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CCP计划确认记录表.docx
20页HACC针划确认记录表HACC针划名称:企业名称:确认类型:口首次确认口修改后确认□其他:确认人员:确认日期:确认项目单项确认 结论备注1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V1.1食品安全小组是否由多学科、多部门(生产、卫检、质检、微生物学、 设备管理、加工}人员组成,职责是否明确V1.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并明确其管理职责与权限V1.3是否分别对终产品和原辅料进行了产品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ISO22000的要求V1.4是否对产品的预期用途进行了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否符合ISO22000的要求V1.5流程图是否包括所有的步骤V1.6是否对流程图的确认进行了规定?流程图是否经过现场验证V1.7工艺设计是否满足了危害控制的要求?工艺描述是否满足危害控制的要 求V2危害分析V2.1是否对全过程进行分析,无遗漏步骤V2.2是否对潜在的引入的、增加的危害进行充分识别V2.3是否对生物危害种类及危害条件进行了分析V2.4是否对危害的可能性与严重性进行合理判断,并确定显着危害V2.5是否支持显着危害判断的科学依据V2.6危害分析单不能充分描述的是否有说明材料V2.7对危害是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V3 HACCP 计戈口V3.1 CCP点确定V3.1.1 是否对PRP OPR唯控制的显着危害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法V3.1.2 是否对PRP OPRP^能控制的显着危害经判断树的逻辑关系确定关键 控制点进行控制V3.2 CL 值确定V3.2.1是否对各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关键限值?关键限值是否合理V3.2.2 CL值制定是否有验证数据等支持的科学依据V3.2.3 CL值是否可方便测量V3.2.4 是否CL值制定的支持文件,可包括检测报告、专家分析记录、技术资 料、讨论记录V3.2.5 必要时,是否制定了 OL值以方便管理V3.3 CCP的监控V3.3.1 是否明确监控的对象、方法、频率、人员V3.3.2确定的监控方法和频率能否达到控制显着危害的目的V3.3.3对间歇式监控,其监控频率是否满足对偏离产品的追溯要求V3.4 纠正措施(纠偏行动)V3.4.1对各关键限值是否建立了纠偏程序?纠偏程序是否适用?相关职责是否明确V3.4.2是否与/、合格品控制程序相对应V3.4.3是否明确受控状态的恢复V3.4.5是否明确对偏离进行原因分析避免V3.4.6HACCP计划表不能充分描述时是否建立纠偏程序V3.5验证程序V3.5.1 是否有对PRP OPRP HACC联患进行验证的要求V3.5.2 是否有对CCP!行验证的要求(CC端视设备的校准、校准记录的审查、 针对性的取样检验、CCPi己录的审查)V3.5.3是有内部审核的要求V3.5.4是否对最终产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的要求V3.5.5 在何种情况在,企业将对 HACC时划重新进行确认V3.6记录保持V3.6.1所有记录是否明确保存时间V3.6.2HACCP计划记录表单是否包括 HACC就划所要求的所以记录,至少包括: CCP点的监控记录、纠偏记录、验证记录、设备校准记录、HACC林系确认记录、 支持性文件相关记录V3.6.3 是否与文件、记录控制程序相一致V总结论:□ HACC时划能使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达到预期的控制水平 口需要修改HACC肘划或危害分析结果。
口其他:VMWT-SP-06-07A0HACCP计划验证记录表MWT-SP-06-08A0HACC针划名称:企业名称:验证类型:□定期验证□其他:验证人员:验证日期:验证项目单项验证结论备注1评价产品和加工过程V1.1终产品和原辅料的产品描述是否与实际相符V1.2产品预期用途的描述是否与实际相符V1.3流程图是否与实际相符V1.4实际操作是否与工艺描述相符V1.5加工设备有否改变?对食品安全有无影响V1.6工作人员有否变化?对食品安全有无影响V1.7产量是否改变?对食品安全有无影响V2评价产品安全历史V2.1是否存在过多的 CC喻离V2.2同类产品是否不止一次采取产品召回行动V2.3是否存在涉及产品安全的消费投诉V3评价HACCP+划的实施情况V3.1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按 HACC针划V3.2检查加工过程中是否按确定的关键限值操作?CCP关关键限值是否恰当V3.3检查记录是否准确按要求的时间来完成V3.4监控是否按HACC针划规定的地点予以完成V3.5监控活动的频率是否符合 HACC针划的规定?监控方法和监控频率是否能够识 别偏离V3.6当监控表明发生了关键限值的偏离时,是否采取了纠偏行动?纠偏措施应纠正 偏离的原因,确保无不安全食品出售V3.7监控设备是否按HACC针划规定的频率已予校准V3.8是否对CCP®行了当^证(CCP监视设备的校准、校准记录的审查、针对性的取 样验证、CCP己录的审查)V3.9是否对最终产品进行了微生物检测V3.10HACCP#划记录表单(CCP的监控记录、纠偏记录、验证记录、设备校准记录、HACCPJ系确认记录、支持文件相关记录)是否得到很好保存V总结论:□ HACC针戈I的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
□ 没有严格执行HACCP+划□ 其他:VOPRP!认记录表适合产品:企业名称:确认类型:口首次确认口修改后确认□其他:确认人员:确认日期:确认项目单项确认结论备注1.思要求OPRP应具有可操作性,应明确目的、要求、资源条件、职责、控制 方法、监控与验证方法、记录要求等有明确的卫生指标V2.水与冰的安全供水网络上不同水源是否由区别,无交叉,并标明龙头编号是否明确日常监测项目、抽样方法与频率是否后全项水质检测报告是否明确自备水处理和检测方法与频率是否明确水源的保护与供水设施的清洁维护是否后水的应急措施V3.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洁是否识别需控制的食品接触表面是否明确材料的要求/、同表面是否明确清洗消毒程序大型设备设施是否制度详细的清洗规程消毒液浓度是否明确、是否明确配制和浓度检测方法与频率是否明确工作服的卫生要求和清洗频率是否明确食品内包装的卫生要求和米购、存储、清洗等过程控制方 法V4.手的清洁和厕所、更衣室的维护与保持 是否明确洗手程序和消毒、干手方法 是否明确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是否明确洗手用品及设施检查维护的频率V5.防止交叉污染是否明确防止设计缺陷造成交叉污染的控制程序人员操作规范、车间卫生规范等相关文件中是否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的要求,及生熟品分离操作要求、不同用途工具表识方法、运输工具交叉使用卫生控制否明确人流、物流共用通道使用的要求V6.防止污染物污染设备设施清洗消毒、维护程序中是否明确防止污染方法是否明确冷凝水的控制方法是否明确刀具等金属危害的控制方法是否明确包装材料中可能污染物的控制方法V7.人员健康与卫生否有健康检查制度并明确检查周期及特殊需要的情况是否明确何种情况应调离生产岗位是否明确洗手、工作服穿戴的卫生规范是否明确外来人员的参观与活动限制要求V8.防虫防鼠措施是否包括清除滋生地、预防进入车间、杀灭等是否由全年的防护计划是否对环境绿化除虫的安全要求(分包时)灭鼠网络图是否包括全1范围V9.后毒后害物品富理是否识别应控制的物品范围是否明确表识的方法是否明确采购的要求是否明确储藏、管理的要求是否明确不同药品使用方法和限制范围V10.环境卫生明确环境卫生及必要的生活设施卫生管理要求是否明确厂区垃圾和废水处理要求是否明确燃料卫生控制要求V11.记录的要求相关过程是否建立实施和检查记录每日卫生检查等记录是否与 OPRFffi适应V总结论:□ OPR睢使相应的食品安全危害达到预期的控制水平。
口需要修改OPR或危害分析结果口其他:VMWT-SP-06-09A0OPR跄证记录表适合产品:企业名称:验证类型:□定期验证□其他:验证人员:验证日期:验证项目单项验证结论备注1加工用水用水的安全1.1 公共用水,每年经国家部门测试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1.2 自备水1.2.1V2食品接触面的条件和清洁,包括设备、工具、用具等2.1 食品接触面平滑宜清洗2.2 食品接触面无毒、耐磨、易清洁2.3 生产前清洗、消毒食品接触面2.4 生产后清洗、消毒食品接触面2.5 加工用手套为浅色、防水、耐磨,宜清洁2.6 工作衣、帽、鞋清洁卫生V3防止交叉感染3.1个人卫生3.1.1V4洗手、消毒及卫生间设施的清洁与维护4.1洗手消毒4.1.1V5防止润滑剂、燃料、杀虫剂、冷凝剂,其他化学、物理、生物掺杂物的 污染5.1 防止掺杂物污染厂区、车间、储存库5.2 防止掺杂物污染厂区、车间加工设施、设备5.3 防止掺杂物污染原料、辅料5.4 固定装置、输送管道的水滴或冷凝水,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 包装材料5.5 对压缩空气或其他机械引入的气体进行处理,防止污染食品5.6 防止其他类型的掺杂物污染食品V6有毒化合物的标记,储存及使用6.1 制定并公布有毒化合物使用、储存、标记的规章制度,对操作人员进 行培训6.2 购置、使用有毒的化合物应当有供货商担保或合格证明书或通过化验 验明这些物质合格无污染6.3 有毒化合物的使用、储存、标记有专人管理6.4 有专门场所、固定容器储存有毒化合物6.5 对清洁剂、消毒剂和杀虫剂进行标识、登记、列明名称、毒性、生产 场名、生产日期等6.6 使用杀虫剂,不能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和包装材料V7员工健康状况的控制7.1 定期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7.2 教育员工发患有疾病或可能患有疾病的人及时向车间负责人报告7.3 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开放性损伤的人员必须调离工作岗位V8虫害的防治8.1 采取适当措施,使厂区的苍蝇、蚊子、老鼠密度降到最低水平8.2 车间、储存库无苍蝇、蚊子、老鼠等虫害8.3 卫生间无苍蝇、蚊子、老鼠等虫害8.4 其他区域无苍蝇、蚊子、老鼠等虫害VPRP佥证记录表适合产品:企业名称:验证类型:口定期验证□其他:验证人员:验证日期:验证项目单项验证结论备注1厂区环境1.1 加工厂是否建在易受生物、化学、物理性污染源的 地区1.2 工厂四周环境是否保持清洁,避免成为污染源1.3 厂区内主要通道有无铺设水泥或沥青路面,空地是 否绿化,以防止尘土飞扬而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