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苏教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高中数学新课标准.docx
9页三思苏教版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高中数学新课标准2021 2021年,江苏省实施了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本人有幸作为省课改试验研究员,自始至终在一线完整地完成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两轮的试验教学有改革的欣喜,更有改革的阵痛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其中有“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任务和“深化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题试点下面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就新教材的内容、次序衔接和进度和新教材和“三考”和大家共同思索和探讨,以期为后继新教材的试验教学提供部分实实在在的操作层面的借鉴 一思新教材内容 新教材内容总体偏多,部分内容的编排不尽合理,新课程包含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5个必修模块基础涵盖了以往课程的内容,而这4个选修系列中不但包括了以往课程内容,大部分全部是以往课程中没有的2021年,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严要求”,严格实施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在总的教课时间不增反减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偏多和教课时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依据这六年的试验教学经验认为能够删除部分内容 1.孤立的知识点。
删除后不影响高中数学整体逻辑结构,对学生发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矩阵和变换、统计案例在高中阶段现有的知识和时间限制下,难以完成完整的内容,只能进行机械性操作 2.重合的内容如三视图和初中阶段学习重合,步骤图和算法中的程序框图本质上是相通的,也和信息技术课程重合 3.蜻蜓点水式的内容如定积分,高中阶段课时太少难以讲解清楚,大学将系统学习,属非主干的内容,删除后不影响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 不过,其次考虑到规模日益扩大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和数学竞赛,在相关章节能够链接引申部分内容,如函数的凸凹性、反函数、函数及数列极限的定义、复数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主要不等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均值和方差等 二思新教材的次序、衔接和进度 1.新教材的次序 整体模块的次序 新教材模块化设置及以螺旋上升的方法安排知识,不少章节内容和次序被打乱,知识的逻辑链条被人为割断如将“解三角形”和“数列”、“不等式”这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没有内在联络的内容捆绑在一起,安排在必修5中,显然属经典的人为制造的知识割裂现象在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列出了相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不但和章节名称不符,而且这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理科的选修2―1中“空间中的向量和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相隔太远,可调整到选修2―1。
而文科后面压根就没有包括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所以文科这部分内容干脆删掉!新教材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和简单的线性计划、均值不等式集中在一起安排在必修5,使得关键和难点过于集中,而且还造成相关知识的割裂 有关必修模块次序设置,《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对其他4个模块的次序未作标准上要求,在不影响相关联络和知识准备的条件下,学校能够依据详细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笔者认为:数学2中综合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大块内容,高一学生难以接收,数学3中概念性的知识太多,算法等新增内容也比较陌生,因此考虑把这两个模块移后教学而数学4中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学完数学1的函数后,比较轻易接收三角函数的知识,因为三角函数也是一类特殊的函数,从通常到特殊,学生比较轻易接收,而三角变换和三角函数又有亲密的联络,因此先学数学4中的三角函数和三角变换,其中的平面向量置后到和数学2的直线和圆一起学习,因为它们同属平面几何,也便于用向量的看法研究平行和垂直这两种特殊而主要的位置关系原来平面向量放在三角恒等变换之前不过是用平面向量证实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数学的内在联络和六年两轮的教学经验,全部证实了1、4、5、2次序的相对合理性,而数学3算法语言相对独立,次序放置有一定的自由度。
但通常放在高二上学期,这么能够和信息技术课程及考试同时然而,现在流行的几个模块次序,在教学中全部有其可能产生困难的地方比如,1、2、3、4、5的次序会造成第一学期安排的内容偏多偏难;解析几何分在两处,距离时间太长;没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讲解立体几何和直线方程有困难1、4、5、2、3和1、4、5、3、2,1、3、4、5、2的次序会造成:未学数学2中的线直程,学习数学5中的线性计划内容就有困难上述讨论表明,不论怎样排列全部会出现矛盾,我们要“挖根”,要从《标准》上处理问题,消除模块化结构的负面影响,重新调整模块的次序和内容,使模块次序和内容相对协调另外文科和理科内容应保持相正确统一性、协调性所以提议选修1-1、l-2和选修2-1、2-2内容上应完全一致,只是教学要求不一样 部分教学内容的次序调整 比如,在模块1中学习集合以后,我们把模块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移到这里教学,不过并非全章照搬,只介绍几类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目标是只有学了常见的几类不等式的解法以后,才能够处理很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的问题不然有的学生初中没有学,在这时就会碰到困难.也有的学校组织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教材,对这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再如为了分散数学5“数列和不等式”的难点,也考虑到线性计划和直线的关联性,能够将数学5不等式中线性计划穿插到数学2“直线和圆”中学 2.新教材的衔接 高中课程内容和次序的安排要考虑和初中和大学的衔接,要兼顾初中、大学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本身的终生发展 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材内容上,因为初中的课程标准和高中接轨不严密,造成有些知识脱节如初中没有介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和系数的关系,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降低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和差的立方等公式根式的学习中,也缺乏了分母有理化等研究,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知识和方法没有学,平面几何中更是降低了很多内容,如平行线截线段成百分比定理、三角形四“心”、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切割线定理等等,而这些内容高中常常用到,内容出现脱节,衔接不上有些相同内容称谓不一致,如三视图,初中称主视图、左视图,高中则称正视图、侧视图 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因为内容较少,难度较低,通常学校大全部采取“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作业”的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学较为轻松愉快但和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重视逻辑思维和分析了解,部分学校老师极少用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除非上级检验或是上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初高中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衔接,使得学生在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显得比较吃力。
高中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衔接 部分高中数学内容和其它学科知识衔接不好首先,其它科目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没有学到,比如,高一上学期物理力的分解问题,包括到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而三角函数问题在高一下才会学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中加速度a的数学意义a=v′不了解,因为导数未学到其次,数学用到其它科目标知识,其它科目还没有学到,比如数学4“三角函数”在讲函数y=Asin的图像时,提到物理中的简谐运动、交流电等全部和物理课程不一样步 高中和大学的衔接 大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脱节更为严重,关键的表现有以下情况:两头不论:对高中未学知识,大学教材的编著者误认为是高中的必修内容,在自己的教材中未予补充,从而造成了大学和高中两头不论的结果前后不一致:对同一内容,高中和大学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 3.新教材的进度 现在有些地方为了高三有更多的总复习时间,高一高二的教学进度太快,尤其是高一每学期要学两本书,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进度、难度骤然大增,思维方法、学习方法骤然改变,学生很不适应,极难很好地衔接,“水过地皮湿”,造成很多“夹生饭”还有的地方高二过早文理分科,造成文科“肤皮蹭痒磨洋工”,理科“紧锣密鼓赶进度”。
部分学校或老师垂青于过程华丽泡沫,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高三一轮复习偏快,高三上学期就早早地结束了一轮复习,没有到边到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二三轮的复习埋下隐患这些做法全部给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造成很大的被动!这需要调整高中三年教学的整体进度,严格实施课程计划,不能提前分科! 三思新教材和“三考” 1.新教材和高考 高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二是对高中教学的导向和评价高考的目标决定了其性质是一个常模参考性考试,马上个人考试分数和参考人员全体作比较,汇报个人在全体中的相对位置江苏高考现行的模式就是“大圆套小圆”,4C1合格是大圆,选修1B1C是小圆,语数外达线是更小的圆,而数学就是这个更小的圆的圆心!因为在这种高考模式下,“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得数学者得天下”已成广泛的共识! 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育者我们首先只能适应高考,首先我们要把握好教材进度,注意和初中的衔接,扎实基础,文理分科不宜过早,高三不要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次在基础年级不要动辄搬上高考题,美其名曰“瞄准高考”,孰不知高考题是到高三毕业时学生才能达成的水平,平时多加强定时训练,只有“平时高考化”的严格规范,才能取得“高考平时化”的淡然和从容。
其次我们也要经过多种正常渠道向命题者反应中学教学的呼声,使她们的命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多多调研中学教学,一切从实际出发 2.新教材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一张高考试卷,关键大学、一般本科院校、专科学校全部靠它招生,这么的试卷要含有各方面的兼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不足大学自主招生便应运而生,然而大学自主招生,没有传统的考纲和模式,命题有很大“自由度”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烦恼,无法作应试准备 自主招生考试以中学教育中的知识板块为基础,但范围更为宽泛;自主招生考试重视考查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经过这个层面来了解考生的学术潜力;所以,需要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作合理、有效的深化和拓展,对特殊的技能和技巧加以总结、研究,从而对考生给指导和点拨能够在新教材相关章节链接引申部分内容,如函数的凸凹性、反函数、函数和数列极限定义、复数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主要不等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均值和方差等 指导学生参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要从高一开始,不能靠高三突击,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自主招生考试要高于高考,低于竞赛;以高考中等题为起点,避开竞赛的技巧性,关注自主招生命题的创新性;着力于思维的发展,通性通法的利用,数学本质的揭示;避免繁杂的计算训练,寻求简练优化的解法;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关键内容;既关注高中阶段基础内容,也关注和高等数学衔接内容。
3.新教材和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即使在高考中不加分,但一流高校对获奖者很是情有独钟,能够参与其自主招生,或干脆直接保送上大学,所以部分生源很好的中学对数学竞赛尤为重视,但大多学校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到高三才搞竞赛,实际上高一高二才是基础和关键2021年我校数学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得益于我们从高一就物色竞赛苗子,有针对性地教导育苗,这是其一其次,在新教材系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要配置专职的奥数教练员,毕竟数学竞赛有其独立的竞赛纲领和竞赛教程教练员能够发明性地开展工作,如组织“每七天一题”、“有奖攻擂”活动,成立数学爱好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练指导相结合,激励学生研读和数学竞赛相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大胆撰写数学小论文等等;最终还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利用节假日主动参与省市官方组织的数学竞赛培训,如夏令营、冬令营,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 另外数学竞赛不要孤立于高中教材的教学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之外,数学竞赛的教导最好做到高考、大学自主招生和数学竞赛“一石三鸟” 综合考虑新教材的内容、次序衔接和进度和新教材和“三考”,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和次序可大致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