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名词解释.doc
14页风俗学名词解说1.风俗:风俗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风俗存在于人们的平时生活中;二、风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传承的;三、风俗在长久的流传过程中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模式2.风俗学:风俗学(folklore)是一门针对崇奉、风俗、口授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虑模式进行研究,来说明这些风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风俗学是研究人们在平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经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风俗事象的学识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当前,其研究领域包含物质风俗,精神风俗、社会风俗和心理风俗3.传承性:即风俗在时间上的传承性主要表现为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固性它是风俗得以持续的一种手段,在风俗的形成和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中介作用必定地区的、民族的、社会的风俗传承,老是受地区、民族、社会的人们共齐心理要素支配的4.变异性:风俗的变异性是指风俗事象在流传过程中,因为受社会的、政治的、生活的各种要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5.历史性:6.地方性:7.xx作业法:1/14风俗学中,把深入实地观察,直接收集风俗资料的方法叫做“野外作业法”,也称“直接察看法”。
它倡导和鼓舞风俗学工作者走出版斋,深入民间社会是风俗学中最靠谱的研究方法,既可获取忠实靠谱的资料,又可修正增补古人检查资料的不足8.AT分类法:阿尔奈发展的研究民间故事的精美工具马上迥然不一样的民间故事按地区散布进行摆列,并给各个资料标上分类编号先按语言分,给个符号;再按国家分,给个符号;而后加上故事次序编号后经美国风俗学家斯蒂斯·汤姆逊(StithThompson)增补订正,成为“阿尔奈—汤姆逊系统”,即AT分类法9.比较研究法:风俗学的比较研究法是指,在风俗学研究中将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国家的风俗事象拿来作比较,进而找出各种风俗事象之间的纵的和横的联系,商讨某一民族风俗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方法有两大特点:一、对历史上相关系的风俗事象加以比较,找出某一风俗事象的历史联系和不一样历史期间产生的变异和原由;二、将历史上没相关系的风俗事象作横向的摆列比较,商讨它们之间的沟通和影响10.历史研究法:11.物质风俗:12.风篱:“风篱”是一种原始住所,是一种简单建筑的古老居住形式,构造很简单用树干或树枝插入土中,构成一面坡式的墙,其上覆盖树枝、树皮、茅草之类,用来遮盖风雨简单取材、简单建筑、简单挪动,很合适原始民族居食无定的生活,曾流行于世界好多原始部落之中。
13.帐篷:2/14帐篷是中国古代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爱好的,比原始风篱更进一步的居住形式古代称“穹闾”,俗称“帐篷”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撮罗子”可能是其最原始形态利普斯在《事物的发源》一书中,将世界各原始部落的帐篷形式归为8类,其几何形体主要有圆锥形、圆拱性、方形、不规则性数种14.干栏:住所建筑形式之一干栏型居室常见于中国南方少量民族地区,是一种很古老的建筑形式,向来传承到此刻其构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木构造,一种是土木构造上层住人,基层用作圈养牲畜或置放农具干栏”居室是古代百越民族的文化特点,其出现和当地的天气、环境、建筑资料有着直接关系15.华表: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修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相传华表既有道路标记的作用,又有为过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16.头衣:古代称呼,又叫“元衣”头衣指帽子或头巾,种类众多,是衣饰风俗的重要构成部分,它除了覆盖、保护头部的功用外,有些还存有特别的含义中国古代贵族和老百姓的头衣差异十分严格,它标记着不一样的年纪和身份少量民族中,头衣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跟着一个人性别、年纪、民族、地位、职业等的不一样,都能够用头巾或帽子加以差异。
17.体衣:包含平时所说的上衣和下衣,是衣饰风俗中最重要的部分上衣是“衣”的最狭义的称呼在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上衣又有长短之分,一般短而及腰者为短襦,长而及膝者为长襦下衣古代有裳、绔、之分18.朵帕:3/14维吾尔族的绣花小帽,种类好多主要有“奇依曼朵帕”和“巴旦姆朵帕”两种,前者为青年人所戴,后者为中老年人所喜欢19.茶礼:茶礼,又叫“茶银”是聘礼的一种在中国各民族中到现在仍在流传在拉祜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日期后,男方要送茶、盐、酒、肉、米、柴等礼品给女方婚礼上一定请亲朋品茶白族男女订婚、成婚都要送茶礼.侗族在排除婚约时,采纳“退茶”的仪礼20.烤馕:是吐鲁番维吾尔族最主要的面食品,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相像,多以发酵的面为主要原料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者曾在古墓出土过古代的馕馕的品种好多,大概有50多种主要有肉馕、油喀、窝窝馕、片馕和芝麻馕等馕面中含有鸡蛋、清油因为含水分少,外干内酥,久储不坏,便于携带21.香猪:广西民间特产,宴会上的佳肴这类猪是用子配母的近亲生殖法培养的,能够烘烤,也能够清煮、炖炒,壮族民间称“香蕉猪”22.五毒: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青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
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先人的一种误会,因为壁虎无毒,却被以为是剧毒物这就像鹤顶红是无毒的东西,却被以为是剧毒物同样23.妈祖:妈祖,尊为海上女神,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大海贸易者、船工、船员、游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仰的神祇,特别是在福建、广东、海南、台湾、东南亚中有宽泛的妈祖崇奉,很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妈祖的真名为林默,乳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出生于莆田县湄洲岛,为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去世4/1424.冠礼: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推行于周朝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必定年纪,性已经成熟,能够婚嫁,并此后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尊长依照传统为青年人举行必定的仪式,才能获取认可25.笄礼: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朝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亲(许嫁)此后出嫁以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假如向来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激励作用特别之大。
26.围猎:蒙古族过去的传统,每个部落或部族都划定围猎的范围时间一般在初冬,参加人数几百人、千余人不等方法是先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形成包围圈,渐渐向里推动,包围圈缩到最小时,野兽集中,而后进行追杀27.狗站:专用狗车的驿站元明两代,设在自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至海口沿线28.父子连名制:父系制时代父名与子名相连的命名制度这类制度产生于母系氏族解体﹑父系氏族确定之後产生的直接原由﹐一是在母系转入父系为保证父系血统按直系血亲承递﹔二是私有财富出现父子连名制既保存在早已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民族中﹐也保存在某些私有制还未完整确定﹐阶级分化尚不十分显然的民族里有的民族推行父子连名的历史长达五六十代﹐有的只连二三代哈尼族﹑基诺族﹑景颇族和广西大瑶山的瑶族﹐还有父女连名的风俗父子连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正推顺连法、逆推反连法、冠姓连名法.5/1429.系谱推定法:30.五服:旧时家属的亲疏差异跟丧服制度是联系在一同的,服制按服丧限期及丧服粗细的不一样,有五个差等,谓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礼此后,五服也指代五辈人,五服以内的家属,是同族中近来的家属五服之外,不为家属31.类型式家属称呼:家属称呼的一种种类。
其基本特点是,在众多的家属中,不问其对“我”的关系怎样,都分等、分类凡是同一等、同一类的人都用同一种名称来表示这类称呼的产生,大体是和人类的群婚制生活风俗相关,起码是群婚风俗的一种剩余32.表达是家属称呼:家属称呼种类的一种其特点是:家族和亲构成员之间或用专出名词来称号,或用这类名称的组合来称号每一个人对“我”的家属关系都有特意称号加以表述要比类型式称呼精美好多33.夺木古:独龙族村寨成员集体生产方式之一,即在共同据有的土地上共同耕作,生活上采纳均匀分派的“共食制”反应了在原始耕作形式下,人与人之间的产品生产和分派方式34.xxxx:独龙族村寨成员集体生产方式之一,由二、三个或三、四个个体家庭构成,是一种血缘共耕集体,可随时构成或解散反应了在原始耕作形式下,人与人之间的产品生产和分派方式35.敲鼓挖地:6/14广西一些地区的瑶族乡村社会中的原始协作方式春季开荒季节,村寨中可会集劳力到各家耕地上集体挖地挖地时,有一青年在地头敲鼓,引吭高歌,其余人摆列成行,一边挖地,一边人云亦云,直到把每家的地都挖完36.莫搓搓:云南哈尼族老人死后举行的盛大的丧礼莫”为老,“搓”为跳,意思是为逝世的老人跳歌。
是一种古老的葬俗37.公房:乡村中的一种公共建筑有些民族青年男女成年后,交际自由,寨子中央或村外,修筑有供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场所,即为“公房”38.瑶老制:瑶族自觉的乡村管理系统瑶老分天长公、头领公、先生公、烧香公、掌庙公、放水公天长公”为最高领袖,一年一选举,一人一世只能任一次他的责任是调停纠葛、指挥战斗头领公”两年一换,是帮手,共同“先生公”负责农事活动烧香公”、“掌庙公”负责祭祀,“放水公”负责浇灌和食用水道的管理39.石牌制度:广西大瑶山的瑶族村寨推行的一种乡村管理制度一个小石牌有数个村寨构成,数个小石牌合而成“大石牌”石牌内依据习惯法拟订“石牌律”,刻于石牌和木牌上石牌律”由“石牌头”履行乡村成员若有违犯石牌律者,罚款、罚酒肉、鞭打,甚至处死40.围剌隔绝:侗族对不守乡规,品德不好的人,由寨老招集全寨的人于鼓楼集中,杀鸡摆酒,当众宣告他的“罪状”和处分建议如大家赞同,就喝一口鸡血酒,而后将出错误者隔绝起来,寨中任何人不可以和其来往直到出错误的人认识并更正错误,并经全寨赞同,方可排除处分这类方法,侗族称为“围剌隔绝”7/1441.木主崇奉:云南白族地区的乡村崇奉本主”是白族乡村的村社之神,被以为是保护乡村本境之主,故称为“本主神”。
在白族村寨,几乎村村都有本主庙本主一般不是单唯一个人,常常包含了夫妇、侍从后代等各本主之间还存在着一种亲戚和仇家关系本主身份是各种各种的,凡对本村有过贡献的,不分地位高低,民族成分,死后都会遇到白族公众的敬爱,被立为本主每当本主诞辰、忌辰或年关岁首,各村寨都要举行浩大的祭祀本主的活动42.拉事:景颇族的民间军事组织,意思是武装劫牛人命、婚姻、债务等都可能惹起“拉事”有特意负责组织的人,有事要同他商议,由他出头组织兵力43.自梳妹:44.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区古以十二星次的地点区分地面上州、国的地点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分野,亦作三垣、十二次、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星斗的区分45.xx: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构成的先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一样的季节和夜晚不一样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一样的方向,所以先人就依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素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