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紧扣语文要素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探讨.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6256967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3.0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紧扣语文要素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论述这类从精读课文变成略读课文的选文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紧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做好课文的教学定位;关注阅读提示和单元前后联系,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尝试“1+X”教学方法的融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关键词】语文要素 略读课文 “1+X”2019年9月,小学语文学科一到六年级全部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笔者把部编版与人教版四至六年级教科书进行比对,发现有28篇选文的教学功能发生了改变,有的从选学课文变成必学课文,有的从略读课文变成精读课文,有的从精读课文变成略读课文,有的从普通单元课文变成阅读策略单元课文,还有的从普通单元课文变成习作单元习作例文其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4篇选文从精读课文变成了略读课文,具体如下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上都有不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与领悟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以单元组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者双线并行,这样的编排使得单元的教学目标一目了然同时,每一课从课后习题、语文园地到习作的设置,都是紧紧围绕教科书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设置如何吃透部编版教材“双线”结构的编排特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让旧版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教学实现“华丽转身”?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一、紧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做好课文的教学定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走进鲁迅”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4篇课文,其中2篇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个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风格各异,前两篇为鲁迅的作品,意在让学生初步接触鲁迅的文学作品,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后两篇为他人写鲁迅的作品,其中一首为诗歌,旨在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了解鲁迅,了解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本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在学完前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与原人教版教科书的编排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1)教学功能不同。

      从原来的精读课文变成了略读课文2)教学内容不同人教版选文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件事例,部编版教材增加了“燃放花筒”这个事例3)教学目标不同人教版教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部编版教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针对以上三点不同,结合学生学情,可以知道,这是学生在学完前两篇精读课文——鲁迅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习根据部编版教材“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的教学要求,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笔者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小标题概括法”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借助他人写鲁迅的作品来理解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3)结合第27课《有的人》及其他相关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学习交流,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紧紧围绕该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展开的,本单元要求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鲁迅生平、写作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借助文章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在这节略读课上,可以看到,教师不再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为重难点,对重点句段进行详细的品析,而是放手让学生用精读课上掌握的方法来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分享、完成学习任务单等自主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舍得放,用方法”是略读课的教学定位二、关注阅读提示和单元前后联系,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笔者针对本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的特点,根据课本给出的阅读提示,紧扣本课教学目标,设置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回顾导入此环节,笔者让学生再次回顾前两篇鲁迅先生写的《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说说自己对鲁迅有一个怎样的认识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对鲁迅的生平、成长环境、写作风格等进行回顾,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概括标题,了解大意此环节,笔者通过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几件事情,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習,概括各事件的小标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概括文章几个事例的主要内容难度并不是很大,关键是如何能把它概括得准确、简洁、凝练在这个环节,笔者让学生通过“小标题概括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完成了阅读提示当中的第一个学习要求,也达成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三)结合资料,研读人物此环节,笔者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研读。

      各学习小组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结合课文内容及收集到的资料,谈谈鲁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完成学习任务单[序号 用小标题概括事例 查找到的其他资料 鲁迅给你留下的印象 1 2 3 ]课标提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相关作品之后,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为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在文字的表达上也和现在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异,学生要真正读懂课文、了解鲁迅,必须借助相关资料这个学习方法是在五年级“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和延伸,学生通过阅读其他人写鲁迅的作品来了解人物,也是借助资料的方法之一三、尝试“1+X”教学方法的融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1+X”教学方法缘于温儒敏教授的一段话:“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很多教师认为“1”就是精读课文那对于略读课文,教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思路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就做了一个把两篇略读课文合在一起教学的大胆尝试——把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第27课《有的人》合在一起,放在本课第四个教学环节“拓展阅读,阅读推荐”中完成。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生其实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很多学生会谈到这首诗,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把这首诗歌引出,作为学生交流的资料进行分享,不必再单独用一节课完成《有的人》的教学了课堂最后,笔者给学生补充其他阅读资料,如阿累的《一面》、巴金的《悼鲁迅先生》,并推荐学生进行鲁迅的《朝花夕拾》全本阅读,真正达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目的語文学习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把在学习精读课文时掌握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当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自己掌握的多种阅读方法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课内外广泛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在这些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表达、想象、思辩、鉴赏等能力,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可见,“有引导,会迁移”是略读课的另一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默读、思考、阅读、交流、分享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只是组织者、点拨者,这样的“略读课”就能真正让学生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学生自主读,自主感悟、发现、体会。

      只要教师“舍得放,用方法,有引导,会迁移”,就能真正实现从精读课文教学到略读课文教学的“华丽转身”参考文献】[1]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组.国家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指导——与其他版本教科书比对研究(上册)[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9[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温儒敏.在语文部编教材国家级培训会上的讲话[EB/OL].http://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