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2003—2004年).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彩***
  • 文档编号:274196775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2003—2004年)评 奖 实 施 细 则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的规定,今年将举办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2003—2004年)评选活动为此,依据《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评奖办法》,制定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2003—2004年)评奖实施细则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引导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特别是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注重奖励具有开拓性、原创性和应用性的优秀成果,进一步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二、评奖范围和申报条件1、凡在2003年元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本省作者公开出版、发表的社会科学成果,均可申报参评成果类别为著作和论文著作包括专著、编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社科普及读物等,论文包括研究报告等文艺创作、新闻报道、教材、译著不属参评范围2、“出版社出版”是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出版社正式出版,以版权页第一版时间为准;“报刊发表”是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公开报刊(即有CN刊号)发表,以报刊出刊时间为准3、每位作者只能申报一项成果如有与他人合作成果,可由合作者另申报一项4、多名作者撰写的论文集,不能作为著作类申报,但其中的单篇可作论文类申报个人论文集必须是同一主题,可作著作类参评;系列论文和个人文集不单独作为一种成果类别,可选其中代表性一篇作为论文类申报,其他篇目作评审附属材料5、申报者必须是本省作者(含中央驻皖单位的作者),本省作者同省外作者合作的成果,必须是本省作者主编或本省作者完成的篇幅在50%以上的6、署名为单位的成果,原则上以署名单位名义申报如要变更申报人,须具有经署名单位和参与者同意的书面证明材料,并由成果主要作者以集体名义申报7、已调离本省或已去世的作者,其成果符合评奖范围和条件,经单位出具证明后,可以按规定申报,其中去世者的成果,可由作者继承人代为申报。

      8、如成果属多卷本或系列丛书,可整体申报(以最后一本出版时间为准);如多卷本或丛书中一本已获得过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则不能整体申报9、著作权有争议的作品不得申报10、现职副省级以上干部的个人专著或论文或为第一主编的合著不得申报11、已获国家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或获省科技奖的成果不再申报12、不宜公开发表并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内部研究报告,已被实际部门采用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且必须有市厅级以上单位证明和佐证材料方可申报三、奖项设定和奖励办法1、奖项设定本届评奖设一、二、三等奖共90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0项,著作类与论文类分设其比例根据申报情况另定设荣誉奖若干项2、奖励办法(1)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是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我省社会科学成果最高奖凡获奖成果,均由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同时颁发获奖通知书,由获奖者送交本单位存档,作为获奖者评职晋级的依据2)对多人合作的获奖成果,联名署名确定如下:著作一等奖可署6名,二等奖署3名,三等奖署2名,论文一等奖可署3名,二等奖署2名、三等奖署1名署名者必须明确填写本人在成果中的贡献和承担的任务联名署名的顺序以正式出版作品版权署名为准。

      3)参评作品,如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参评资格已获奖励的,即向作者追回获奖证书和奖金,函告作者所在单位退回其获奖通知书,并向社会予以公布四、评奖标准及要求1、基本标准申报作品必须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探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注重研究安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注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对申报作品的评价,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和研究难度、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定量分析的具体指标另定)2、等次标准一等奖:在选题上有重大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有重要创新;对开辟一门新兴学科有重要建树或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在国外有一定影响或国内有很大影响;具有很高学术价值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有突出贡献二等奖:在选题上有较大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有较大创新;对完善某一学科体系或对某一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重要贡献。

      三等奖:在选题上有意义;在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新的突破或对原有理论、观点作出正确的富有新意的补充;在研究方法上有创新;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或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有一定贡献3、对我省著名的老专家、老学者或有关知名人士,其作品符合评奖标准和条件,经学科评审组推荐和评奖领导机构批准,可授荣誉奖著作设荣誉奖,论文不设荣誉奖4、严格评奖标准对一、二等奖要从严掌握,尤其是一等奖应宁缺勿滥五、申报办法及要求1、申报单位:省(部)属高等院校(包括军队院校,下同)、省社会科学院(含省直社科类研究所)、省委党校、各市社科联、省级学会(须系省社科联团体会员)2、作者申报:作者系学会会员的,向所在学会申报;市社科联所属学会会员、各市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作者统一向本市社科联申报;省(部)属高等院校的作者向所在院校申报;省委党校的作者向省委党校申报;省直科研院所及有关单位(含中央驻皖单位)的作者统一向省社会科学院申报评奖办公室不直接受理个人的作品申报3、为避免重复申报,每位作者只能选取一个申报渠道申报,如多头申报,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参评资格4、凡申报作者,均须填写评奖办公室统一印制的作品申报表(一式两份),同时提交参评作品和佐证材料各两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原件)。

      5、申报参评作品如获奖,参评作品和佐证材料将由评奖办公室统一存档;如未获奖,参评作品和佐证材料则由申报单位在评奖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内领退6、限额申报:各申报单位按评奖办公室分配的名额申报(名额分配办法另定)超过部分不予受理六、评审程序及办法1、初评评奖的初评机构由各申报单位负责组成各申报单位应推举有较高学术水平、办事公道的专家组成初评小组,对申报作品进行初评,写出评审意见,盖章后报省评奖办公室2、复评评奖的复评机构是学科评审组,由评奖领导小组聘请学术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知名度、办事公正的各学科专家、学者组成,按相近学科结组的方式组成8—10个评审组,对初评机构推荐的参评作品进行分类评审1)单项评阅:每项申报作品须由两位学科组成员根据“评奖标准”审阅并写出“审阅评语”在学科组内传阅“审阅评语”,将同一主题和同学科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由主审人提出取舍意见2)投票表决:学科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听取主审人汇报所审作品的情况和取舍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得票数须超过学科组人员半数方为有效),以得票多少为序,产生建议名单3)学科组负责人将评阅意见、表决结果、推荐理由填表会签,送评审委员会。

      3、终评评奖的终评机构是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评审委员会评委会由评奖领导小组聘请学术造诣深、学术成就高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中,专家学者的比例须占75%以上评审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各学科组负责人的汇报,对学科组评审意见和各等次奖的建议名单进行逐项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其中二、三等奖得票数须超过半数,一等奖须超过三分之二方为有效),按得票多少为序,评定获奖成果名单及等次4、审定及公示评奖领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评审委员会的汇报,对评审委员会的评选结果审定后,在《安徽日报》上公示一个月,征求社会反映5、批准经公示后,如无重大异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即为本届评奖的最终结果七、评奖纪律与回避要求1、所有参与评奖的同志要坚持评奖的指导思想和评选标准,秉公评选,不循私情,保守评审秘密2、坚持回避原则,凡已申报作品的作者不得担任本届评奖评审委员会和学科评审组成员评委如有参与合著的作品申报,须主动向评奖办公室通报,并在评审该作品时离席回避,计票时扣除一张赞同票3、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按章办事,不得干预评审4、违反上述纪律者,如系评审专家,取消其本届和下届参加评审资格,如系工作人员,除对其提出通报批评外,立即调离评奖办公室。

      5、邀请省纪检监察部门同志参与评奖全过程,对评奖工作实行监督八、评奖时间安排1、2005年6月至7月为申报、初评2、2005年8月为复评、终评3、2005年9月为公示期4、第四季度择时召开颁奖大会九、评奖的组织领导1、评奖工作的领导机构是省委省政府批准组成的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评奖领导小组评审机构是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社科类)评审委员会及其学科评审组,由领导小组负责聘任2、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社科联,负责评奖日常工作3、本实施细则由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评奖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