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巧设情境,优化词汇教学.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4069911
  • 上传时间:2021-08-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9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巧设情境,优化词汇教学 摘 要: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在词汇教学中,把原来那种机械、单调的单词输入变成生动、自然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吸收和运用词汇探讨了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几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词汇教学;高中英语 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 说过:“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足够的词汇量是根本保证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摸索到一个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习词汇、准确深入地理解词汇、轻松灵活地应用词汇的高效的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习英语词汇,其根本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交流需要一定的情境因此,英语词汇教学若能巧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即可“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力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所谓的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中,把机械、被动的单词输入变成灵活、生动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对词汇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 二、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听官的跟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呈现单词,增加刺激的渠道,加深感知印象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使教师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变得更为容易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词汇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频和视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和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利用多媒体导入能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词汇与客观实物的直接联系,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新词及其含义譬如,在教授人教新课标Book 2 Unit 5 “Music” 这一单元的词汇时,因为有很多音乐形式的英文名称:country music,orchestra,rap,classical music,rock and roll,jazz等,所以,我在给学生介绍这些词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音乐类型的音频剪辑,然后让学生判断它们所属的音乐形式。

      这样,学生在乐曲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主要的音乐类型和名称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巩固词汇 词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无法在学习完新词之后就过目不忘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高词汇的复现率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多媒体可帮助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复现单词的活动,如游戏、竞猜、头脑风暴、看图完成句子等,而这些单词复现活动可以贯穿在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如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istening譬如在教授人教新课标Book 7 Unit 3“Under the sea” 这一单元时,为帮助学生巩固海洋动物的词汇,我在“Warming up”这个环节特意设计了一个“Guessing game”――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猜测动物名称例如:I have sharp teeth and I like eating all kinds of fishes in the sea. (shark) 通过竞猜游戏创设情境巩固词汇,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深化了对生词的掌握又如,在教授人教新课标Book 5 Unit 5 “ First Aid” 时,我在“Pre-listening”这个环节设计了看图完成句子的活动来达到巩固生词的目的。

      首先我在幻灯片上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一个女孩正用手捏着流血的鼻子,提问:Which word will you think of?学生很快想到“nosebleed”,接着教师又问:What was she doing?旁边附上一句话让学生填空:She was ____ her nose to stop her nose from____.(Key: squeezing,bleeding ) 通过这个看图补充句子的活动,我在语境中复现了“nosebleed,squeeze,bleed”等几个生词,同时又对听力的内容进行了预测,一举两得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词汇 在词汇运用阶段,恰当的语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枯燥的练习变得有意义,促使学生运用目标词汇完成有事实意义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词的意义、搭配和用法利用多媒体创设运用词汇的语境形式丰富、直观形象,同时便于学生通过投影展示自己运用词汇的成果通常我会让学生利用关键词来进行分组讨论、语篇填空、复述课文、编写对话等活动,从而达到在情境中运用词汇的目的譬如,在教授人教新课标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时,“ post-reading”这个环节,我先在幻灯上展示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是一个工厂的地板上铺满了晾晒的虎皮,另一张是一个穿着虎皮大衣的女孩,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two pictures?” 接着设计一个利用关键词编写对话的合作活动:Suppose you are a tiger and meet the girl in the fur coat,what will you say?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key words: fur,die out,hunt,in danger of,appreciate,protect...from,decrease,importance,wildlife,protection,harm)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也树立了学生大胆运用新词的信心。

      2.利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是个演员,能表演,要手舞足蹈,用手势、动作、表情、语调传神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栩栩如生的表演、灵活多变的手势、丰富传神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创设情境,进行词汇教学例如,在讲解“approach”这个词时,我突然走到一个比较害羞的女生身边盯着她,这名女生便感到非常紧张于是我马上就造了一个句子:“When I approached Liu Yan suddenly and stared at her,she felt very nervous.” 学生马上就理解了“approach”做动词表示“走近,接近”的用法又比如在教授“pull”这个词时,我走下讲台拉起一个学生的手说:“I pull Li Ling by the hand.”学生一下子就领会了此时 “pull” 的用法和含义 3.利用“教室内环境”创设情境 何为教室内环境?“教室内环境”包括教师、学生、教室里陈列的教学设备等这个“教室内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教师若能加以充分利用,便能营造出学习词汇具体生动的情境。

      比如在教授“equip”这个词时,我指着教室里陈列的一些设备说了一个这样的句子:“Our classroom is equipped with four electric fans,a computer and a TV.” 接着我又顺势问道: “What else do you think our classroom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学生有的回答:“ I think our classroom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n air conditioner because it is so hot. ” 有的回答:“ I think our classroom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a microphone .” 不管学生的答案是什么,我想他们已经比较深刻地记住了“be equipped with”这个用法利用“教室内环境”创设情境学习词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认知词汇,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巧设情境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通过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亲自去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词汇知识,使看似十分枯燥、困难的词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简单易学,拉近了学生心理上与词汇的亲近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优化了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America:MIT Press,1972. [2]黄群.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9):17-22.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平一中)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