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练习试题:9 鱼我所欲也.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zhugu****g126
  • 文档编号:227869098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单元9 鱼我所欲也,结构图解主题解说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者,……也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2)“……,……也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乃”“则”“即”“为”等帮助判断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箪食(dān)   一豆羹(ɡēnɡ)蹴尔(c) 所恶(w)嗟来之食(jiē) 乡为身死(xinɡ)不屑(xi)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者不可得兼(“兼得”的倒语,同时得到)(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6)贤者能勿丧耳(丧失)(7)蹴尔而与之(踩踏)(给)(8)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9)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10)妻妾之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

      这是指人的羞恶之心)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从前、先前)(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5.用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2)作者认为那些见利忘义者敢于“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原因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3)文中“一箪食”的举例,让人想起孟子在《滕文公下》中的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解析】A.为了;做B.获得;同“德”,感激D.给予;同“欤”,语气词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8.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课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舍生取义9.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10.“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种比喻论证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形象生动地引出了中心论点——舍生取义11.本文除了运用比喻论证以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可以证明本文观点的事实论据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示例: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12.孟子在文中赞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见利忘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消防战士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电信诈骗犯会遭到人们的唾弃2019遂宁)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被发行吟泽畔同“披”,披散(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4)遂自投汨罗以死于是,就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圣贤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圣贤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为这样被放逐15.请简要说说【甲】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把“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16.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示例:文天祥,南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元兵东下,他散尽家财充当军资,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文天祥后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他中书宰相之职但是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终舍生取义我认为文天祥身上展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乙文参考译文】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吟咏着走在水泽边,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渔父看见便问他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为这样被放逐渔父说:“那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洁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浑浊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怎么能使自己莹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因此(他)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2019泰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②淖(no):烂泥③鬻(y):卖④榇(chn):棺材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祯面数之责备(数落)(2)祯击杀其魁,余尽遁首领(3)两人见贼即走逃跑(4)王同知得马,不偿直价值18.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2)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 (王同知)吐血而死19.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他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他身陷敌手,但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参考译文】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怯不敢救援王祯当面责备(数落)他,立即自己领王某所统帅的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救援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王祯驱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全部逃跑,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又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请求前往,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

      王祯跨上战马,挟持二人与他一起去,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二人一见贼兵就逃跑了王祯被(贼兵)围困了半天,陷入烂泥之中(不能自拔),贼兵抓住他,要他投降,王祯破口大骂贼兵发怒,割断他的咽喉,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率领的六百余人都被杀死从(王祯)死的地方到府治三百多里路,(王祯)所乘的马跑回来,(马身上的)血水不停地流下,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的)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回去的盘缠,而王同知得到了马,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被抬着上路后,马在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doc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同步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暑期课程跟踪基础练习试题(全套).zip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蝉》同步练习试题.doc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同步练习附答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docx 2020年广东省梅州市漳园中学高二政治测试题含解析.docx 2020年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do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质量检测试卷(ABC三套).doc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评价检测试题(附答案).doc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精篇阅读训练精讲:范仲淹.ppt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检测试题(二) (2、3单元).ppt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试题(含答案).doc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2.《台阶》学案及答案.doc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专项训练试题4文学文化常识.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检测试题.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