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居民消费支出不平等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7137296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9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居民消费支出不平等研究 孔蕊内容摘要:本文利用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住户调查数据,采用Lerman和Yitzhaki(1985)提出的收入分解方法,研究居民分项消费支出对总消费支出不平等的贡献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最大,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具有抑制总消费不平等的作用;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最大,只有食品和衣着两项分项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具有抑制作用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分项支出 基尼系数引言消费不平等作为测度福利不平等的重要指标之一(杨继东,2013),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分项消费不平等、消费不平等的变化趋势、消费不平等的成因(李涛、么海亮,2013)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关键,因为只有弄清分项消费对总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是主要还是次要,是推动还是抑制,才能设计出缩小消费差距的有效措施国外对分项消费不平等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结构角度,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测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并基于Shorrocks(1982)、Lerman 和Yitzhaki(1985)的基尼系数分解法分解具体分项,讨论各项消费对总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国内一些学者也用基尼系数分解法研究了分项消费差异,代表性成果有:解垩(2008)用1993-2006年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数据,分解健康消费基尼系数,发现健康消费不平等在农村内部逐渐缩小,而在城镇内部逐渐扩大;迟巍等(2011)用2007年国家统计局“教育专题调查”数据,研究分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差异,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差距明显大于校内,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刚好相反;戴平生和林文芳(2012)用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数据,研究食品的各子类别支出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边际效应,发现对不平等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在外用餐、肉禽及制品、水产品类支出本文利用2007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微观数据(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7年对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采用Lerman 和Yitzhaki (1985)的基尼系数分解法分解居民消费支出,探究分项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影响该研究意义在于,有助于厘清影响总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分项和次要分项,厘清各分项支出对总体不平等的推动作用和抑制作用,进而设计出促进消费公平的有效政策研究方法根据Lerman和Yitzhaki(1985),设Y代表家庭总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表示式为:(1)其中,G表示家庭总消费支出的基尼系数,μ表示所有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F(Y)表示总消费支出的累积分布。

      利用协方差的性质,式(1)可以表示为:(2)其中,Sk表示总消费支出中分项支出k所占的比重;Gk表示分项支出k的基尼系数,Rk表示总消费支出和分项支出k之间基尼系数的相关性Rk的表达式为:(3)由式(2)可知,任一分项支出对总消费支出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三方面因素:分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Sk;分项支出的不平等程度Gk;总消费支出和分项支出的相关程度Rk设每个家庭对yk的支出增加百分比为e(0(4)将式(4)两边同时除以G,得到:(5)上式表明,分项支出k的边际变化率=分项支出k对消费支出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率-分项支出k占总消费支出比重如果结果为正,则该分项支出对总支出不平等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抑制作用数据分析(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析第一,从对消费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看,影响较大的是食品支出、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由表1可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36.2%)、交通和通信支出(14.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3.8%)所占份额较大,其余各分项支出占比均不到总支出的10%同时,这三项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贡献也最大,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22.71%、18.45%;其余五项分项支出的相对贡献率也均不到10%。

      第二,从对消费不平等的边际贡献看,产品类支出增加对总消费不平等起抑制作用,服务类支出增加对总消费不平等起较大的推动作用由表1可知,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每增加1%,总消费不平等就分别有13.18%、1.46%和0.35%的改善;而其余五项分项支出均对总消费不平等的产生推动作用,其中,交通和通信支出(8.0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66%)的边际贡献最大进一步分析这两项支出的结构,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第三,从交通和通信支出的分项构成上看,家庭交通工具、通信服务是影响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支出,交通支出和通信支出对消费不平等的边际作用相反,前者为推动,后者为抑制由表2可知,家庭交通工具(42.14%)和通信服务(20.21%)的相对贡献率最大;从边际贡献率看,交通类支出普遍为正,而通信类支出全部为负高低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购买力水平差距较大,如收入高的家庭可购买高档轿车,而收入低的家庭购买的是摩托车和自行车在通信方面,随着固定、网络在城镇家庭的普及,通信支出的增加有利于缩小家庭消费差距第四,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分项构成上看,教育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相对贡献最大由表3可知,教育支出的基尼系数高达0.74,其占总支出的份额(45.35%)和相对贡献率(45.67%)均最大。

      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除了支付必要的校内教育外,更愿意获得“额外”的高质量教育,因而在择校、家教、兴趣班等校外教育上的支出更大

      结论及政策启示本文利用2007年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农村两个消费群体各自内部的消费差异,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城镇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最大;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较小;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对消费差距具有抑制作用第二,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对总消费支出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最大;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对消费不平等也有较大推动作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对消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较小;只有食品和衣着两项分项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具有抑制作用上述分析有一定政策启示:第一,在现有收入分配制度下,完善社会保障,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第二,加大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教育等重要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减轻居民生活负担;第三,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参考文献:1.李涛,么海亮.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2013(4)2.杨继东.中国消费不平等演变趋势及其原因[J].财贸经济,2013(4)3.迟巍,钱晓烨,吴斌珍.家庭教育支出平等性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4)4.戴平生,林文芳.拓展基尼系数及其居民消费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6)5. Lerman R.I., Yitzhaki S. Income Inequality Effects by Income Source: A New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5, 67(1)6.Stark O, Taylor J E, Yitzhaki S. Remittances and inequality[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86endprint(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析第一,从对消费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看,影响较大的是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

      由表4可知,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48.3%)和居住支出(18.3%)所占份额较大,其余各分项支出占比均在12%以下同时,这两项支出对总消费支出不平等的贡献也最大,其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9.62%和30%;其余五项分项支出的相对贡献率均在17%以下第二,从对消费不平等的边际贡献看,食品和衣着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起抑制作用,居住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起主要推动作用由表4可知,食品支出和衣着支出每增加1%,总消费支出不平等就有18.65%和1.06%的改善居住支出的边际贡献(11.67%)大于服务类支出的边际贡献,因为高收入家庭在建房配套设施上的支出更多,这一趋势将加剧农村居民总消费不平等综合上述,本文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进行分析,二者共性在于,服务类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起推动作用,产品类支出中的食品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起主要抑制作用,衣着支出起较小的抑制作用二者差异在于:居住支出是抑制城镇居民总消费不平等的次要因素,而对农村居民,则是推动消费不平等的最重要因素结论及政策启示本文利用2007年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农村两个消费群体各自内部的消费差异,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城镇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最大;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较小;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对消费差距具有抑制作用。

      第二,农村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居住支出对总消费支出不平等的推动作用最大;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对消费不平等也有较大推动作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对消费不平等的推动作用较小;只有食品和衣着两项分项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具有抑制作用上述分析有一定政策启示:第一,在现有收入分配制度下,完善社会保障,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第二,加大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教育等重要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减轻居民生活负担;第三,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消费质量参考文献:1.李涛,么海亮.消费不平等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2013(4)2.杨继东.中国消费不平等演变趋势及其原因[J].财贸经济,2013(4)3.迟巍,钱晓烨,吴斌珍.家庭教育支出平等性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4)4.戴平生,林文芳.拓展基尼系数及其居民消费应用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6)5. Lerman R.I., Yitzhaki S. Income Inequality Effects by Income Source: A New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Economi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