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初步设计计算书.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二级公路初步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总说明 1.1地理位置图 (略,细致处境见路线设计图 1.2 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 查阅模范: [1]交通部.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2]交通部.马路路线设计标准(JGT D20-2022)[S].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3]交通部.马路路基设计模范(JTG D3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4]交通部.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模范(JTJ D4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5]交通部.马路沥青路面设计模范(JTJ D5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6]交通部.马路路基施工技术模范(JTG F1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7]交通部.马路排水设计模范(JTJ018-9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8]交通部.马路桥涵设计通用模范(JTG D6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9]交通部.马路桥涵地基与根基设计模范(JTG D63-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10]交通部.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模范(JTG D62-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11]交通部.马路工程根本创办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手段[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12]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 [13] 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1.3 路线工程概况 本路线为一条丘陵区二级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8.5米,单幅双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75米,行车道为2 ×3.50米。
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2000米,起点桩号K4+000.00,终点桩号为K6+000在纵断面设计中,充分考虑平纵组合平衡的原那么,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排水等综合考虑全线总共设了3个竖曲线,最大纵坡为-1.973%,最小纵坡为-0.560%,最大坡长730m,最小坡长390m 路基排水设施设有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边沟为梯形,高、宽为0.6m,排水沟为梯形排水沟,高、宽为0.6m,坡度为1∶1;截水沟也设为梯形,高、宽为0.6m,坡度为1∶1 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在K5+020~K5+080路段右侧设置仰斜式路堤挡土墙 路面布局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路面布局选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和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基层采用25cm水泥稳定砂砾,垫层采用15cm自然砂砾 本线路在桩号为K4+860和K5+200处分别设置了一个圆管涵和盖板涵,圆管涵直径为150cm,盖板涵尺寸为240cm×200cm 1.4沿线气候、地质地形条件及其与马路的关系 (1)桃马二级马路所经地区属中西热带季风润湿气候区气候温柔,阳光充沛,雨量充满,东短夏长,干湿交替。
月平均最高气温35℃;月平均最低气温5℃:日最高气温41℃;日最低气温-7℃;日最大温差21℃;年平均降水量2600mm,小时最大降水量230mm;日最大风速为30m/s;当地自然气候区划属Ⅳ3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82%,属于湿度适中带---湿度充沛带,潮湿系数为K=2.2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路线所经过的区域水旱苦难频繁,雨季对本路段施工有较大的影响路基土方及构造物施工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施工筹划安置 (2)马路沿线地表水系发育,属沅水水系地表水系呈树枝状发育,每年3~8月为汛期,雨量集中,暴雨后河水陡涨;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 2 在丰水季节,山洪爆发时、水流急,由于洪水的冲刷、侧蚀、淘蚀作用,对路基和桥涵的稳定性有确定的影响 (3) 本合同段地处山岭丘区,地形起伏一般植被较发育,笼罩层较薄笼罩层以种植土、亚沙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质土,笼罩层厚2米左右,稻田中种植土厚0.6米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 (4) 不良工程地质路段:根据勘测成果和实地调查,路线经过不良工程地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① 特殊土类软土地基:软土主要分布在池塘、沟渠及水稻田表层,为淤泥质粘土、有机质土、软塑状粘土,主要为淤积成因,厚度一般为0.3~0.8m。
施工时除掉即可 ② 滑塌:(亚)粘土、碎石土,抗冲刷才能弱,路堑开挖易坍塌、滑坡,以土质、碎石质边坡为主,多系破积、残积成因,主要分布在路堑路段 1.5 沿线材料分布处境 马路沿线5km以内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需要外购,相距约40km相距50km左右处有水泥厂和石灰生产厂;钢材等建材,可以在相距40km范围内进货 1.6 环境养护 本路线设计考虑了道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利用原路段,裁减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对于道路施工造成的取土坑、弃土区填方及挖方边坡采用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必要的防护措施边坡防护大片面采用植物防护 二、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外形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线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变更方向和发生转折 2.1 马路等级确实定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指导书的规定,本次设计为二级马路 3 2.2 道路选线 选线是在符合国家创办进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成行车急速安好,经济舒适及构造物稳定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务必专心观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结果选出适合的路线。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裁减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城镇及地方经济的进展在选线时,要考虑到尽可能少占耕地,不破坏农田水系,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河堤,利用河堤好处较多,除了节省耕地,不破坏水系外,还有以下一些好处:①利用老路,这个地区以前的低等级马路大多数在河堤上建筑的,长期的自重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使路基沉陷趋于稳定,在路基处理时可以节省费用;②可以裁减拆迁,由于有老路的存在,沿线的拆迁量裁减;③由于河堤较高,可以俭约土地用量,裁减耕地的开挖,节省了耕地;④可以带动沿线经济的进展,河网地区城镇、乡村多倚河而建,各乡镇间距距离较小,大多不超过10km,多为一些低等级砂石路相连且人口较多,当道路等级提高后,可以带动沿线大量行业的进展,更加是旅游业,由于交通的便利,经济进展大为加快;⑤有利于马路网路创办,利用老的低等级马路网举行技术改建,提高技术标准,改造成新型的高等级网络,可以加快路网创办的速度 2.2.1 马路选线的依据 (1)马路选线的依据主要有交通部颁发的模范,,实测和预料交通量,地形图,地方政府以及创办单位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等,它们是路线设计不成缺少的资料 (2)实测和预料交通量。
(3)地形图比例为1:2000,用于路线的方案的选择 (4)地方政府创办单位的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是对道路设计提车的要求,在路线设计时要能充分得志这些要求 2.2.2 马路选线方法和步骤 马路选线方法有多种,主要有视察,初测与初步设计,实测与施工图设计等 步骤:全面布局 → 逐段安置 → 概括定线 4 2.2.3 马路选线的原那么 (1)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进展处境与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的知道下,合理选择方案 (2)专心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对比,深入调查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处境,以利于选择有价值的方案举行对比 (3)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从行车的安好、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便当着眼,对路线与地形的合作加以研究,做好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结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断面平缓、平匀,横断面稳定、经济 (4)选线应与农田根本创办相合作,作到少占田地,留神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等。
(5)选线应重视环境养护,留神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环境污染等问题 2.2.4 山岭区选线 (1)自然特征 山岭区地形包括山岭、突起的山脊、凹陷山谷、陡峻的山坡、悬崖,峭壁等,地形繁杂多变,一般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上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地形条件 山高谷深,地形繁杂由于山区高差大,加之陡峻的山坡和曲折幽深的河谷,形成了错综繁杂的地形,这就使得道路路线的线形差,工程难度大 ② 地质条件 岩石多,土层薄、地质繁杂由于山区的地质层理和地壳性质在短距离内变化很大,岩层的产状和地质构造繁杂,不良地质现象较多这些均直接影响着路线的位置和路基的稳定选线时应处理好路线与地质的关系,并在选线设计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路线的质量和路基的稳定性 ③ 水文条件 山区河流曲折迂回,河流陡峻、河底比降大;雨季暴雨集中、流速快、流量 5 — 8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