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晓教学案例与评析.doc
4页春晓教学案例与评析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应让学生选择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春晓》一课,课前备课的思路是:读古诗,了解背景,初步理解古诗内容;背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可是,当上课我提起《春晓》这首诗时,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背出来,学生陈延年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这首诗我们很早就会背了,但我一直不知道诗中写的是什么鸟在叫?其余的同学也在下面议论纷纷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看来这是一个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我甩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谁知道春天有什么小鸟? 下面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生:有布谷鸟,你听还有黄奶儿的叫声 生:还有画眉可多了,有的都叫不出名字来 生:还有一种叫红谷皮,全身是红色的,早晨它叫得可好听了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种鸟,老师真高兴!许多鸟在清晨唱着清脆悦耳的歌曲,催人们早起呢 生:难怪诗人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鸟很多,到处都能听到鸟叫老师,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吗? 我赞许地点点头 生:诗人睡得太香了,不知道天亮,是鸟叫声把他吵醒了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鸟语花香,令人陶醉,但在昨夜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昨夜又刮风又下雨,花瓣都被打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齐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请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特别活跃 师:人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让我们拿出画笔,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画一幅《春晨图》好吗? 生:老师,我们到校园外去画,好吗? 师:当然好,你可以仔细观察校园外的桃林和丛树林,认真看一看树上的小鸟,听一听它们的歌声 同学们听我这么一说,便来劲了,拿着本和画笔来到校园外 第二节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问:你认为这节课的课堂结构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答:我觉得这种课堂形式打破了现行的二元化,固定时空的模式,开拓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课堂上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而是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始至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知之中,摒弃了教师是绝对权威的观念 问:这节课没有用到准备的教案,是不是可以不备课而随堂发挥? 答:不备课不能了解这节课的目标,是无法走进课堂的,但如果死抠教案,那只能是教死书,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前,我们应该备透课,课上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机教学,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问:课堂中随学生喜欢的方式而学习,会不会背离教学目标? 答:不会虽然教为学服务,并不是教附属或从属于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教师完全可以就地解决在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同时,又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问:语文课要体现怎样的教育理念? 答: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是以引、启、辩为主题思路,设计教学,要尽可能的适应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有发展自己的机会,树立学习信心当他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让他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学习过程应具有活动性,是一种实践的,开放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会好的读书方法 雷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段的成功之处有三点: 1、学生发问诗中鸟是什么鸟时,教师马上意识到学生想知道什么,于是放弃了预先的设计,而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思路来组织教学整个课堂看似无形,却浑然一体,是演教案剧难以达到的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使课堂教学具有了动态生成的特征。
2、能把课堂当作一个丰富开放的教育场所,把现实世界引入课堂,让学生写或画自己心中的诗境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大,既具体又真切 3、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知识在对话中不断生成与建构本节课雷老师能够甩了教案,放弃了预设框架,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出一个又一个话题,把学生的思维层层推向深入,引导学生不断的探寻与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