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买壳上市操作指南.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53584289
  • 上传时间:2023-07-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买壳上市操作指南    买壳上市的基本思路:非上市公司选择、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将公司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置换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整个运作途径可以概括为:买壳――借壳,即先买壳,再借壳 一、买壳上市的运作 二、概念界定三、买壳上市动因分析 四、壳公司的选择原则和标准五、壳公司的价格确定 六、买壳上市的收益七、交易中的价款支付方式 八、买壳上市方式分析 九、“买壳”后其他问题的解决 买壳上市的运作 买壳上市的基本思路:非上市公司选择、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然后利用这家上市公司的上市条件,将公司的其他资产通过配股、收购、置换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整个运作途径可以概括为:买壳――借壳,即先买壳,再借壳  一、在上市公司中选择具备卖出条件的壳公司   壳公司的选取是买壳上市运作的第一步,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壳公司选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收购兼并是否能够取得最后成功那么壳公司的特征分析极为重要壳公司确定的合理性和公司价值与买壳公司的控股成本密切相关   二、分析壳公司股本结构,与拟进行股权转让的法人股及国有资产代表进行接触   该阶段要求操作者对壳公司的现状、交易的价格、买壳后重组的设想应成竹在胸。

      参与者在谈判中的经验、手段、策略及技巧对交易的成败有特殊的作用,其基础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地位和交易条件    三、买壳方取得第一大股东地位后,重组董事会   通过董事会对上市壳公司进行清壳或内部整合,剥离不良资产,改变经营业绩 买壳上市一般采用与大股东协商收购合并控股权的方式,因此确定了目标壳公司后,就应着手进行与壳公司大股东的谈判协商工作,争取双方能在友好合作的条件下完成收购,以减少收购成本,即使采用二级市场“要约收购”方式,在收购了壳公司一定比例(在中国为5%)股权后,收购方也要进行公告,然后和壳公司大股东进行接触、协商,力争“和平收购” 在这一过程中,收购方要拿出详细的收购方案以及收购壳公司后将要采取哪些行动,怎样行动,预计的结果会怎样等,同时收购方还应主动向壳公司大股东提交本公司有关的一些财务报表和数据资料,以供其考察本公司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邀请壳公司大股东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体现收购壳公司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诚意   四、向壳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使壳公司资产质量、经营业绩发生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尽快收回投资  注入优质资产是收购方培育壳公司的重要手段置换目标企业的不良资产,其方式为:一是用新入“壳”大股东的优良资产置换原不良资产;二是出巨资购置优质资产。

      从理论上讲,大量优质资产的注入是目标企业扭亏为赢的捷径,但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从第二种方式来看,有些收购企业也采取过如天津泰达集团通过国家股的无偿划拨控股原美仑股份,收购后的第一次资产重组行动就是出资4亿元人民币购买海滨大桥由于此时收购企业尚未取得配股增资的权利(虽然已买到壳),至于以后能不能取得这种权利要视企业的业绩而定所以这种形式的资产处置方式一方面要承但巨额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要冒很大风险 由于买壳涉及大笔资产转移,因而买壳后必须重新制订理财策略首先,可将壳公司不符经营方向或亏损的资产出售,以抵消收购筹资引起的债务,也可在对其资产进行包装后,再行出售,套取利润 此外,在帐面上的交易完成后,收购方必须制订较为完善的整合策略并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整合,在业务上充分实现收购意图,才能取得买壳的最后成功企业收购后的整合工作包括企业的经营策略调整和整合策略的实施其策略涉及对目标企业人员的安置、原有资产的处置、经营政策的调整以及收购后可能发生的转售图利 概念界定  一、基本概念   壳公司   按国际惯例壳公司为: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拥有和保持上市资格,但相对而言,业务规模小或停止,业绩一般或无业绩,总股本与可流通股规模小或停牌终止交易,股价低或股价趋于零的上市公司。

        实际上,所谓壳公司,在中国应泛指已经取得并继续拥有上市资格的股份公司壳资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具有从证券市场进一步融资的权利   买壳上市   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由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的控股公司的实体资产,从而将非上市公司的主体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实现非上市的控股公司间接上市的目的   借壳上市   是指集团公司或某个大型企业先将一个子公司或部分资产改造后上市,然后再将其他资产注入,实现重组上市,从而得以规避现实的额度管理借壳的对象是集团或跨国公司中的子公司借壳上市是与买壳上市非常类似的企业间兼并收购行为  二、买壳上市主要特征 购并公司为非上市公司,被购并公司为上市壳公司壳公司被收购后,并不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名字可以更改),只是将大部分或相对多数股权交由收购公司所有,收购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将自己的资产和业务并入上市壳公司因此,买壳上市又被称作“反向收购”买壳上市动因分析  国际证券市场上的买壳上市主要源于非上市公司对低成本、高效率上市融资方式的追求在中国,由于“限报家数”的额度管制政策,上市申请受到诸多非市场化因素制约,使得上市公司成为稀缺资源,买壳上市即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或集团公司、具有潜力和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中的新兴公司打开资本市场通道的必然选择。

      民营企业借助买壳上市实现曲线融资则是这该行为的又一推动力,从长远分析,买壳上市在资本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环境下,还将成为风险资本的重要撤出机制.  一、实现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目的   企业收购股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或获得目标企业被低估的资产,或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多元化发展,或消灭竞争对手,壮大自身实力等等,总之,主要是为了获得企业现有的有形资产与此不同,买壳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上市资格这个“壳”的无形资产并注入优质资产上市,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形式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实现发展自身业务的目的     二、对上市资格的旺盛需求和有限供给使得上市公司成为稀缺性资源和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方面,我国现有国有资产7.1万亿,国有企业近40万家,其中特大型企业426家,大型企业7033家,中型企业4万余家,小型企业26.2万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批国有企业纷纷寻求上市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倾斜,80%以上的贷款投向国有企业,使在整个国有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依靠银行贷款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极小,迫切希望获得上市资格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另一方面,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公司不过820余家,在股票市场存在高溢价的情况下,只要拿出一小部分国有资产上市就足以使资金面与股票数量的矛盾发生逆转。

      因此,管理层需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重点支持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上市,对企业上市进行规模控制,在需求和供给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因此,通过控制现有上市公司的捷径间接上市就存在着合理之处   三、买壳上市具有巨大的新闻和宣传效应   由于上市估算的资源稀缺性及其相对严格的预选制度,“上市”本身已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上市公司随其股票的买卖也成为千万投资者瞩目的对象因此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的行为本身能够产生很大的新闻效应,引起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的研究和关注而随着优质资产的注入,上市公司的行业属性、资产质量、盈利水平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带来股票价格的飙升在壳置换过程中,出现了若干壳置换“明星” :如泰达控股美纶使其每股收益从0.183元上升为0.527元,阳光集团收购广西虎威,使其每股收益从0.141元猛增为0.721元,其股价在证券市场表现也极为引人注目对于市场直接消费品的企业,买壳上市可以为之带来“无声胜有声”的广告效应   四、获得上市公司的政策优势或经营特权   上市公司的良性运作、政策环境、盈利状况、快速发展和壮大,通过在深沪两市的信息披露而不断为广大投资者所了解,从而成为展示地方经济发展的窗口、宣传地方投资环境的窗口和吸引投资者直接投资的窗口,一个地区上市公司的整体市场表现和股价的高低甚至成为反映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数”。

      因此,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地方政府纷纷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某些特许权这些优惠政策和特许权也成为买壳方决定购买行为和对象的一个考虑因素   五、合理避税的实现   在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律的作用下,买壳交易可以带来纯货币收入的效益实际上,合理避税的影响贯穿整个交易过程 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类型的资产所实用的税率是不相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税率采取不同的财务决策,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最常见的就是亏损递延条款的运用所谓亏损递延是指估算在一年中出现了亏损,该企业不但可以免付当年所得税,其亏损还可以向后递延,以抵销以后几年的盈利,估算抵销以后的盈余缴纳所得税印玺,当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几年亏损或亏损数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往往成为被收购的“壳” 此外,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创新,股票置换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还可以降低所得税并减少资本收益税     六、从卖方的角度看,证券市场“壳”资源的存在与转让的要求使买壳上市成为可能  上市公司与其他企业相比,市场化程度要高得多,所承受的压力也就大得多,而在1997年以前,国家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上市采取的是比较谨慎的态度,设有较多限制,上市公司也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这些企业很多在行业中不具备优势地位,因此在上市后,在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必然有部分公司因先天不足或经营失败,连年亏损,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进行配股要求的10%,不能再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除了拥有上市公司这个“壳”以外,已别无优势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要停止挂牌交易,苏三山已经成为首例现有控股股东在无力改变上市公司亏损局面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摘牌而丧失上市资格这一无形资产,导致股权的贬值,有转让自己所持股权的需要 此外,由于制度缺陷导致的市场“壳资源”较为丰富的现实,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也都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频繁的买壳上市的动力这也使中国的买壳上市与市场化国家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色 壳公司的选择原则和标准  壳公司的选取是买壳上市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目标公司选择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买壳交易是否能够取得最后成功 从本质上看,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一个“壳”,只有在上市公司成为稀缺资源时,壳公司才具有价值上市公司成为“买壳借壳”上市目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买壳借壳”的成本、可操作性,以及能否实现在证券市场上直接筹集资金等据此,考虑上市公司是否易成为收购兼并对象,成为“买壳借壳”目标公司,通常可通过下列因素来判断:股本结构与股本规模; 股票市场价格; 经营业务: 经营业绩; 财务结构; 资产质量; 公司成长性。

      各项评判指标在综合分析之后可得出结论.  一、壳公司的选择原则  1、股本结构与股本规模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的特殊性,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设有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流通股)、外资股(B股或H股)其中国家股、法人股目前是不能上市流通的有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所有股票均为流通股(即所谓的全流通股),有的上市公司设有外资股,而大部分上市公司设有比例大小不等的国家股或法人股不同的股本结构将制约着买壳交易成功与否 一般来说,对于流通股在总股本中占有绝对比例的上市公司,分散的股权结构,将使收购转让较为方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股权结构分散的上市公司易成为壳公司目标 对于流通股在总股本中不占有绝对比例的上市公司,若国家股或法人股相对集中的话,股权的大宗转让较容易实现因此,在绝对控股方愿意出让的前提下,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易成为壳公司目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