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送别诗.doc
6页初三语文诗歌复习学案(送别诗) 什么是送别诗: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尤其以赠友送别诗最为典型和常见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赠友送别诗的特征: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
学过的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柳永《雨霖铃》等一、 送别诗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酒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月落、暮钟、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3、把握诗人情感特点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三、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直接抒情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间接抒情这一法宝 2、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①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②借酒抒情,见《世纪金榜》 ③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④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诗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诗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这一点在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除了以上四种抒情方式以外,还有两种方式需要注意: ⑤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⑥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四、 鉴赏示例 【鉴赏示例1】 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宫苑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鉴赏示例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鉴赏示例3】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望前程万里!”1、这是一曲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何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答:从内容上,这首散曲虽然与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表达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意和对好友“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悲伤与愁绪,而是以一句“鹏程万里”来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以行为、心理、语言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的送别诗多是“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主人公的悲伤情感而本曲没有常见的“离别之景”的描绘,偏重于送别时的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来表达此曲主题注意一二句的比喻,后三句的对比】五、实战演练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谢亭送别 许 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3、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4、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5、“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