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达夫作品赏析.docx
4页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郁达夫,1896年12月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1911年起开始创作1921年与郭沫若等在东京创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 郁达夫,1896年12月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1911年起开始创作1921年与郭沫若等在东京创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在文学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其作品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在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失意、苦闷的同时,还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郁达夫是一位小说家、散文家、更是诗人他清秀细腻准确而贴切的语言描写使他的散文也具有诗的气息,语言清新明净,具有诗一般的美。
其作品语言毫不滞腻,毫不浓丽,给人清朗的感觉文章没有任何雕饰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达到纯青的程度在词语的选择搭配上,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平凡之极,然而搭配的又是那样精当,不求工而自工在郁达夫散文的较多篇章中都可见凝练,典雅的语句,给人以幽远之感,同时又切合文中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白话文与文言两种格调的文字交织在一起,呈现清新隽永之态,产生诗的意境 郁达夫的散文充分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特别是他的行旅散文,写得挥洒自如,在散漫、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描写景物很有特点,他喜欢从细微处入手,似在不经意中描摹山水风物,文字虽说平易,但营造出的意境却有古典文学中言简意远、朴拙幽深的情调结构随着情走,巧妙而不拘谨具体而言,纵情抒写,不受章法的限制,不讲究语言的 雕琢,洒脱坦荡,收放自如,是郁达夫散文艺术的突出特点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 郁达夫作品赏析郁达夫,1896年12月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1911年起开始创作1921年与郭沫若等在东京创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 郁达夫,1896年12月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1911年起开始创作1921年与郭沫若等在东京创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在文学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其作品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在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失意、苦闷的同时,还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郁达夫是一位小说家、散文家、更是诗人他清秀细腻准确而贴切的语言描写使他的散文也具有诗的气息,语言清新明净,具有诗一般的美其作品语言毫不滞腻,毫不浓丽,给人清朗的感觉文章没有任何雕饰痕迹,但每个词语、句式,却又好像未经炉火而达到纯青的程度在词语的选择搭配上,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平凡之极,然而搭配的又是那样精当,不求工而自工在郁达夫散文的较多篇章中都可见凝练,典雅的语句,给人以幽远之感,同时又切合文中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白话文与文言两种格调的文字交织在一起,呈现清新隽永之态,产生诗的意境 郁达夫的散文充分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特别是他的行旅散文,写得挥洒自如,在散漫、不经意间恰到好处地抒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描写景物很有特点,他喜欢从细微处入手,似在不经意中描摹山水风物,文字虽说平易,但营造出的意境却有古典文学中言简意远、朴拙幽深的情调结构随着情走,巧妙而不拘谨具体而言,纵情抒写,不受章法的限制,不讲究语言的 雕琢,洒脱坦荡,收放自如,是郁达夫散文艺术的突出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