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车厢》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docx
4页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第9车厢》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第9车厢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末,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末大家终于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见了写信人他果真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假如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由于全部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稀里糊涂,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确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立刻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惶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生气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讨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立刻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劳碌之后,乘客们究竟安排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指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确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断和这个乘务员一起 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觉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究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指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深夜,他起来吸烟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觉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匆忙叫醒了全部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想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删改〕 11. 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受,有什么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参考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表达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解析】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来写内容上表现车站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突出这类现象司空见惯结构上要考虑文段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开头、文中、结尾〕,不同的地方在结构上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结构上为发表讽刺小品,引起读者回信,我拜见写信人,引出第9车厢的故事做铺垫,也与下一个故事互为衬托。
12. 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例如:您的际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际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确定不会让您白跑的!【解析】读者来信的内容肯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文故事的总起13.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纳第几人称表达?有什么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第三人称表达①突破开篇以第一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呈现事项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表达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解析】显着本文的主体部分用的是三人称,是他在讲他的故事第二小题详细考查人称的作用一般人称的作用,有以下三种: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表达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亲历的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表达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似乎是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表达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径直地呈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14.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14.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比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尝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为下文埋下伏笔四、突出主题五、烘托人物形象在本文里,主要是二点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样没能结合文章详细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15.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索?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例如: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损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好像都在订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缘由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靠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索精神分不开的。
解析】此题考查了同学的探究技能,考查对作品性格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负任心、管理、平常处事等方面来谈,但不能离开文本 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