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doc
13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单元课题:第三单元 四边形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特征教学难点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以及对物体长度的估量教学方式创设情境 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图片 投影仪 图形框架等 / 课题:四边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并掌握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四边性的特征3、 感知生活几何图形,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方式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各种基本图形,投影仪授课时间第 5 周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旧知:你学过那些图形再你周围能找到吗?新知:通过看书你会区分那些是四变形吗?他有什么特征?新授内容:1、 创设情境。
问:再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见过那些图形?找一找?倾听提问,回答老师问题2、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观察主题图,回答相关问题回答: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自然的引入课题探究新知1、 引导初步感知四边行 1)出示书第35学生观察揭示课题并板书;四边形2)涂色活动3)组织学生交流4)汇报展示成果5)组织反馈举手表决1)找出相应的图形,读课题:四边形通过涂色让学生对四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按要求对四边形涂色(3)同桌说出自己找的四边形(4)进行汇报,展示成果5)进行反馈2.探究四边形的特征(1)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四边形的特征2)组织汇报 收集反馈意见,适时进行板书板书:有四条边(直的) 有四个角(3)组织分类活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四人一组进行研究4)组织小组汇报,展示成果运用新知(1)小组合作(2)小组汇报,倾听,思考其他图形有的边有很多条,有的边的条数又很少,四边形的边就只有4条 四边形的边是直的还有四个角其他图形中有的图形边是弯曲的,角有的多,有的少3)参与分类活动(4)小组汇报,展示成果感受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拓展新知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四边形能力拓展完成教科书P36 第1,2题动手画画剪剪四边形。
课题:平行四边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一 , 具有不稳定性2、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3、 通过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之一,具有不稳定性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实践,会正确判平行四边形教学方式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投影仪授课时间第 5 周 第 2 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画一些不同形状的四边形,进一步掌握四边形特点2.通过看书了解了哪些信息?你知道它叫什么吗?你在哪见过新授内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组织复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请学生找出四边形回忆所学内容,说出四边形并选出四边形2.引入新课 师:在四边形中有一种很特殊 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学板书:平行四边形)明确所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探究新知二.认识平行四边形,探究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主题图2.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有什么不一样?用自己的语言说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特征2)探究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1)动手实验分别拿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框架,握住顶点,轻轻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做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a. 三角形的框架怎么拉不动。
b. 平行四边形框架一拉就变形 (2)引导总结归纳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了吗?三角形不会变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板书:不稳定)3.组织实践操作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运用新知将下面的四边形改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拓展新知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能力拓展教科书p39第1、2、3题找一找你周围的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课题:周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2、 通过学生的“做中学” 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方式实践操作 小组合作教学准备投影仪授课时间第 5 周 第 3 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观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封闭图形吗?2.通过看书你知道了吗什么是封闭图形新授内容:1.画图活动请你们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黑板展示(封闭图形)在教师引导下,动手画出最喜欢的图形。
2.对比观察,感受封闭图形对比观察,感受封闭图形回答:有些是封口的,有些是不封口的3.小结我们把封了口的这类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 板书:封闭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封闭图形?由实物过渡到抽象的形上,丰富周长的含义探究新知1.揭示周长的概念在数学上,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封闭图形 (板书:周长)倾听老师的说明,明确周长的概念2.强化周长的概念 出示主题图,用手指一下,这些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巩固强化周长的概念说出周长是指那些3.引导测量图形的周长拿出事先准备的图形(三角形、五角星形、等)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用直尺测量规则图形的歌边的长度,计算出它们的周长4.组织汇报组织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数据回报展示,交流成果1)我们用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2)我们用尺量出四边形四条边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丰富多样的测量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运用新知下面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拓展新知1、 测量文具的周长,小组汇报2、 理解“封闭图形”,说一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封闭图形板书设计周长能力拓展教科书p44第一题下面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在理解周长基础上,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初步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方式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仪授课时间第 5 周 第 4 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说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2.通过看书你知道他们计算的是什么吗?3.你指一指这些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新授内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谈话,引导复习谁能说说图形的周长是指得什么?倾听教师谈话并回答问题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继续研究周长的知识,着重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探究新知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知道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1.引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11)出示例1,揭示问题让同学们算算手中的卡片的周长是多少?(分组进行)用工具测量记录得出长方形周长组内交流2)组织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板书算示:(1)6+6+4+4=20(厘米)(2)6×2+4×2=20(厘米)(3)(6+4)×2=20(厘米)(4)对算法进行优化。
交流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量出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2)先算两个长加上两个宽6×2+4×2=20(厘米)(3)先算出一组长加宽的和再乘26+4)×2=20(厘米)(4)对算法进行优化三.探究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1. 探究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 出示正方形框架组织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板书算示:8+8+8+8=32(厘米)8×4=32(厘米)你更喜欢那种方法?观察正方形框架,思考问题汇报交流四条边长相加就是8+8+8+8=32(厘米)正方形的边长的长度相等所以8×4=32(厘米)让学生在探索、交流、验证的过程中,体验求周长的方法运用新知教科书p44第1~3题让学生体验方法的优化拓展新知计算数学书、练习本的周长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8×4=32(厘米) (6+4)×2=20(厘米)能力拓展教科书p44第4题课题:估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2、 通过多种活动掌握估计方法3、 通过估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估计某种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正确估计某种物体的长度教学方式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尺、纸条、投影仪授课时间第 6 周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名称。
2.估计你身边的物体(铅笔、钢笔)的长度,在测量一下你的估计对吗?3.估计你身边的平面物体的周长,在测量新授内容: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复习长度单位回忆名称用手势告诉大家2.引入新知今天我们学习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