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doc
11页2024—202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 2.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液化石油气燃烧B.菜刀生锈C.湿衣服晒干D.牛奶变酸 (★★)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沸腾B.石蜡的熔化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D.品红扩散 (★★)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B.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C.钢铁作为建筑材料D.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 (★) 5. 下列实验室常见的仪器中,需放置在陶土网上加热的是 A.B.C.D. (★) 6. 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B.引燃酒精灯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向试管内倾倒液体 A.AB.BC.CD.D (★) 7. 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下图所示实验后仪器放置的状态中,正确的是 A.B.C.D. (★) 8. 近年来,我省各地新增许多公园,公园里空气清新下列气体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 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 10.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细胞的呼吸作用B.蜡烛燃烧C.食物的腐烂D.农家肥料的腐熟 (★★) 11. 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汞汞+氧气B.铝+氧气氧化铝C.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碳+氧气二氧化碳 (★★) 12.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将浓氨水滴入1处酚酞溶液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象:1和2处溶液都变红B.性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拓展:将浓氨水换成水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 13. 如图所示为空气受热实验。
从微观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的间隔变大D.分子种类改变 (★★★) 14. 对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一滴水里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小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的快,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变快D.氧气与液氧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 (★) 15. 下列变化能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A.冰融化B.分离空气得到氧气C.酒精挥发D.过氧化氢分解得到氧气 (★★) 16. 下列各组微观粒子中,可以构成原子核的是 A.质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C.电子和中子D.质子、电子和中子 (★) 17.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电子层数 (★) 18.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2 gB.12C.1.6605×10-27 kgD.g (★★) 19. 日本福岛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氚、氚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损害氢原子和氚原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B.氚原子与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不同C.氚与氢的化学性质不同D.氚原子与氢原子的质量相同 (★★) 20. 下列图示(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能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 2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稀有气体 ②河水 ③洁净的空气 ④冰 ⑤二氧化碳 ⑥五氧化二磷 ⑦高锰酸钾受热后的固体 ⑧液态氧 A.①②⑥⑧B.④⑤⑥⑧C.①②⑧⑦D.④⑤⑥⑦ (★) 22.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某些现象,如颜色改变、沉淀生成等D.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 23.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C.有的家用制氧机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常用作航空燃料 (★★) 24.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水C.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 25. 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甲所示密闭的集气瓶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蜡烛无法继续燃烧是因为集气瓶中没有氧气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只剩二氧化碳D.可以用蜡烛代替红磷完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 26.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颈甑、玻璃钟罩、汞槽共同组成了密闭的环境B.实验中生成物是固体,基本不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C.该实验说明汞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D.实验结束后能观察到玻璃钟罩内的汞液面下降 (★★) 27.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B.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C.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D.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 28. 实验室中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备氧气,并采用排水法收集。
下列实验操作 不规范 的是 A.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B.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药品:先让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再对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D.收集气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 29. 分析与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的原子B.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微观粒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 30.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有关该物质的两个变化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的B.变化Ⅰ、Ⅱ的本质区别为是否产生新原子C.在变化Ⅱ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发生改变D.变化Ⅱ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组 二、填空与简答(★★) 31.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是唐朝诗人王勃在《山中》对秋风的描述,证明了空气的存在请你根据对空气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 _________ 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被用作保护气。
(2)耗时近11个月,瑞士艺术家用灯光秀迎接中国龙年春节的到来制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利用的是空气中含有的 _________ (3)一个人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一件事是 _________ (★★) 32. 如下图所示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1)加热氧化汞粉末时, _________ (填粒子名称,下同)分解成 _________ ,每 _________ 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 _________ 聚集成金属汞 (2)在此变化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_________ (3)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___ 三、实验题(★★★) 33.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___ (2)实验1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体现了氧气 _________ 的性质 (4)集满氧气后,为防止水倒吸,应先______(填序号) A.将导管移出水面B.熄灭酒精灯(5)实验2将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伸入实验1收集的氧气中,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_________ 。
(6)点燃系在铁丝底端的火柴,待 _________ 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 (7)某兴趣小组按照图一方式制作了一个收集装置,按照图二收集氧气并进行了氧气的性质实验 实验:打开上瓶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不复燃打开下瓶盖,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___ 、 _________ 四、填空与简答(★★) 34.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氯化钠是由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构成的 (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上图中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_________ ②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___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形成 _________ (选填“阳”或“阴”)离子,带1个单位的 _________ (选填“正”或“负”)电荷 (★★) 35.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 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 常温下都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在 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
(1)物质 为 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 (3)写出 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 (4)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 (5) 在 中燃烧时,发出 _________ 火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 反应时通常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其目的是 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36. 化学魔术“大象牙膏”实验,引起了某化学小组的兴趣 (1)实验中,先后加入某种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与发泡剂,容器中涌出了柱状泡沫这种泡沫 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灭火 (2)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容器中, _________ (写现象),证明气体为氧气 某同学做该实验时,未观察到柱状泡沫涌出 【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大象牙膏”的成型效果? 【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