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系统疾病.doc
10页儿科学总结】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生理特点一、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一)胎儿正常血液循环特 点胎儿的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几 乎无肺循环;胎儿时期肝血的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次 之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卵圆孔生后 5〜7个月解剖上关闭动脉导管解剖上关闭时间 80%在生后 3 个月内, 95% 在生后 1 年内,若 1 岁后仍未闭,即认为畸形存在二、小儿心脏、血管、心率、血压的特点(一)心脏心脏的 位置小于 2 岁时为横位,心脏逐渐转为斜位心室的增长 胎儿期因右心室负荷大,故出生新生儿右室壁较厚, 4〜5mm,几乎与左心室相等出生后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 迅速发育,至6岁时室壁的厚度达10mm (约新生儿时的2 倍),而此时右心室壁的厚度不及 6mm, 15 岁时左心室壁的 厚度增至出生时的 2.5倍二) 血管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动、静脉内径之比在新 生儿为 1:1, 1 0岁以前肺动脉较粗,直径较主动脉宽,到 青春 期主动脉直径超过肺动脉婴儿期肺、肾、肠及皮肤 的毛细血管粗大三) 心率新生儿每分钟 120〜140 次,1 岁以内每分钟 110〜 130 次, 2〜3岁每分钟 100〜120次, 4〜7 岁每分钟 80〜100次,8〜14岁每分钟70〜90次。
四)血压动脉血压:推算公式;收缩压 =(年龄X 2)80mmHg ,舒张压 =收缩压的 2/3 静脉血压:学龄前儿童静脉压为 40mmH2O 左右,学龄儿童 约为 60mmH2O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论一、 分类(一) 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常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 损,动脉导管未闭二)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完全 性大血管错位等三) 无分流型常见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和右位心等 左向右分流型特点: 1.一般情况下无青紫,当哭闹、患肺炎 时,右心压力高于左心,即可出现暂时性青紫2. 心前区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于胸骨左缘最响3. 肺循环血量增多, 易患肺炎, X 线检查见肺门血管影增粗4. 体循环供血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二、特殊检查法 1.X 线检查2.心电图3. 超声心动图 M 型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扇形切 面显像:三维超声心动图:多谱勒彩色血流显像4. 心导管检查临床常用右心导管检查可了解心腔及大血管 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 位左心导管则由股动脉或肱动脉插入5. 心血管造影造影术分静脉、选择性及逆行三种方法,最常 用为选择性造影。
6.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 7.磁共振成像 8.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BECT )和螺旋型 CT 已应用于心血管领域对大血管及其分支的病变、瓣膜 病、心 肌病、心包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第三节 房间隔缺损一、血流动力学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有 卵圆孔未闭,第一孔(称原发孔)和第二孔(称继发孔)未 闭,临床上以第二孔未闭型最常见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 时,分流为左向右,右心房、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肺循 环血量增多,而左心室、主 动脉及体循环血量则减少肺 动脉压力增高,少数病人晚期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右 心房的压力超过左心房时, 血自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青紫 (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原发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时, 左心室亦增大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房间隔缺损轻者可无全身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胸骨左缘第 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大型 缺损者因体循环 血量减少而影响生长发育,患儿体格瘦小、 乏力、多汗和活动后气促当剧哭、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可出 现暂时性青紫体检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大多数病例于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H〜川级收缩期杂音,呈喷射性,系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引起右心室流出道(肺动 脉瓣)相对狭窄所致。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并固定分裂 左向右分流量较大时,可在胸骨左缘下方听到舒张期杂音 (系三尖瓣相对狭窄所致) 原发孔缺损伴二尖瓣裂者,心前区有二尖瓣关闭不会的吹风 样杂音三、诊断 1.根据病史、体检2. X 线检查心脏外形增大,右房、右室大为主,肺血多,肺 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影缩小3. 心电图检查典型表现为电轴右偏和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 滞,部分病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原发孔未闭者,常有 电 轴左偏及左室肥大4. 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室间隔与左 心室后壁呈矛盾运动主动脉内径缩小扇形四腔心 切面 可显示房间隔缺损大小及位置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分 流的部位、方向及估测分流量大小5. 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可发现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 脉导管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房四、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主要是并发症的处理,如:肺炎、 心力衰竭等2. 外科治疗宜在学龄前作选择性手术修补3. 介入性治疗经导管放置扣式双盘堵塞装置(蘑菇伞、蚌状伞)关闭房缺第四节 室间隔缺损 一、血流动力学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膜部、 肌部和干下型三类室间隔肌部缺损及膜部缺损,有可能自 然闭合干下型缺损很少自然闭合。
由于左室压力高于右室,故血 液自左心室向右心室分流,一般不出现青紫分流增加了肺 循环、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工作根据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分 3 组:( 1)小型缺损缺损小于0.5cm,分流量小,可无症状,缺损可能自行闭合,即所谓的 Roger 病2) 中型缺损缺损内径在 0.5〜1.5cm,分流量较大,肺循环血量可达体循环的 1.5〜3.0倍以上,导致左心房、 左心室增大3) 大型缺损缺损大于1.5cm,分流量很大,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均扩大,而体循环量减少;产 生动力型肺动脉高压,严重者出现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当肺循环压 力超过肺动脉高压,即右心室压力高于左心室时, 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小型缺损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 受影响,仅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 3〜 4 肋间听到响亮粗糙 的全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二音稍增强大型缺损出现体循环供血不足的表现,如生长发育落后、呼 吸急促,多汗,吃奶费劲常要间歇等,反复肺炎甚至 心力衰竭体检;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动弥散,胸骨 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川〜V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 音,传导广泛,杂音最响部位可触及震颤。
肺血流量大于体循环一 倍以上时,在心尖区听到舒张期杂音(系二尖瓣相 对狭窄 所致),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明显肺动脉高压者,出现青紫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感染性心内 膜炎三、诊断 1.根据病史、体检资料2. X 线检查:小型缺损可表现肺血多,左心室大;中大型缺 损心外形中度以上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明显,肺血管影 增 粗、搏动强烈,可有肺门“舞蹈” 左右心室增大,主动脉 结影缩小3. 心电图:小型缺损轻度左心室大;缺损大者左、右心室肥 大,心衰者多伴心肌劳损改变4. 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及左心室内径增宽,左心室内径也可增 宽,主动脉内径缩小缺损大者,扇形连续扫描可直 接探 到缺损的大小 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见分流的部位、 方向、 估测分流量大小及缺损的位置5. 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可发现右心室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 脉及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有不同程度压力增高 导管从右心室可通过缺损进入左心室上行至主动脉晚期发生右 向左分流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肺动脉阻力显著 增高四、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主要是并发症的处理,如肺炎、心 力衰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2.外科治疗:①缺损小者,不一定需手术治疗。
② 中型缺损临床上有症状者,宜于学龄前在体外循环心内直 视下作修补手术③ 大型缺损缺损大症状重者可于婴幼儿期手术 6 个月以内发生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包括反复罹患肺 炎和生 长缓慢者,应予手术治疗; 6 月至 2 岁的婴儿,虽能控制心 力衰竭, 但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 大于体循环动脉 压的 1/2; 2岁以后肺循环量与体循环量之比〉 2:1,亦应及时手术修补 缺损 第五节 动脉导管未闭一、 血流动力学肺动脉接受右心室及主动脉分流来的两处 血,故肺动脉血流增加,至肺脏、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增 加,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左心房、左心室扩大由于主 动脉血流入了肺动脉,使周围动脉舒张压下降而至脉压增 宽肺小动 脉长期接受大量主动脉分流来的血,造成肺动 脉压力增高,当肺动脉的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了右向左 分流,临床 出现差异性青紫(上半身不紫而下半身紫) 二、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轻者临床无症状, 仅体检时发现杂音分流量较大者,可出现消瘦、气急、咳嗽、乏力、多汗等, 偶有声音嘶哑扩大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体检于胸骨左缘 第 2 肋间闻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杂音向左锁骨 下、颈部 和背部传导,最响处可扪及震颤,以收缩期明显,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
分流量大者,左心室增大,可产生 相对性 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出现周围血管 征,如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及股动脉枪击音等;有显著肺 动脉高 压者,出现差异性青紫动脉导管未闭常并发;支 气管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三、诊断 1.根据病史、体检 2.X 线检查心影正常或左心房、 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肺门血管影增粗, 搏动增强,可有肺门 “舞蹈”有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亦 增大主动脉弓增大 3.心电图:分流量大者有左心室肥大 或左右心室肥大的改变,部分有左心房肥大心衰者,多伴 心肌劳损改变4. 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增宽、主动脉内径增宽, 左心房内径 /主动脉根部内径大于 1.2多普勒彩色血 流显像 可见分流的部位、方向、估测分流量大小及缺损的位置扇 形切面显示导管的位置及粗细5. 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可发现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室 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正常或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 者导 管从未闭的动脉导管由肺动脉进入降主动脉四、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主要是并发症的处理,如肺炎、心 力衰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可试用 消炎痛 治疗2. 外科治疗宜在学龄前选择手术结扎或切断导管即可治愈。
如分流量大症状重者可于任何年龄手术3. 介入性治疗经导管送入微型弹簧伞或蘑菇伞堵住动脉导管第六节 法洛四联症一、血流动力学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 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以下 4 种畸形组成: 1. 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大 以上 4 种畸形中以肺动脉狭窄最重要,是决定患儿病理生理 改变及临床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由于肺动脉狭窄, 血液 进入肺脏受阻,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肺动脉狭窄轻者, 右心室压力仍低于左心室,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狭窄严重 者右心室压力与左心室相似,此时右心室血液大部分进入骑 跨的主动脉(右向左分流) ,因而出现青紫 二、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1.青紫其轻重和出现早晚与肺动脉狭 窄程度有关,哭闹与活动后加重2. 蹲踞下蹲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下肢动脉受 压,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 性缓解3. 阵发性的呼吸困难或晕厥婴幼儿期常在吃奶或剧哭时出现 阵发性的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晕厥或抽搐(系在 肺动脉 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 肺动脉梗阻,使缺氧加重所致) ,年长儿可诉头痛, 头昏。
4. 杵状指(趾)活动耐力下降体检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 2〜4肋间可闻及□〜川级喷 射性收缩期杂音,一般以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