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docx
7页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和规律, 才能正确判断粒子半径的大小中学化学里常见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如下:1. 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 核外电子数越多, 粒子半径越大 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 r(Na +)
如: r(F)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还有测定半径的方法,根据原子的不同键合形式表现的不同“大小 ” ,有三种原子半径1) 金属半径:它是金属的原子半径,就是金属晶体中两相邻金属原子的核间距的半数值很明显,它跟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或配位数有关一般说,配位数高,半径显得大常见表中所列数据是折合成配位数为 12 的金属原子半径 金属原子半径可以用 X 射线衍射法测得金属晶体的晶胞参数,再结合它的点阵型式计算得到2) 共价半径:它指两个相同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核间距的半数值共价半径近似地满足加和规则,即任一共价键长约为两原子半径之和3) 范德华半径:它指在分子型晶体中,不属于同一分子的两个最接近的相同原子在非键合状况下,它们核间距的一半例如,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就是范德华半径同一种非金属,它的共价半径和它的范德华半径数值是不同的例如在 CdCl 2 晶体里,测得在不同的 “分子 ” (实际是层状的大分子)里 Cl 与 Cl 间的核间距为:dci-ci =3.76 X10-10m取其值的一半定为氯原子的范氏半径,即:r 范(Cl) =3.76 10-10m/2=1.88 X 1010m图氯原子的共价半径与范氏半径对非金属元素,r范〉r共,从图示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关系。
图示表示出 2个C12分子,在同一个C12分子里,2个Cl原子核间距的一半 BF是共价半径(r共);在不同的2个C12分子间,2个Cl原子的核间距的一半 CE是范氏半径(r范)显而易见,r范〉r共稀有气体在极低的温度下形成单原子分子的分子晶体 在这种晶体里,2个原子核的核间距的一半,就是稀有气体原子的范氏半径下面列出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范氏半径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范氏半径 r范(单位:10-10m)H1 2He1.22N1.501.40F1.35Ne1.6P1.9S1.85Cl1 30Ar1 91As2 0Se2.00Br1.95Kr1.98Sb2.2Te2.20I2.15Xe2.18从上表可以看出, r 范 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在一般的资料里, 金属元素有金属半径和共价半径的数据, 非金属元素则有共价半径和范氏半径的数据, 稀有气体只有范氏半径的数据 课本表里原子半径数据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均为共价半径典型例题剖析[例 1] 下列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A. Na、 Mg 、 Al B . N、 O、 F C. P、 Si、 Al D. C、 Si、 P[解析 ] A 中三元素同周期,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与 A 相类似,半径依次减小; C 中三种元素同周期且核电荷数逐渐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 选项正确; D 中 Si原子半径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例 2] 已知 aAn+、 bB (n+1 ) +、 cCn— 、 dD (n+1)— 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 ABCD 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C>D B.原子序数b>a>c>dC.离子半径:D>C>B>A D.金属性B>A;非金属性D>C[解析 ]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荷数及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位置和粒子半径的递变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由 aAn+、 bB (n+1) +、 cCn— 、 dD (n+1 )— 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 A、 B 在同一周期, C 、 D 在同一周期,且 C 、 D 在 A、 B 的上一周期;由 B 的电荷比 A 高,知 B 在 A 的右边;由 C 的电荷比 D 高,知 C 在 D 的右边其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对于A,原子半径应改为 A>B>D>C ;对于B,原子序数b>a>c>d正确;对于C,离子半径应改为 D>C>A>B;对于D,金属性应改为 A>B;非金属性D>C正确答案为Bo…DC…••• AB…[例3]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按 DEBCA的顺序依次减小,且 B和E同主族。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A、B、D 一定在不同周期 B. A、D可能在同一主族C. D、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D.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显碱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和周期表中存在的半径变化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短周期只有前 3周期,由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及 B和E同主族可确定BE的相对位置,若 B在第2周期则E在第3周期;由原子半径按 DEBCA的顺序依次 减小知A与B在不同周期,则A只能在第一周期、第1主族,是氢;D的原子半径比E大, D与E同周期,且D在E的左边某一族内,可能与 A同族;C的原子序数比B大,原子半 径比B小,C与B同周期,C在B的右边某族,C 一定在破之后,不可能是金属,所以,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能显碱性只有 D选项是不正确的相对位置如下:A (氢)(B)B (C)C(C)(D)D (E)E[例4]已知两元素A与B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a、b,且原子半径B>A ,则a与b的相对大小关系是( )A . a 一定大于b B. a 一定小于bC.若元素A、B在同一周期,则a 一定大于bD.若元素A、B不在同一周期,则 a 一定大于b[解析]考纲要求考生“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 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该题考查考生^•元素周期 B(原子半径)的理解 和归纳推理能力分析题干时,了解到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原子半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性变化是解题的切入点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 在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0族元素不考虑),若元素A、B同周期,而原子半径 B>A, 所以原子序数 a>b,所以选项C正确若在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而 原子序数也增大,即当原子半径 B>A时,原子序数b>a所以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A、B、D选项不正确答案为 Co【针对训练比较下列粒子的半径大小1.Na +Cl2. H +H3. HLi +4. Na +Al3+5.O 2F一6.KMg7.CF8.ClBr9.FCl10.Mg2+Mg11. ClCl12. Fe 3+ Fe2+13.S 2Ca2+14.O2 -Ne答案:1.Na + vCl2. H+ VH3. H> Li +4. Na+ > Al3+5.O2 >F一6.K >Mg7.C >F8.Cl vBr9.F VCl10.Mg 2+< Mg11. Cl vCl12. Fe 3+v Fe2+13.S 2 > Ca 2+ 14.O 2 > Ne ]精品资料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