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红河小学教师招聘2015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docx
14页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红河小学教师招聘2015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红河小学教师招聘2015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1: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况仍然存在的是( )单项选择题A、万马奔腾B、川流不息C、五光十色D、短斤少两 2: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单项选择题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3: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单项选择题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教育 4: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中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题A、《母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不朽著作,列宁曾对它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它为“一部非常及时的书”B、我国现代文学的分期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称为新文学,即现代文学,《狂人日记》就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C、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李清照、苏轼、苏洵、苏辙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 5:(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单项选择题A、选择题B、是非题C、论文题D、填空题 6: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包括( )。
多项选择题A、起始状态B、中间状态C、目标状态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E、答案 7: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C、集体主义D、忠于职守 8: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单项选择题A、5~11B、5~12C、6~12D、7~13 9: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0: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单项选择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1: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 12: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单项选择题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3: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单项选择题A、1904年B、1922年C、1949年D、1986年 14:某民族小学的学生以本民族的小孩为主,该校教师用本民族通用语言进行教学,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
单项选择题A、正确,以本民族孩子为主的民族学校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B、正确,只要课堂教学效果好,使用哪种语言都可以C、不正确,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使用普通话D、不正确,违背了教师资格制度 15:自我意识包括哪些成分( )多项选择题A、认识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自我评价 16: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 1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单项选择题A、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在Word中,下列操作不能实现的是( )单项选择题A、表格处理B、编辑文档C、图形处理D、数据库管理 19:智力是由多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构成的心理结构系统,以( )为核心单项选择题A、注意力B、观察力C、记忆力D、思维力 20:对学生的激励要尽量多用口头表扬的形式 )判断题对错 21: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单项选择题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2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的( )单项选择题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 23: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单项选择题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C、文化传统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24: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多项选择题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E、科学性 2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单项选择题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26: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单项选择题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 27:在个体发展的动因问题上,坚持“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多项选择题A、洛克B、孟子C、华生D、荀子 28:Classification of vowels is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单项选择题A、the openness of the mouthB、the position of the tongueC、the shape of the tipD、the width of the vowels 29:提出德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学者是( )。
单项选择题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特 30: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海国图志》中有关于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了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3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判断题对错 32: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因果类复句”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科书的( )单项选择题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助读系统D、选文系统 33: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单项选择题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3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单项选择题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 35:Excel中数据清单是以( )的方式管理数据的单项选择题A、自定义B、文件C、列表D、数据库 36:布鲁纳对(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单项选择题A、启发式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 37:由疲劳、成熟、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变化也属于学习。
)判断题对错 38: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单项选择题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39: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观点源自于( )单项选择题A、桑代克的试误说B、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D、科勒的完型-顿悟说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多项选择题A、观察法B、谈话法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D、调查访问 4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儿童早期( )更为突出单项选择题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学习内驱力 42: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单项选择题A、 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B、 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C、 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D、 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 43: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多项选择题A、发展性B、普及性C、基础性D、实践性 44: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单项选择题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45:想象的特点有( )多项选择题A、超前性B、形象性C、流行性D、独特性E、新颖性 46: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单项选择题A、严重惧怕B、原因不明地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地惧怕 47:学校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也是师生间进行互动的过程 )判断题对错 48: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49:儿童在熟悉了“白菜”、“豆角”和“黄瓜”这类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属于( )单项选择题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组合学习D、派生类属学习 50: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多项选择题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E、分化与泛化 51:经验类化理论的代表是( )单项选择题A、贾德B、桑代克C、布鲁纳D、奥苏伯尔 5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3: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苏霍姆林斯基C、维果斯基D、班杜拉 54: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上述报道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个事件发表的评论?( )单项选择题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神舟”飞船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55:根据材料回答{TSE}题: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