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灯》教学设计.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zw****58
  • 文档编号:44334983
  • 上传时间:2018-06-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灯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⑴理解“灯”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此时正值寒冷的冬季,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冷风呼啸 吹过,我们正在赶往回家的路上,当时已是夜深人静,大街上漆黑一片,寂然 无声,就连雪花飘落大地的声响似乎都有能听见,此外更是无一人影存在,那 么在这种境况下,大家最希望见到什么? 二、解题 ㈠ 作者简介 巴金: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巴金为笔名, 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 有:长篇小说《家》 《春》 《秋》 (激流三部曲) 《雾》 《雨》 《电》 (爱情三部曲) 此外还有小说《灭亡》 《寒夜》 《憩园》 1982 年,巴金获得了“但丁”文学奖 巴金既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 他的散文作品有很多, 如《海行杂记》 《随想录》等 ㈡ 写作背景 巴金写《灯》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日军 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扫荡” ,实行了灭绝人性的“三光”政 策;而国民党反动派在这时则掀起了第二次反动高 潮,并且还阴谋制造了震惊 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片渺茫中国当 时面 临的局势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侵略,中国国土的大片沦丧,国民党的消 极抗日,积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都有像“噩梦”一样使巴 金感到窒闷20 世纪 80 年代初,巴金在 他的《创作回忆录》里谈到当时 的 情况:“在桂林,生命的毁灭,房屋的焚烧,人民的受苦,我看得太多了!但 是是不是这一切就把中国人民吓倒了呢?是不是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吓倒了呢? 当然没有 ”的确,尽管当时是个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寒夜” ,在作者 的脚下“仿佛横着一个沉睡的大海” , 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他坚信正义必将 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替代黑暗笼统一点,本文的写作背景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这就是:本文写于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决战的抗日战争的最关键时刻 三、朗读课文,重难点分析 ⑴文章开篇作者的心情如何?(在文章中找出原话) 明确: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 ⑵到文章结尾,作者的心情有何变化? 明确:到了文末,作者看着这人间不灭的灯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⑶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心情变得如此快? (带着此问题要求学生在书中划出有关“灯”的语句,然后试着给文章 中所写 的灯进行归纳分类) 明确:平房里射出来的几点灯光——眼前灯 我看见一点豆大的灯光——回忆灯 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燃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士希洛为她的情人点燃的火炬--- 有关灯光的故事、传说 陌生人家桌上的一盏油灯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所写的灯光无非就有三种: ⑴能给人以温暧,明亮的灯; ⑵给人指路的灯; ⑶带给人希望的生命之灯;明确:其实文中的灯光不仅是物质意义上灯光,而且是倾注了作者思想情感的 精神意义上的灯光。

      作者一开始写自己半夜突然从噩梦中惊醒,看到眼前平房 里射出的几点灯光把夜的“黑暗的颜色”都“扫淡了” ,这就点明灯“照明”的 本能,然后作者又由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联想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在风雪 泥泞的迷途中,最后他是借助灯光的作用找到了归途,从而揭示出灯光“指路 的作用” 接下来作者又写了眼前山脚的灯光,看到后他突然“感到安慰” , “得 到了鼓舞” ,这是本文“灯”的第一次升华,由灯的照明,指路的作用升华为能 给人带来勇气,带来温暖的灯接下来作者便开了丰富的联想,写了几个故事 里的灯,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燃的长夜孤灯,古希腊女教希洛为自己的情 人利安得尔点燃的火炬,联想中的灯让作者感受到了人间的亲情最后作者又 通过回忆写了友人因灯获救的故事,从而使灯的内涵得到了第二次升华,此时 的“灯”已成为拯救生命,改变人生的“灯” 正是这无数灯光的启迪,才使巴金在凄凉的旅途中,不再觉得那样寂寞,孤独 在黑云压城的战争风云中,看到了民众的力量,看到了侵略者终将失败的命运, 看到了民族革命战争一定胜利的光明前景,因此他坚信:“在[这人间,灯光是 不会灭的” 可以说正是这精神的灯光才使得巴金在黑暗的旧中国顽强的生活, 勤奋地写作,最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胜利的曙光。

      四、归纳总结 1.思考问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文章是以“灯”为线索,展开了回忆和联想,作者由眼前的灯回忆起 夜里行路时所见到的灯光,这些灯光让作者感到了明亮、温暖和安慰,于是他 便联想到了几个故事里的灯光,哈里希岛上姐姐为弟弟点燃的长夜孤灯,古希 腊女教士希洛为自己的情人点燃的火炬,最后作者又写到了友人投河后看到的 灯光因此全文的写作思路大致为:“眼前灯→回忆灯→眼前灯→联想灯→回 忆灯→眼前灯” 从这条线索看,全文内容始终围绕着“灯”展开和深化的,但 从表面看,这条线索显得很零乱,如文中“眼前灯” “回忆灯”多次交叉出现, 而它正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点 2.思考问题: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 这篇文章是以“灯”为象征,写灯光给人光明和温暖,希望和勇气,从 而表达出抗战必胜的信念巴金曾说:文中的“灯” “灯光”主要的寓意是指光 明,是指对光明的向往五、拓展训练 文中有一句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如何理解? 人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又生活在一个精神的世界里,仅仅是物质世界 的满足,远远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幸福 如:老舍《茶馆》 《骆驼祥子》 、三毛《撒哈拉沙漠》 、海明威《老人与海》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 《象棋的故事》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雪国》 、 屈原《离骚》 这些作家都功成名就,不仅在本国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具有很高的威望, 可是最后他们都是以人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是由于精神的极度空虚和迷惘,也许是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格格不 入……总之他们的死决不是由于物质条件的缺乏,而是由于生命的灯,心中的 灯早已熄灭了由此可见精神之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六、结束语 师: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 千万不能忘记心中的这盏明灯,因为它是亲情和友爱的呼唤,是希望和理解的 激励,是人生不懈地追求,是生命的支柱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巴金老人的这 句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七、布置作业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