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酮 参数及注意事项.docx
5页1 J丙酮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丙酮英文名称: acetone定义: 由乙酰乙酸脱羧生成的酮,是酮体的三个组成之一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新陈代谢(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丙酮(acet on e),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 能溶解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生产方法主要用途安全防护急救基本信息生产方法主要用途安全防护急救垃化学性质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 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 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碱性高锰酸钾或铬酸钾等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 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2mol 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 异丙基丙酮,在与 1mol 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 3mol 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 3mol 水 生成 1,3,5-三甲苯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 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
在酸 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a-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a-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 G rignard 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 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 °C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 °C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 醛;300~350 C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编辑本段]基本信息英文化学名 :Di-methyl keton. acetone.丙酮对人体没有特殊的毒性, 但是吸入后可引起头痛, 支气管炎等症状 如果大量吸入, 还可能失去意识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 脱脂,脱水,固定等等在血液和尿液中为重要检测对象有些 癌症患者尿样丙酮水平会异常升高采用低 碳水化合物食物疗法减肥的人血液、尿液中的丙酮浓度也异常地高丙酮以游离状态存在于 自然界中,在植物界主要存在于 精油中,如茶油、松脂精油、柑橘精油等;人尿和血液及动物尿、海洋动物的 组织和体液中都含有少量的丙酮糖尿病患者的尿中丙酮的含量异常地增多。
能溶于水、 乙醇、乙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中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55 %〜12.8 % (体积)丙酮的 羰基能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例如催化氢化生成 异丙醇,还原牛成频哪醇:与氨衍生物、氢氰酸、炔化物、有机金 属化合物反应等丙酮还能进行 a氢的反应,例如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自身或与其他化合物发生类似 羟醛缩合反应等理化参数密度:在25 °C时比重0.788熔点:-94 C沸点:56.48 C饱和蒸气压 (kPa) : 53.32(39.5 C )折光率 1.3588闪点:-17.78 C (闭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极限参数:自燃点:465 C爆炸极限:2.6%~12.8%最大爆炸压力 :87.3 牛/平方厘米最易引燃浓度 :4.5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浓度 :6.3%最小引燃能量 :1.15 毫焦(当4.97%浓度时) 燃烧热值:1792千焦偉尔(液体,25 C) 蒸气压:53.33 千帕(39.5 C) 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分子结构丙酮分子中羰基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甲基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1 ]分子式: C3H6O结构简式: CH3COCH3分子量: 58.08[编辑本段]生产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
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 异丙苯法 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 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该技术目前主要的专利生产 商有 Kellogg Brown & Root 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和 UOP 公司Solutia 公司开发了一种用 氮氧化物氧化苯 生产苯酚的技术,但是该公司去年取消了采用该工艺建厂的计 划,因为采用该项技术毛利水平太低日本的研究人员最近还开发了一种采用铕 -钛催化剂以苯为原料的一步 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的生产工艺制备方法:丙酮的生产方法较多古老的方法是用石灰中和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 ,制成乙酸钙,再经热分解制得丙酮工业上研究过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 (1)从乙酸得到乙酸钙,然后加热至 160 摄氏度分解生成丙酮和碳酸钙;(2)乙炔在氧化锌催化剂上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丙酮;(3)乙醇蒸气在铬酸锌催化剂存在下,高温 反应生成丙酮;(4)液化天然气或石脑油氧化制丙酮(氧化产物还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5)异丙醇氧化或脱 氢制丙酮;(6)异丙醇过氧化氢法制丙酮;(7)异丙醇与丙烯醛合成丙酮:(8)异丙苯法制丙酮,联产苯酚以丙烯 和苯为原料,经烃化制得异丙苯,再以空气氧化得到氢过氧化异丙苯,然后以 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丙酮和苯酚; (9)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艺路线与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法相似; (10)对甲基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法 生产对甲酚,副产丙酮; (11)二异丙苯法生产氢醌,副产丙酮。
但工业上实际采用的方法并不很多目前我国 用粮食发酵的生产丙酮仍占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异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淀粉的农副产品发酵 ,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为丙酮:丁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每生产1t丙酮,约耗用11t淀粉或60 -66t废糖蜜异丙苯法是丙酮生产路线中最经济的方法,同时得到苯酚两者之比是,苯酚 :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计,10万t级装置每吨苯酚消耗丙烯(90%)590kg[编辑本段]主要用途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 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 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在精密铜管制造行业中, 丙酮经常被用于擦拭铜管上面的黑色墨水[编辑本段]安全防护毒性丙酮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浓度接触对个别人可能出现肝、肾和胰腺的损害由于其毒性低,代谢解毒快,生产条件下 急性中毒较为少见急性中毒时可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口服 后,口唇、咽喉烧灼感,经数小时的潜伏期后可发生口干、呕吐、昏睡、酸中度和 酮症,甚至暂时性意识障碍丙酮对人体的长期损害,表现为对眼的刺激症状如流泪、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润等,还可表现为眩晕、灼热感, 咽喉刺激、咳嗽等。
1、 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lOOO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 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2、 眼睛接触;浓度在 500ppm 会产生刺激, 1000ppm 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3、 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4、 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 3小时吸入浓度为 1000ppm 的蒸气,在 7〜15年会刺激工 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人身防护1 、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2、 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 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3、 眼睛:戴化学防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消防适用灭火剂: 化学干粉,酒精泡沫,二氧化碳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用水稀释过之丙酮溶液,亦有可能燃烧特殊灭火程序:1. 用水灭火是无效的,但可使用喷水以冷却容器。
2. 若未泄漏物质尚未着火,使用喷水以分散蒸气3. 喷水可冲洗外泄区并将外泄物稀释成非可燃性混合物4. 蒸气可能传播至远处,若与引火源接触会延烧回来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 灭火时需穿戴经 NIOSH 认证的自携式呼吸防护具及穿著全身包覆式防护衣[编辑本段]急救1 、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2、 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 10分钟3、 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 10分钟4、 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 250ml 5、 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储藏与运输将丙酮储藏于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优良好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 器都应放在地面上 160 公斤 /桶 或槽车安全与处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护服装和呼吸器移去热源和火源应停止或减少泄露用黄沙或其他吸收物吸 收液体废料可在被批准的溶剂焚炉中烧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 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 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 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飞尘或石 灰粉吸收大量液体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 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 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 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29 °C,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 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接触限值:MAC(mg/m3): - PC-TWA (mg/m3 ): 300PC-STEL (mg/m3 ): 450 TLV-C(mg/m3): -TLV-TWA(mg/m3): 500ppm TLV-STEL(mg/m3): 750ppm监测方法:溶剂解吸 -气相色谱法;热解吸 -气相色谱法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 防 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