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六、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1.严格区分地方时、区时和时区、0时线和0°经线 地方时和区时强调“时”,只不过地方时强调的是具体的某一条经线的时间,而区时则是某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不一定是该地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时区强调的是“区”,指的是地球表面按照经线划分的区域 0时线指的是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可以是地球表面的任何一条经线,而0°经线指的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它在地球表面是固定的,与180°经线相对做题时应结合题目设置意图,严格区分上述概念,否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性信息 题目在设计时往往会隐藏若干信息,需要我们在审题时加以关注如晨昏线和经线的关系(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相交)、和特殊纬线的关系(二至日时与与极圈相切)、极点附近的极昼和极夜现象等,这些往往会成为答题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