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坪三增等站外管线更换改造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40442469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24.56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坪三增等站外管线更换改造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西安中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二〇年九月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1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本项目拟建工程内容,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确定本项目工程涉及的项目类别属其中“F 石油、天然气”中“41、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由于本项目为输油管线,因此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II类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勘查,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井在此范围内均无建设工程分布因此拟建项目位于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井的不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标准(表1.1.1-1),将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表1.1.1-2)表1.1.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项目类别环境敏感程度Ⅰ类项目Ⅱ类项目Ⅲ类项目敏感一级一级二级较敏感一级二级三级不敏感二级三级三级表1.1.1-2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项目类别敏感区较敏感区不敏感区评价等级Ⅱ类项目//√三级1.1.2调查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并结合拟建项目布局与建设项目所涉及地下水系统特征,确定调查与评价范围为管线两侧向外延伸200m。

      1.2地下水环境功能及保护目标1.2.1地下水环境功能调查评价区内,分布有第四系孔隙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水,是区内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之一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4.1地下水质量分类之规定:Ⅲ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以GB5749-2006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因此评价区内分布的第四系孔隙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其地下水环境功能属Ⅲ类1.2.2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从地下水环境角度考虑,建设项目及其影响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地下水环境目标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地下水分散开采井在调查评价范围内,第四系和白垩系地下水是城镇和农村居民、农牧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基于其供水意义,确定第四系和白垩系含水层的环境保护要求是: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水质不受污染,供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受影响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1.3.1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工程活动主要为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会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废物,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见表1.3.1-1。

      表1.3.1-1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表工程活动影响原因影响途径或方式主要污染因子影响对象与结果施工作业生活污水污废水通过包气带下渗到含水层中BOD5、COD等浅层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1.3.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见表1.3.2-1表1.3.2-1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表设施影响原因影响途径或方式主要污染因子影响对象与结果输油管线管线破损污染物渗漏进入含水层石油类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染1.3.3服务期满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所服务的作业区开采到一定年限,产量降低,不具备开采价值时,各种地面设施将被拆除,采油井和注水井采取封堵措施,因此也就不再有含油污泥的产生及存储,同时在关闭之前也会对项目产生的污染采取措施进行消除,服务期满后本项目基本对地下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1.3.4评价因子筛选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因子见表1.3.4-1:表1.3.4-1 地下水现状调查与评价因子类别因子筛选确定原则现状调查因子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硬度、石油类、挥发酚、氟化物、氰化物、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铁、锰、铅、砷、汞、镉、六价铬、K+、Na+、Ca2+、Mg2+、Cl-、SO42-、CO32-、HCO3-主要根据当地的地下水环境特征及该项目污染物特征确定预测评价因子石油类根据环境影响识别,项目建设期、运营期主要污染因子为SS、COD、石油类等,结合本项目污废水产生情况选择石油类作为预测评价因子1.4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1.4.1地形地貌安塞区县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区内地势除东北部王家湾乡南高北低外,其余地区多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延河、杏子河、西川河依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县,县境西北部镰刀湾乡高峁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731m,东南部沿河湾镇杨家沟口延河河谷为境内最低点,海拔997m,相对高差734m安塞区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白于山南端,其地貌形态主要以黄土地貌为代表,多为峁、梁、沟、川四种地貌类型组合的相间分布根据其成因,可划分为剥蚀~侵蚀、堆积~侵蚀和河流地貌;按形态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山丘陵、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区等三个类型①剥蚀~侵蚀地貌即低山丘陵区,分布于安塞区县境内东北部王家湾乡,面积约145.3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87%油区北部大部分位于王家湾乡境内,整体地形南高北低,山地呈丘状起伏,顶部高程在1300~1600m间,最高点位于西南端鸦行山,海拔1637m②堆积~侵蚀地貌即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是境内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广泛分布,包括除北部王家湾乡及河谷区以外的全部地区,面积约2753.1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2.26%又可分为黄土梁峁状丘陵区和黄土峁梁状丘陵区油区地貌以黄土峁梁状丘陵区为主③河流地貌境内河流地貌主要指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坪桥川河及其主要支流河谷区,面积约85.5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7%。

      延河是区内主要河流,其河谷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宽,化子坪镇郭家铺村以上河段为河流上游,河谷狭窄,呈“V”字型,郭家铺以下河段为河流中游,河床均宽40m,河谷宽缓,真武洞、沿河湾两地为区内延河谷地最宽阔的地段,宽度达500~600m杏子河王窑以上河段、西川河砖窑湾以上河段均为河流上游段,呈岸高谷深的峡谷,水流湍急,河床形成多级陡坡及跌水陡坎,河流进入中游地段后普遍变宽1.4.2气象水文1.4.2.1气候特征区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较大,冬季严寒而少雪;春季温差大,寒潮霜冻不时发生,并多有大风,间以沙暴;夏季暑热,雨量增多,多以暴雨出现,同时常有夏旱和伏旱;秋季多雨,降温快,早霜冻频繁本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气象条件见表1.4.2-1表1.4.2-1 安塞区县气象条件气象要素单位数值平均气压hPa880.0气温年平均0C8.1极端最高0C37.4极端最低0C-28.0平均相对湿度%63年平均降水量mm470.2年平均蒸发量mm1465.9风速平均m/s1.47(夏)/1.07(冬)最大m/s22.3最多风向S地面温度平均0C10.4极端最高0C69.8极端最低0C-37.3日照时数h2298.8霜日数d142最大积雪深度cm18.0最大冻土深度cm96.01.4.2.2地表水区域地处黄河流域,区内河流主要有延河及其支流杏子河,均为Ⅲ类水域。

      ①延河: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乡周山,由西北向东南流至延长县凉水岸汇入黄河全长286.9km,流域面积7725km2,年平均径流总量2.94×108m³,河道总落差860m,平均比降3.3‰由镰刀湾乡杨石寺入安塞区县境,沿河湾罗家沟出境境内河长90km,流域面积2649 km2,流速0.8m/s,延河常年流量0.5~1.5m³/s,洪峰流量一般100~2000m³/s,最大洪峰流量4170m³/s汛期含沙量300~675kg/m³②杏子河:延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靖边县大路沟乡关圣塌由王窑乡井庄入境,经王窑、招安、沿河湾三个乡(镇),至沿河湾镇黄崖根汇入延河全长106km,流域面积1486km2,水土流失面积占93%,年平均径流量0.23×108m³,河床宽度25~35m,流速0.7m/s,常流量为0.8~1.5m³/s本项目评价主要涉及的河流为杏子河支流长尾河1.4.3地层岩性区内主要出露有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新近系和第四系地层前二者主要为一套河湖相砂岩、泥岩地层;后二者主要为风成粘土和黄土第四系广泛覆盖,下伏基岩主要沿切割较深的河流、沟谷两侧呈条带状出露评价区地层简述如下:①侏罗系中统(J2)延安组枣园段(J2y2):主要出露于县境东部龙安以南的延河河谷及两侧支沟。

      岩性为长石砂岩与泥、页岩互层砂岩为灰绿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薄层—厚层状,含黄铁矿结核;页岩及泥岩呈暗灰、绿、兰灰色,加煤线及煤层,局部地段含油页岩,富含植物及瓣鳃类化石该层与下伏宝塔山段为假整合接触,据区域资料,厚度223m直罗组(J2z):自北而南分布于建华~谭家营~招安~高桥~楼坪一带,并沿沟谷中出露岩性为泥岩、粉砂岩与长石质细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泥岩呈黄绿、兰灰及灰紫色,砂岩色较淡,由上而下颗粒变细上部泥岩增多,底部为黄绿色含泥砾长石质砂岩,含铁化木、植物树干等化石该层与下伏枣园段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据区域资料,厚度约109m安定组(J2a):境内分布范围较窄,仅在沟谷中出露,自北而南分布于中山川~新茂台~王窑~砖窑湾一带其岩性下部为黑色夹暗紫红色油页岩;中部20—25m为紫红、黄绿色薄层状砂岩夹灰质页岩;上部5~10m为灰白、紫红色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顶部为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白色硅质灰岩夹砾岩该组与下伏直罗组呈整合接触,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53~65m,出露厚度6~30m②白垩系下统(K1) 洛河组(K1l):境内西部广泛分布,自北而南沿王家湾~坪桥~化子坪~王窑~砖窑湾一线以西河谷中出露,在北部王家湾低山地带大片裸露于地表山岭。

      岩性为桔红、浅棕红色长石砂岩,中细粒结构,巨厚层或块状构造,巨型交错层理发育为铁、钙质弱胶结,较疏松该层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据区域资料,厚度200~230m华池组(K1h):零星出露于县境西南部杜家河上游岩性为一套不规则层状、浅棕红色巨厚块状砂岩夹少量泥岩,顶部有两层灰色页岩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区域资料厚度150~200m③新近系上新统(N2)可划分为上下两层:下部为砾石层,零星分布于招安、砖窑湾附近的河谷及主要冲沟岸边,岩性为灰褐及杂色砾石;上部为棕红色、浅棕红色粘土(习称三趾马红土),是本层的主要层位,境内分布广泛,不整合沉积于一切老岩层之上,红土顶底面凹凸不平,与现代地形基本一致,受下伏基岩地形影响,出露高差变化很大,区内仅零星出露于部分支沟谷壁或沟掌上,成岩作用较差,据区域资料,该层厚度10~50m④第四系安塞区县境内第四系地层分布广泛,以黄土为主,几乎遍布全区,多覆盖于前第四系地层之上受古地理环境控制,其沉积厚度变化较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