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神探伽俐略》男女主角性格特质看文理科的差异和魅力心理学论文.doc
3页从《神探伽俐略》男女主角性格特质看文理科的差异和魅力_心理学论文从《神探伽俐略》男女主角性格特质看文理科的差异和魅力,摘 要:汤川学、内海熏,日剧《神探伽俐略》的男女主角,一个行径古怪的物理学教授,一个热血感性的女刑警,迥异的性格在他们身上体现,思想、交往、行动方面的不同更折射出文理科之间的差异,但是相得益彰,各显魅力关键词:性格 文理科 差异 魅力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受到的教育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会有所不同无论是在思维、交流还是实际行动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汤川学、内海熏,《神探伽俐略》的男女主角,一个行径古怪,一个热血感性,用他们不同的性格为我们展示文理科的差异和魅力 一、从性格特质看文理科差异纵观全剧,文理科的不同之处在汤川学、内海熏的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简单地说,就是“想”、“说”和“做”三个方面1.“想”:思考和态度(1)理性、讲究逻辑特别喜欢汤川先生灵感来临时,随处激情书写一串串公式的动作;也会觉得,只是物理学中基本的反射、折射之类的问题,没有必要这么长篇大论但是,这个时候就特别突显了理科生的性格,充满理性,凡是讲究有因有果、讲究逻辑推理,即使是生活中的琐事也都可以发挥到自己的专长,很张扬也很大气。
2)感性、热血也很喜欢汤川看着内海,说那句“真是不合逻辑”在他看来,内海熏“有女性特有的直觉、女性特有的观察力、女性特有的顽固、女性特有的执着……”的确,文科生比较重感情,喜欢浪漫,有时也会无理取闹,甚至会顽固得有点不可理喻,她们没有理科生那样的逻辑严谨,也没有遇事的冷静理性,她们更容易冲动2.“说”:表达和沟通有些人认为汤川学没有人格魅力,主要是怀疑他与人交往的能力比如,他得罪了内海,事后懊悔但是道歉却很笨拙;又如,他不擅长和小孩沟通,与孩子对视居然就会出麻疹实际上,这只是众多理科生中的个案,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没有文科生来得快、来得准,导致很多时候难以准确、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被人误解此外,不善表达让他们看起来外表冰冷,甚至会让人觉得他们有点“另类”,与这个人情社会格格不入3.“做”:实践和行动寻找证据靠的是科学和观察随着凶险棘手的案件在不断发生,草剃俊平和内海熏也不断地把人体自燃、灵魂离体等只能用超常规的灵异现象来解释的怪案带到他面前而汤川学也用天才的头脑、依靠扎实的理论,通过逻辑推理一一解开这些罪犯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谜团,一次次展现了智慧的力量。
我想,他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找不着问题的答案誓不罢休,而且还坚信从书本上找理论依据,这就是理科生“打破砂锅问到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格体现;至于文科生,鲜有这种“做”的境界二、文理科的魅力分析在思维、交流、行动等方面,文科生和理科生的表现确实有所不同但是,不一样的性格,可以有同样的精彩他们都爱世界、爱他人、爱自己,所有这些共同展示了文理科的魅力1.基于“想”、“说”和“做”三方面差异分析基础之上的相得益彰比起理论,在内海熏的心中感情更占上风不过汤川学跟她不同,受理科思维和习惯的影响,他对作案的动机和犯人的心情全无兴趣,一心只想查明事实真相就这样,人体突然自燃之谜、心脏腐烂的尸体之谜等等,在这对个性有天壤之别的搭档的合作下被一一解开一个善用推理、一个着重揣摩,一次次揭开真相,这不得不说是二者性格互补的完美体现,同时也说明文理科的差异之处也可以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性格中共有的“人情味”悲天悯人,应是人格魅力剧中的汤川学,其实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也许他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方面弱些,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对别人是不关心的否则,他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帮助警方破案想想,内海熏的热情、感性有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名刑警,能够时刻为人民服务,便是最好的体现了。
虽然分科不同,他们使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那颗爱人之心3.对自己的热爱、对自己学科或者职业的热爱作为一个天才,汤川学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无法交流,但是他对他自己的人生却很认真:他可以不顾别人的眼光而活在自己制定的原则世界中,把所有的琐事都当成科学来对待,一生都“活在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很鲜活也很真实其实,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生活,内海熏也有自己的生活观,只是思考及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学科、职业的 三、结论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为人处事,各自的性格特征都在诠释着文理科的不同,思维、表达和行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差异可以互相补充、互促互进;加上他们都有人情味、都爱自己及所学,可以“有容乃大”也正是这样,不一样的学科,同样可以彰显魅力参考文献:[1] 张明.洞悉性格的深邃内涵--性格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美)莉托 著,性格解析[M].查文宏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3]梁良.探伽俐略:冰冷科学中的感人[J].亚洲周刊.2009年第2期[4]雍 华,刘 浏,冯长焕.别差异对高中生文理分科影响的统计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