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专题三:婚恋行为与社会环境.ppt
69页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专题三 婚恋行为与社会环境 成年早期行为分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1 成年期分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Levinson 生活结构理论 研究方法 40名各行各业成年男性深度访谈生活结构 lifestructure 所谓生活架构 是指在既定的时段里 个体生活的内在形态和模式 绝大多数人都围绕着工作和家庭建立自己的生活架构 除此之外生活架构还可能包含了其它的重要元素 如信仰 种族认同 种族传承 战争 经济萧条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个体在四个重迭年代里形成自己的生活架构 每个时期大约20 30年 两个相邻的时期之间有5年左右的转折期或称过渡期 passage 成人前期 出生 22岁 成人早期 17 45岁 中年期 40 65岁 老年期 60岁以上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成年期发展成年早期的转折期 17 22岁构筑成年早期的第一生活架构 22 28岁30岁的转折期 28 33岁构筑成年早期的第二生活架构 33 45岁成年中期的转折期 40 45岁构筑成年中期的第一生活架构 45 50岁50岁的转折期 50 55岁构筑成年中期的第二生活架构 55 60岁成年晚期的转折期 60 65岁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过渡的成年早期 17 22岁 从儿童进入成人阶段进入成年早期的生活结构 22 28岁 需要有梦想 dream 及导师 mentor 过渡的三十岁 28 33岁 回顾自己的生活 易有倦怠 常见婚姻冲突 Levinson 成年早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17 33岁 新手 novice 期 1 建立对未来生活的梦想 2 从事一种能实现自己生活目标的职业 3 找寻一位能提供指引 支持和帮助的导师 4 恋爱并准备走向婚姻30岁的转折期重新评估较早的承诺 并根据社会和经济现实对过去的梦想做一些调整33 45岁 高峰 culminating 期身心安顿阶段 在旧有的基础上设定新的目标 如年收入达到某个水平 以及达成目标的时间 更深地参与到与自己梦想一致的新生活架构中去 如家庭 职业 社区 兴趣爱好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性别差异 1 梦想 女性的梦想较为模糊与不确定 与职业的联系也较少 他们更倾向于依据与他人的关系 如丈夫 子女 同事 来界定自己 2 导师 与男性相比 女性较少有导师 许多女性在20多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行为榜样 但真正与他人建立导师关系的却不到一半 这也可能是女性在职业上经常遭遇阻碍的重要原因 3 爱情关系 所有受访者都表示要找到一个 特别的男人 然而与男性希望找到能帮助他实现梦想的伴侣不同 4 职业 男性期待在职业上获得成就 而女性却更多地希望把家庭与职业兴趣合二为一 到30岁左右 许多妇女重新改变了事业和家庭的优先次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亲密vs 孤独亲密 intimacy 在发展亲密关系过程中 不会害怕失去自我在关系中彼此同理 并能施 give 与受 receive 男性与女性的不同问题男性在社会化要求下 被训练成不轻易表达感受与想法 女性则允许表达亲密需求 然而却对亲密关系有不适当期待沟通方式上男女存在差异 容易导致沟通不良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孤独 loneliness 孤独是指拥有比期望中更少的人际关系 或是在人际关系中 未能达到满足个人期待的程度若在性 爱关系 友谊关系 家庭关系及社区关系等四类关系上均有孤独感发生时 须适当介入心理品质 亲密感超过孤独感 则形成 爱 的美德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爱的美德 埃里克森 克服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亲密关系 1 与感情共鸣的情欲高潮 2 一个值得珍爱的伴侣 3 异性结合 4 能够并乐意分享相互的信任 5 能够并乐意共同严格遵守工作周期 生殖周期 娱乐周期 6 使后代在所有发展阶段安全满意地成长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局限性 埃里克森所设想的对发展危机的积极顺应跟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伦理观是彼此呼应的 随着历史演变和多元文化兴起 人们生活形态日趋多样化 埃氏理论受到挑战 同性婚姻家庭丁克家庭 DoubleIncomNoKids 未婚同居家庭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同性婚姻家庭 同性婚姻合法 荷兰 2001 比利时 2003 西班牙 2005 加拿大 2005 南非 2006 挪威 2009 瑞典 2009 葡萄牙 2010 冰岛 2010 阿根廷 201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丁克家庭 丁克的名称来自英文DoubleIncomeNo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D I N K的组合 DINK的谐音 DoubleIncomeNo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IncomeandNoKid Kids 定义 双职业 能生但选择不生育 并且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丁克的夫妇或者个体 称之为丁克 标准 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 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 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三大原因 养育费用高 享受两人世界 怕影响事业 数据显示 一个 90后 的孩子 在0 6岁阶段月平均开销为1699元 到6岁的总开销为12 2万元 而一个 00后 孩子 在0 6岁阶段的月平均开销为2359元 到6岁的总开销为17万元 而将一个孩子抚养到15岁 初中毕业 的经济成本则高达30 6万元 而且孩子年龄越小 月平均开销的数值就越大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网友调查选择丁克家庭九大理由 1 觉得世界太乱 社会竞争太残酷 不希望孩子也来受苦 重蹈覆辙 2 职场竞争激烈而又必须把握 不希望放弃长期努力的事业成果 3 希望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两人世界快乐足矣 4 对于婚姻稳定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暂时不想要孩子 5 受经济条件制约 现在还不足以给孩子安稳健康的生活条件 6 觉得人生的快乐多种多样 没有儿女承欢的天伦之乐一样也有别的幸福 7 当代养育孩子非常艰巨 而且不一定有回报 孩子本身也未必感到快乐 所以宁可不养 8 不认为人生的价值仅仅是养育后代 9 过去认为 养儿防老 可现在的孩子 比如我们年轻一代有几个留在父母的身边的 又有多少老年人在家靠保姆照顾着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丁克 现象的心理根源 一 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二 自我价值实现愿望较强三 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享受而坚守两人世界四 看到分娩 养育子女的艰辛而放弃生育五 住房面积小生活空间狭窄生活环境不好六 夫妻感情不和谐 婚姻不稳定七 女方或者男方讨厌儿童 不愿意接触儿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课堂讨论 丁克家庭利弊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丁克家庭利弊分析 利有利于保持娇好身材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有利于减少人口增长省却了养孩子的烦恼有更多时间搞好工作 弊不育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利于理解家庭责任不利于人口稳定繁衍缺乏养育孩子的快乐玩物丧志缺社会责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Havighurst 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 1 选择伴侣 2 学习与婚姻配偶一起生活 3 开始建立家庭 4 哺育后代 5 承担维持与管理家庭的责任 6 开始职业生涯 7 履行公民职责 8 建立社会关系网络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2 发展的总体框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2 1发展概况 身体状态处于一生的最好的时期认知 进入后形式运算阶段意识到认识的相对性 而非绝对性本质 接受互不兼容的知识体系 了解 同的系统对于何谓真实有 同的建构方式 接受矛盾为真实的一部分 对矛盾 冲突的协调与统合智力与创造力 发展的高峰期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2 2认知发展 里格尔 辩证运算说成熟的思维形式是辩证运算应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分析个体的具体行为 强调人的思维的具体性和灵活性皮亚杰认为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是为了消除概念上的矛盾 里格尔则主张矛盾是思维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拉博维 维夫 实用思维观成熟的问题解决者的思维形式已超越了抽象的 去情境化的形式运算 而是以专门性 具体实用性 保护社会系统的稳定性为特征 成功的问题解决需要整合认知 情绪和身体特征等各方因素 依据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对情境的所有方面进行权衡 真实世界中所有事件背后都有着微妙的原因 并非黑白分明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2 3智力不同成分的发展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WAIS 在20 35岁 全量表智商分数达到最高值 然后在60岁以前都处于稳步下降之中 最后在60岁之后急转直下言语智商变化幅度较小 50岁前还随年龄增长趋于提高 70岁后才有所下降操作智商在30岁后即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双重过程模型与神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流体智力或认知机械成分从出生后不断发展 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下降 与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晶体智力或认知实用成分则在成年早期后持续发展 但速度趋于平缓 并在成年晚期的后半期 一般在70岁左右 达到极限 Horn 1970 Baltes etal 1995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2 4创造力发展 莱曼 Lehman 1953 25 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高质量的创造性成果中 近60 是20 39岁时作出的 20 强出自40 49岁 只有约20 是50岁以上完成的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各类人才最佳创造年龄 数学家30 34化学家26 36物理学家30 34哲学家35 39发明家25 29医学家30 39植物学家30 34 心理学家30 39生理学家35 39作曲家35 39油画家32 36诗人25 29军事家50 70运动健将30 34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中等程度的相关 门槛模式 ThresholdModel 当一个人的智商高于120时 其创造力与智力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Mackinnon 1962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托兰斯 1963 55 的高创造力者从事非常规性工作 而高智商者从事非常规性工作的比例仅占9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3 社会角色的变化与适应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3 1爱情与择偶 Sternberg 1988 Triangulartheoryoflove爱的三要素 亲密关系 intimacy 亲密关系指一种互相分享的温暖与关切激情 passion 激情指在双方关系中所经验到的一种强烈感情 包括性的欲望承诺 commitment 承诺则是指不论遇到何种困难 要维持一种关系的决定及意图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八种类型的爱Nonlove 无爱 三种要素都没有 彼此之间是一种非正式的互动Liking 爱慕 只有亲密关系 彼此觉得亲近Infatuation 迷恋 只有激情要素Emptylove 空洞的爱 只有承诺要素 Fatuouslove 盲目的爱 包括激情与承诺Romanticlove 罗曼蒂克的爱 包括亲密关系与激情Companionatelove 伴侣爱 包括亲密关系及承诺 经历长期婚姻的老夫老妻Consummatelove 至高无上的爱 三位一体 多数人追求的感情关系 但是要维持很困难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择偶 择偶考虑的因素 RichardUdry 1971 地缘因素相互的吸引力社会因素家庭背景职业角色心理因素 1 同质性因素 2 互补性因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择偶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 父母偶像 理论 恋母情结 恋父情结 互补理论RobertF Winch 择偶时主要考虑需要的互补性社会交换理论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 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同类相婚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年龄 居住地 种族 宗教 教育 社会阶级以及其它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相近或相似的异性为配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专题三婚恋行为 婚姻梯度 理论即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