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质奇观一览.docx
7页世界地质奇观一览本文关键词:奇观,地质,世界本文简介: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波纹状的岩石带,是一片经过19亿年地质作用,由沙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公里崎岖不平的山地,翻越高达350米的岩石地带,当你攀登过一座岩石顶部,会看到一组新的岩石波纹,颜色较前者更深,结构更为宏大 波纹本文内容: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波纹状的岩石带,是一片经过19亿年地质作用,由沙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公里崎岖不平的山地,翻越高达350米的岩石地带,当你攀登过一座岩石顶部,会看到一组新的岩石波纹,颜色较前者更深,结构更为宏大波纹岩是由花岗岩石构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碳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人物还有守护神亚利桑那州的羚羊峡谷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北方,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
峡谷总长约400多米,谷顶两侧的距离很窄,但由谷顶到谷底的垂直距离却高达十数米羚羊峡谷在地形上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称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上羚羊峡谷亦称“裂纹”,而下羚羊峡谷则称作“螺旋”据纳瓦荷族的历史传述,该地过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故而取名为羚羊峡谷老一辈的纳瓦荷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神灵沟通的栖息地羚羊峡谷如同其他狭缝型峡谷般,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形成的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通过不同深度的红色岩层缝隙的折射射入洞内的,因此光线时刻在变化,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置身其中,真似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魔幻世界,令人终生难忘洪都拉斯蓝洞洪都拉斯蓝洞,为世界十大地质奇迹之一,又叫伯利兹大蓝洞,冰河时期是个干涸的大洞,冰川融化,海平面的升高让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是灯塔礁的一部分,位于伯利兹城陆地大约100公里之遥,直径为0.4公里,洞深145米。
由于深洞很深,因此呈现出深蓝色的景象,这一结构在世界上被称为“蓝洞”洪都拉斯蓝洞是在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位于大巴哈马浅滩的海底高原边缘的灯塔暗礁,完美的圆形洞口四周由两条珊瑚暗礁环抱着巴哈马群岛属石灰质平台,成形于一亿三千万年前在二百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因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这一片石灰质地带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蓝洞所在位置也曾是一个巨大岩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当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蓝洞现象蓝洞近137米的深度及洞内的钟乳石群显然不适合于一般潜水者探访,而且这里的鲨鱼品种繁多,虽说名声友好,但身处神秘森幽的海下洞穴,又有神出鬼没的鲨鱼环伺在侧,恐怕没谁能感觉安全吧但也正因如此,才犹如充满魔力的磁场一般,强烈地吸引着全世界勇敢的潜水爱好者们前来亲身体验一探究竟,使其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潜水圣地之一,颇有“平生不潜此蓝洞,即称高手也枉然”之意现今的大蓝洞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潜水专家雅各?伊夫库斯托将大蓝洞评为世界十大潜水宝地之一,并于1971年进行了探勘测绘。
毛里塔尼亚的撒哈拉眼撒哈拉之眼是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的巨大同心圆地貌这种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的地貌,直径有50公里,海拔高度约400米,整体相当平坦,看起来就像个菊石,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最初理查特结构被认为是个陨石坑,但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没有发现曾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成岩堆积的圆顶,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现在普遍认为,理查特结构是地形抬升与侵蚀作用同时进行的结果;结构的同心圆状痕迹则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至于理查特结构为什么会这么大、这么圆,尚未得到公认的解释墨西哥巨人水晶洞该洞位于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地下深处,洞深达1,000英尺,墨西哥奇瓦瓦的奈卡矿,一个以其独特的水晶而闻名,在开采矿奈卡矿里面的水晶直径4英尺,长度达到50英尺墨西哥巨人水晶洞内到处都是壮观的发光巨型石柱,有松树那么高,全部为半透明的金色和银色,晶体的形状令人惊叹叫绝晶体形成于含有硫酸钙的地下水由于地下一英里处是岩浆,在岩浆的不断加热下,含有硫酸钙的地下水从数百万年前就开始渗透整个洞穴,从而形成水晶洞巴西蓝湖洞巴西马托格罗索地区拥有很多神奇的地下湖泊和洞穴世界著名的“蓝湖洞”就是其中之一。
其内部的钟乳石、石笋数不胜数,更有美不胜收的辽阔无边的蓝湖令人赞叹不已蓝湖各种各样的地质风貌令人叫绝,内湖深蓝色的水更使游客流连忘返关于蓝湖洞的形成虽然假说很多,但地质学家普遍认为是由于洞中蓝湖的存在,为钟乳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碳酸盐等组成爱尔兰的巨人之路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300年来,地质学家们研究其构造,了解到它是在第三纪由活火山不断喷发而形成的1986年“巨人之路”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现代地质学家们通过研究其构造,揭开了“巨人之路”之谜巨人之路”实际上完全是一种天然的玄武岩白垩纪末,雏形期的北大西洋开始持续地分裂和扩张,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扩张的中心,也是分离的板块边界上地幔的岩浆从中脊的裂谷中上涌,覆盖着大片地域,熔岩层层相叠当时,北大西洋的主体位置已定,但它的边界则处在形成和变化阶段这一系列的地质变迁,导致大西洋两岸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这些古老的火山在其初期时景色一定十分壮观,但有关当时的情况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记录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岩大约五千多万年前(即第三纪),在现在的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现今爱尔兰和苏格兰两岛的熔岩高原就是当时大规模的熔岩流形成的。
喷发出来的玄武岩是一种特别灼热的流体熔岩,它们形成的大块熔岩遍布整个火山活动区在印度的德干高原也有类似的地质情况,在4,000-6,000万年前,德干高原形成了70万立方千米的玄武岩熔岩一股股玄武岩熔岩从地壳的裂隙涌出,像河流一样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却变成固态的玄武岩并收缩、结晶,岩浆在凝固过程中发生了爆裂,而且收缩力非常平均,于是就形成了规则的柱状体图案,这些图案通常成六棱柱这种过程有点像泥潭底部厚厚的一层淤泥在阳光的暴晒下龟裂时的情景玄武岩熔岩石柱的主要特点是裂缝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以从顶部通到底部结果就形成了独特的玄武岩柱网络,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思议地并在一起,其间仅有极细小的裂缝由于火山熔岩是在不同时期分五六次溢出的,因此峭壁形成了多层次的结构巨人之路”是柱状玄武岩石这一地貌的完美的表现这些石柱构成一条有石阶的石道,宽处又像密密的石林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仅是峻峭的自然景观,也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玄武岩石柱自形成以来的千万年间,受大冰期的冰川侵蚀及大西洋海浪的冲刷,逐渐被塑造出高低参差的奇特景观每根玄武岩石柱其实是由若干块的六棱状石块叠合在一起组成的波浪沿着石块间的断层线把暴露的部分逐渐侵蚀掉,石柱在不同高度处被截断,把松动的搬运走,导致巨人之路呈现台阶式外貌的雏形,经过千万年的侵蚀、风化,最终,玄武岩石堤的阶梯状效果就形成了。
澳大利亚波浪岩在澳大利亚西部谷物生长区边缘的海登城附近,有一个名叫海登岩的巨大岩层在它的北端有一处奇特的景观,从远处看,就像平地上腾起一个滔天巨浪,来势汹汹;等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一块倒立的巨型怪岩,颜色艳丽夺目,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被称为澳大利亚奇景的波浪岩澳大利亚西部的波浪岩是天然岩层,由于它像高高的海浪因而得名露出地面的部分占地几公顷,“浪潮”的部分岩石高约15米,长约110米虽然波浪岩屹立在光秃、干燥的土地上,但它过去(大约在27亿年以前)可能部分在地下,渗入地下的水将这侧面平直的岩石底面侵蚀掉了后来,岩石周围的土壤被冲刷掉,风随之而来改变着岩石的外形,风挟沙粒和尘土的吹蚀把较下层的外表挖去,留下成蜷曲状的顶部雨水将矿物质和化学物沿岩面冲刷下来,留下一条条红褐色、黑色、黄色和灰色的条纹黑色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特别亮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狱之门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达尔瓦兹小镇附近,南于一年四季如火海般都在燃烧,故由此得名1974年地质学家钻探天然气时,意外地发现一个地下洞穴,这个洞穴又大又深,考察团队将帐篷和所有设备都搬进洞穴时才发现,洞穴的深度根本无法测量,最后只好作罢至今,没有人敢深入研究这名为“地狱之门”的洞穴,因为洞里而充满了可燃气体。
研究团队最后决定,将洞穴内的气体点燃,等有毒气体都燃烧殆尽之后再进入探勘当研究人员放火之后,熊熊大火仍未熄灭,该洞穴目前真的有如地狱一般,这些年不知已经有多少吨优质天然气被烧掉菲律宾巧克力山巧克力山是菲律宾保和岛(Bohol)中部,卡门(Carmen)附近一处自然奇景由1,268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40到120公尺之间,居高临下,好像一个个堆放在地上的干草堆每到夏季,“干草堆”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这个叫人垂涎欲滴的名字由此而来巧克力山由1,268个面积相同、几近完美的圆锥形山丘组成,占地达50平方公里巧克力山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由于石灰岩风化、亚海洋火山或海床的隆起近期理论认为,这是一个古老活火山的自我毁灭,它喷出来的大块岩石四散,后来覆盖上了石灰石,随后从海床中涌出南极洲干谷南极洲干谷位于麦克默多海峡西部的维多利亚地区南极洲绝大部分土地为冰雪覆盖,在这一望无际的雪原中,有一个神奇的无冰雪地带,它是三个巨大的盆地,四壁陡峭,由已消失的冰川切割而成,这就是干谷在干谷,很少下雪,年降雪量只相当于25毫米的雨量这么少量的雪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岩石吸收的太阳热量融掉了。
因此,干谷内没有半片雪花,和四周形成强烈的对比干谷边坡陡峭,呈“U”字形,原由冰川刻蚀而成,现在冰川融化干谷范围很大,呈褐色或黑色,无植物生长,故被形容为“赤裸的石沟”南极洲干谷那贫瘠的土地上,布满了细碎的砂石,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像火星地貌的地方它拥有奇特美妙的地形,它是南极洲唯一没有冰层的区域这儿的地区看上去完全不像是地球,干谷底部有时存在着永久性冷冻湖,冰层达数米厚在冰层之下盐度非常高的水中生活着一些神秘的简单有机生命体,目前对这些神秘生命体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每个干谷都有盐湖,最大的是万达湖,它有60多米深,湖面上有一层4米厚的冰层湖底水温较暖,达25度,这是因为湖面上的冰层阻止其热量发散开去的缘故,动植物能长时间地保存在干谷的干冷空气中,正如肉能长时间地保存在冰箱里不变质一样在于谷里散布着被保存下来的海豹尸体,它们可能死于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西班牙力拓河血红色的力拓河起源于西班牙安大路西亚自治区的塞拉利昂莫雷纳山脉,至今仍在不断流淌,由于富含铁,所以呈现出不同寻常的颜色人们在这个地方开采金银铜和其他一些金属尽管景色迷人,实际上这条河已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西班牙的力拓河,是研究可在酸性高、含铁量大的极端环境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