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元节 各地区习俗.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399241629
  • 上传时间:2024-0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5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元节各地区习俗贵州省毕节地区、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烧包”时,以包砌塔,用香烛绕包 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阵型,寓意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均为寸厚,每两包 之间夹上画有骏马的纸片一张,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置金属质盆 一个,内盛半盆清水盆上搁有贵州用来夹取煤炭的“夹钳”一个(也称“火钳”, 类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为防止无主的孤魂野鬼靠近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 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 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 儿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 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 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 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 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 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XX使用」或供溺海者的 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 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 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 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 旛」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 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 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 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 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 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 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 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 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 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 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 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 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 百来步设一处祭品浙西南(处州一带)称此节为“七月半”又称“鬼节”晚上一般不让小孩 子在外面,因为小孩的心是纯洁的,眼睛是明亮的,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 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 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 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 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 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

      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 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闽南地区也是过整 个月的鬼节闽北地区浦城县七月半会请亲人吃饭,做点小吃点心之类的,最普 遍的就是大街小巷都卖“火把”(浦城方言有点类似把面条打结放在油里榨出)广东省及香港、澳门广州、香港、澳门、佛山、东莞等广府地区的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四,以 祭祖、上坟与施孤为主中元节祭祖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家内、祠堂为祖先烧 香、上供、叩拜;另一方面是上坟、祭扫先人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施祭野鬼、 孤魂《中华全国风俗志》“七月十五日,俗谓鬼节,僧道沿街搭台念经,谓之 盂兰会,谓广施佛力,以追荐鬼魂,而为饿鬼施食中元节,广州人称“七月半”旧时居民们于节日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 (即各种色纸,俗以为可制冥衣)、溪银(冥币)、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加封, 俗称“包袱”,上面写上先人的姓名、官阶,每人数包不等,择日于午后配上牲 醴、果品拜祭祖先,拜毕焚化冥具(包袱),俗称“烧衣”入夜以后,又以各种 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酒 饭)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最后还要向街中施撒铜钱。

      此原意为借金 属的声音驱鬼,但把铜钱撒到街上去以后,多被儿童们抢走广州现在尚有些居民仍行此俗曲江县瑶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 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 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 「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 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 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广西桂林地区的人多以七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 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 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 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 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 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 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 (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 重要的节日。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 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 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 抢夺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湖南省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 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 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湖北省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 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 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 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 进行新加坡华人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新加坡特别热闹,持续长达一个月之久,超越所 有其他华人传统节日不说别的,单单在阴历七月期间的歌台遍地开花,通常一 个晚上十几场,每场观众至少一两千名。

      另外每晚还有多场中元宴会,一个月下 来,参与中元节活动的民众少说也有六七十万人次,包括办歌台、宴会、购买福 物与祭品等等的开销,整个中元节的总花费估计是上亿元中元节已演变为“多元节”中元节是新加坡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是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俗活动,据说, 这也是新加坡的另一个世界第一不是说其他华人聚居地区就没有中元节活动, 但是搞得如此热火朝天,遍地开花,似乎只有新加坡一直有人质疑中元节活动的正面意义,新加坡不是早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了 吗?人们怎么还那么热衷于祭鬼活动?新加坡人是怎么让电脑与“好兄弟”(民间 因避讳,把鬼称为“好兄弟”)“和平共处”的呢?《中元节各地区习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