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农家民俗.doc
21页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九华农家民俗目录一、 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二、 清明三、 端午和端午符四、 大候“六月半”民俗五、 关溪七月七民俗庙会六、 中秋享月七、 重阳登高八、 岁时习俗冬至九、 谢灶神(年俗)一、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搜集人傅君豪、苏聪慧、龚婉欣、陈捷、吴蔚琪民俗题目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民俗内容:位于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的梧桐祖殿,是全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供奉春神句芒的神庙农历立春日为祭祀日,祭拜春神句芒、迎春接福,祈求五谷丰登供祭品、扮芒神、焚香迎奉、扎春牛、演戏酬神、插画、踏青等,构成了衢州地方特有的庙会形式梧桐祖殿立春祭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期间受“文革”影响中断,直至2005年重新恢复九华乡梧桐祖殿立春祭祀,表达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美好愿望的向往,是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衢州九华乡梧桐祖殿立春祭祀不但包含了立春祭祀,而且以此为开端带动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称得上中国时令风俗的完整展示梧桐祖殿立春祭祀,通过“神”的造像来传播农耕文明和天、地、人的自然生态关系梧桐祖殿立春祭祀在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顺应季节规律,掌握自然常识,适时农作、发展农业生产等文化内涵,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现实的意义。
立春祭祀立春也是梧桐祖殿祭祀春神句芒的庙会日民间俗称“年大不如春大”,所以迎春庙会举行得极为隆重迎春庙会习俗有迎春、探春、插春、迎春牛等迎春仪式:在立春时刻前,主殿开门迎春,殿前置桌,桌披写着“迎春接福”字样的红纸(锦),桌子中间放一饭甑,盛得尖满,甑后置一杯清茶,左右放置香炉、烛台、青菜、梅花、松柏、竹枝,象征洁净、长青和富贵立春时刻,鸣放鞭炮,焚香行祭祀迎春旧时衢州有立春踏春之习俗,市民赶到庙源梧桐祖殿,祭祀春神,感受春光,谓之“探春”;采集冬青树枝、松柏及野菜,谓之“采春”;将采集的松枝翠竹各种树枝插在门上,谓之“插春”;早餐和午餐必须吃青菜,谓之“尝春”;将柳条、竹枝编成环状戴在小孩头上,以为能保四季清健,谓之“戴春”庙会仪式中还有迎春牛之俗取竹篾扎成牛形,糊以彩纸,脚下装小轮,谓之“春牛”人们给春牛披红挂绿,一乞丐扮成牧牛太岁,迎春祭牛,牵春牛游行,执旗、敲锣打鼓,热闹寻常立春祭祀之“祭芒神”抬神迎春赐福:地方士、农、工、商万民云集,手拈干香,锣鼓班打起《将军令》、戏乐班奏起《朝天子》等曲,抬神迎春赐福巡游各村立春祭祀之“迎春”迎春仪式:在立春时刻前,主殿开门迎春,殿前置桌,桌披写着“迎春接福”字样的红纸(锦),桌子中间放一饭甑,盛得尖满,甑后置一杯清茶,左右放置香炉、烛台、青菜、梅花、松柏、竹枝,象征洁净、长青和富贵。
立春时刻,鸣放鞭炮,焚香行祭祀迎春立春祭祀是民间祈求春神及其助神风伯、雨师、雷神、电母,降福世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立春祭祀之“鞭春牛”“春牛图”:立春前要将每年的春牛图准备好春牛图”,旧时由报春人挨家挨户送春牛图上门有春牛和芒神形象,红纸黑线版印,贴于墙壁上,与春联、门笺相辉映,象征一年伊始,春耕将届之意民国《衢县志·风俗志》载:民间犹鼓吹,送春牛图与家者鞭春牛:“春牛”—象征农事的耕牛立春日有迎春习俗,由人扮“句芒”神,鞭耕牛,由地方官行香之礼,叫做“打春”,以表示劝农勤劳和春耕的开始立春祭祀之“戴春”戴春:将柳条、竹枝编成环状戴在小孩头上,以为能保四季清健,谓之“戴春”立春祭祀之“尝春”尝春:早餐和午餐必须吃青菜,谓之“尝春”自古至今,立春日民间还一直流传着“咬春”习俗咬春”又称“吃春盘”,人们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寓意是人吃了以后能聪明伶俐、身强体健、幸福长久享春福(祝春福):晚餐作春饼设夜宴,男女欢宴,谓之享春福立春祭祀之“演戏酬神”演戏酬神:梧桐祖殿内圣像的对面是个精致的戏台,每年当“立春”节来临,都要请戏班子唱三天三夜的戏,给“梧桐祖殿”和诸位神仙看,名为“社戏”节。
逢年过节如: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也要演戏,还要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助兴二、清明搜集人毛子卿、郑艺辉、吴远哲民俗题目清明民俗内容: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经过严寒的冬天,天气转暖,杨柳新绿,和风拂面到了农历二三月(公历四月)间已是清明时节清明习俗:清明节除扫墓外还有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妇女发髻上插戴柳枝,儿童也戴上柳枝做成的项圈,一方面为了纪念介子推,另一方面也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家小女儿这天也会戴花、葱之类,“戴戴花找个好婆家”,“戴戴葱嫁个好老公”,表示美好的愿望有时也会给黄狗戴上个柳枝圈衢州有贱比的习俗,把儿子比做狗,叫犬子,可以健康成长富家小儿子会拜乞丐做干爹,或者取一个贱名,卸狗、卸牛、卸虎,皆此类也清明餜:清明还没有到,各家就忙开了,磨米粉,采大青,准备做清明餜大青和米粉掺揉在一起,做成青团,清明餜大多是模印出来的也有的是用米团做成家禽家畜的样子,捏成一群鸡,有母鸡、公鸡、小鸡,也有抱窝的母鸡,嘴扁的是鸭子,头颈长的是鹅,诸如猪羊等也一一做出来这些禽畜和清明餜是祭祖上坟的供品清明踏青:清末民初,大户人家的未婚少女皆深藏闺阁,不轻易外出清明时节桃红柳绿,左邻右舍表亲姐妹的少女们相约踏青去。
青年男子可趁踏青的机会对见到的少女们评头论足,如若有意,也可请大媒上门提亲,这也算是古代男女社交活动之一吧!三、端午和端午符搜集人林奕杨、徐文轩、郑佳颖、郑绮璇民俗题目端午和端午符民俗内容: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衢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民间过端午节有多项活动内容,九华的端午符是其中之一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传说这天是药王菩萨把药晒好,这样百姓就能不生病或少生病城乡家家搞卫生,门口插菖蒲、艾叶,谓“艾叶竖旗抬百福,菖蒲作箭斩妖魔厅堂上挂钟馗画像,传说钟馗能捉鬼,吃鬼,小孩这天要带印有或绣有蜈蚣、蛇、蝎子、蜘蛛、壁虎“五毒”的黄布肚兜,穿黄老虎鞋,佩鸡心形香袋鸡心”与记性谐音,可增强记性,佩戴“健人骑老虎”的香袋,手脚扎五彩线,说能灭蚊蝇等害虫在水缸里投放雄黄,用以杀菌,中餐兴吃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黄刺鱼、黄鳝,叫吃“五黄”下午采集九里光,马鞭草等解毒草药煎药洗澡等民俗活动内容四、大候“六月半”民俗搜集人兰承涛、兰承浩、民俗题目大候“六月半”民俗民俗内容:大候六月半民俗庙会,始于明代,在九华乡上方、大候、凉棚、大田坞等村一带流传,一直沿袭至今在六月十五这一天,不吃肉只吃素,村民自制豆腐,当天是豆腐当饭,留下谚语“六月半,豆腐当顿”。
六月十五至廿,村民抬佛像,巡回到当地各村,以示老佛保佑百姓,驱逐瘟疫保安康此民俗始于明代以后每逢六月十五人们都要过“六月半”,形成了六月半吃豆腐的风俗,六月十五这一天每户人家全家老少三餐都吃豆腐六月十五至廿,村民从三王殿抬起佛像,到上方、大候、凉棚、大田坞、翁家等村用轿子抬佛像巡回到当地各村人们用这种方式祭拜佛主,以示老佛保佑百姓,驱走瘟疫,保护人人安康五、关溪七月七民俗庙会搜集人余子怡民俗题目关溪七月七民俗庙会民俗内容:关溪七月七民俗庙会始于明代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关溪当地村民都要用水冲洗自己身体,以求净身,意思是消灾,老佛保佑,万事平安此民俗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周边村村民每逢此时,亦来关溪参加民俗活动六、中秋享月 搜集人苏聪慧、龚婉欣、徐佳乐、韦玲民俗题目中秋享月民俗内容:九华乡外陈村中秋有演戏酬神“庆典享月”传统民间活动宗祠和梧桐祖殿要演戏分香饼,晚上赏月中秋佳节是我国民间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节前南货店就忙开了,柜台上月饼盒堆得高高的烧饼店也忙着烘麻饼,案板上放置各种色彩的芝麻和一盆饴糖,老师傅当街就用饴糖和彩色芝麻画起了大麻饼大麻饼一只有一斤重的、三斤重的一斤大麻饼大多是画一位人物,头戴乌纱身穿红袍的状元。
三斤大麻饼就要画福禄寿三星等,也有画唐明皇游月宫的大麻饼,只见身穿大红鹤髦头戴黄冠的叶天师手执朝正向嫦娥行礼,身后跟着唐明皇嫦娥的侍女、广寒宫殿、桂树画得恰到好处,一只捣药小白兔也在其中当晚摆香案拜月,八仙桌居中放大麻饼,月饼、小麻饼、时鲜水果装盆围着大麻饼摆放供毕,一家围桌而坐,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麻饼之类,最高兴的要算孩子们了七、重阳登高搜集人郑玉乐、郑群涛、郑磊豪、郑乐民俗题目重阳登高民俗内容:重阳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过去,早晨兴吃“重阳糕”,用粳米磨粉,蒸熟后,用木刻花印模子做成果子,果子上画彩色花纹或圆点,周围插四面彩旗,旗上镂剪各种花纹天晴,衢州登高处为九华山行野餐,喝菊花酒,名“重九登高”现在,主吃焙糕我国认为双数的数字为阴,单数为阳,九为最大的阳数,九月九两阳重叠,故称重阳八、岁时习俗冬至搜集人毛子卿、吴远哲、郑艺辉民俗题目岁时习俗冬至民俗内容: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日光直射南回归线,阴气达到极点,冬至夜最长,有句老古话“有的吃,吃一夜;没的吃,冻一夜”冬至开始数九,三九严寒,直至九九八十一,黄牛树下息冬至祠堂里要祭祖,按男丁发祭肉、香饼、馒头等家里也要悬挂祖先画像,上供,烧冥衣。
冬至日有道士或游方人士上门吹吹打打,收取一个红包在寒冷的天气里热闹一番,这就叫做暖冬冬至,有“冬至大如年”说法冬至前一天晚上叫冬至夜,要到祠堂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设宴席请族中长辈并处理祠中事务,按年岁分香饼,有的按学历号分,奖励求学白天祭扫祖坟,对坍塌祖坟大多在冬至修,不用选日子九、 谢灶神(年俗)搜集人郑绮璇、郑佳颖、徐文轩、林奕杨民俗题目谢灶神(年俗)民俗内容:每家在灶头烟囱处有一神龛,专供灶君,灶君是一家之主神龛一副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幅是“东厨司令府”或“定福灶君”在横幅上方贴一福字,人们希望灶君上天奏本时多讲好话,家境清贫,做善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点也要上达天庭跳灶王是一种乞讨方式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要谢灶,欢送灶君上天奏事当晚在灶前点烛焚香,供品是一盘红糖,在灶下放一盆马料,稻草剪成寸断,搅和黄豆请灶君多吃糖,嘴甜点,上天就会多说好话旧的灶君像和对联撕下来,换上新的旧的像放在旧灯盏挂的油斗里,插上两根竹筷,送出门外,和黄表纸、元宝等一起焚烧,请灶君坐轿上天从前最方便的照明用具是竹制的灯盏挂,即可挂在墙上,也可放在桌上照明,看起来颇似竹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