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南方言漫谈.ppt
21页闽南方言漫谈2011.9.29,提 纲 一、闽南方言简史(附粤方言简史) 二、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 三、如何学好闽南方言,一、闽南方言简史闽南方言是在福建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是北方中原汉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乱或逃荒等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我们不排除当时闽地土著语言(古越语)对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但是,从当时汉人在人数上的优势以及所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文化看,再从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所表现的特点看,可以说,在北方汉人带入的中原汉语跟当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也吸收了土著语言的若干成分(从现有材料看,那是很少很少的),但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闽南方言形成于何时,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认为至少在上古的末期南北朝已见端倪闽南方言的代表早期是泉州话,但随着泉州港的衰落与厦门的兴起,近代以来已经让位于厦门话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一致性很高,虽然各地一致性的比例不完全一样据初步统计,语音方面(声调只计调类,不计调值),至少有85%左右是相同的词汇方面,我们选择了2500个常用词语做比较(不计语音形式,只从词源角度比较),至少90%是相同的。
粤方言简史现代粤语通行的岭南地区,处于祖国南疆边陲在古代,这些地方是所谓“蛮夷”(百越中之南越)之地,居住着一些土著民族(主要是现代壮族、黎族人民的祖先)春秋战国时,岭南属楚国疆域,有学者推论,粤语最早的源头是楚语南来所引发的——南来的楚语与古岭南地区的土著越语相互融合而形成了粤语的雏形粤语把孩子叫“仔”,直接继承了古楚语;粤语元音有长短对立(a — ),声调多至九个或十个,独特的方言词孻lai55(最后)、踣 mu55(蹲)、呖lk55(能干)和今壮语或苗语、瑶语相同或相近;而“行先”(先走)、“食多啲”(多吃一点)很可能是古越语在今粤语中的遗留随着秦灭六国并派遣大批将士南来,中原汉语也对粤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闽南方言的主要特点1.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古汉语的活化石)语音方面,既有上古语音痕迹,如: “飞肥饭放缚/芳浮”等字的声母读[p / p],“猪橱朝陈竹逐/虫程 ”等字的声母读[t /t ]; “骑”[k‘ia24]、“徛”[k‘ia41]、“蚁”[hia22]、“寄”[kia41]等字还保留上古歌部读音; 思[s33] 、词[s24] 、史[s55] 、士[s22]、事[s41] 、子[ts55] 、滋[ts33](泉州音)还保留上古之部读音。
也有中古语音现象,就闽南方言的韵母和声调系统看,应该说是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系的特征如:六个辅音韵尾齐全,[ap] (压)[at](遏)[ak](沃)-[am] (庵)[an](安)[a](翁),完整保留古汉语平、上、去、入4个调类如:阴平 军[kun33] 阴上 滚[kun55] 去声 棍[kun41] 阴入 骨[kut5],宣州谢朓楼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唐音) wo 弃 我 去 者, (泉音) tsia (唐音)dzk t t putk lu昨 日 之 日 不 可 留;tsk lit tsi lit put k liu (唐音)lun sm乱 我 心 者, (泉音)luan sim si (唐音)m t tt bwn u今 日 之 日 多 烦 忧。
(泉音)im lit lit t huan iu,(唐音)a pu mwnl susu an长 风 万 里 送 秋 雁, (泉音) ti h ban l s siu an (唐音)tuis k m ku lu 对 此 可 以 酣 高 楼 (泉音)tui s k ham k lio (唐音)bu li mun a knn kut蓬 莱 文 章 建 安 骨, (泉音)p lai bun tsi kian an kut (唐音)u kan su zia uts pwt中 间 小 谢 又 清 发。
(泉音)ti kan siau sia iu tsi huat,(唐音)ku wai tx da spwi俱 怀 逸 兴 壮 思 飞, (泉音) ku huai iakhi ts s hui (唐音)wokxa ts tien lm m wt欲 向 青 天 揽 明 月 (泉音) ik hi tsi tian lam bi uat (唐音)u tu tun wi wi klu抽 刀 断 水 水 更 流, (泉音)tiu t tuan sui sui k liu (唐音)kwo pui su du du kdu举 杯 销 愁 愁 更 愁。
(泉音) k pue siau tsiu tsiu k tsiu,(唐音)n dzi iputts 人 生 在 世 不 称 意, (泉音) lin s tsai se put tsi i (唐音)m u snpwtlupien u明 朝 散 发 弄 扁 舟 (泉音) bi tiau san huat lpian tsiu注:唐音据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附录《唐诗 拟音举例》(125页),中华书局1956年5月版送 友 人李 白 (唐音) 青 山 横 北 郭, (泉音) s h a (唐音) 白 水 绕 东 城。
(泉音) pia su lia si (唐音) 此 地 一 为 别, (泉音) te i u ia (唐音) 孤 蓬 万 里 征 (泉音) p ba si,(唐音) 浮 云 游 子 意, (泉音) hio h i (唐音) l 落 日 故 人 情 (泉音) l li li tsi (唐音) 挥 手 自 兹 去, (泉音) hu si ts (唐音) 萧 萧 斑 马 鸣。
(泉音)a a m bi 注:唐音据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附录《唐诗 拟音举例》(125页),中华书局1956年5月版词汇方面,也是上古、中古、近代均有保留如:《诗经·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膋,脂肪、油脂泉州话读[la24],至今还在使用如:“日时走啪啪,暗时点灯膋 ) 《诗经·鄘风·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礼记·月令》:“行糜粥饭食《释名·释饭食》:“糜,煮米使烂也 《国语·越语》:“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再看《世说新语》与闽南话的比较:,就人称代词而言,“我”、“汝”、“伊”(《世说新语》中最重要的三种人称代词用于对话场合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还有用作近指代词的“者”、“阿堵”,用作远指代词的“许” 等,闽南话至今沿用就称谓系统而言,“阿瓜”、“阿龙”、“阿兄”、 “阿奴”、“阿母”、“阿大” 这些曾经盛行于汉魏六朝的称呼语,今天在闽南仍不绝于耳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方面,“坩、糜、箸、爪、秫米、节目、月日、下、倚、学、挺动、剉、肥、宿、长”等等均可以在闽南话中得到印证。
此外,介词“著”、概数词“所”、量词“过”、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否定副词“未”、这四个独具特色的魏晋口语词至今仍为闽南话的常用口语词语法方面,在闽南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构词方式属于正常现象例如: 菜蔬——蔬菜 历日——日历 鞋拖——拖鞋 风台——台风 人客——客人 头额——额头 头前——前头 菜花——花菜面线——线面 墙围——围墙 鸡母——母鸡 闽南方言的“未”与与“无”与古汉语的用法也很接近,可放在句末,表示询问语气例如: 市政府的厝起好未?(市政府的房子盖好了吗?) 大车开未?(汽车开了吗?) 汝有接着批无?(你接到信了吗?) 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汉书·外戚传》) 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