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何自学中医A自学中医的方法4900字.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91330426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3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如何自学中医A自学中医的方法4900字    如何自学中医 本人想自学中医,但感觉有些困难,1、是本人年龄较大,40岁了2、不知道如何学,从什么地方开始请各位前辈指教 最佳答案 第一种方法,从经典开始 1:神农本草经 2:皇帝内经 3: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4:易经 读书方法和书单: 第一阶段:从实践入手,初识经方奥妙和应用 1: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网络有) 2: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著) 3:伤寒论新义 , 金匮要略新义 (余无言著) 第二阶段:初识本草和易理 1: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2:医易通说(唐容川著)第三阶段:结识"火神派" 1:郑钦安医书阐释 医理真传、医法恒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著) 第四阶段:本草提高,经方提高 1: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2:陈修圆全集 第五阶段:继续全面提高 1:黄元御医学全书 最后阶段:博览医术,精读经典原文,自我提高. 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穿插听:王正龙和刘渡舟的多媒体讲座. 第二种:从基础知识入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古有《中医入门》这些书都是入门教科书,也不能一下子就全掌握濒湖脉诀.这是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然后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古典医著、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基础和西医学基础.只有根基扎实以后在临证时才能辨证准确. 如果你想自学中医可以参加有些学校的函授系统理论学习,中医理论性较强又适合自学,比较系统又收费价廉的学校你可以到: 去看看,在这里你可以得到较系统地学习中医大专院校的所有课程,毕业后有机会的话再跟民间中医高手临症一段时期,你爷爷就是中医对你学习非常有利.要有名医指点也是学习中医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另外,中医是我国的国粹瑰宝,理论博大精深,要有坚定的信心的浓厚的兴趣和悟性,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学有所成,祝你成功!学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

      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合为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黄坤载实为有史以来学问最渊博、著述最丰富、学术最系统、医术最高明之大医家可惜一直受到所谓正统的人多势众的寒凉派庸工的理论排挤,始终没有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以盲引盲,处处误导,致使中医水平悲哉!--------------------------------------------------------------------------------澄空先生:民间中医识阴阳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脏腑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阳证苦甘寒药商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阳药上熟读《内经》作寒热温凉记细详若要临床无闪失钦安之书不可忘正龙杂病要借鉴古圣先贤智慧棒一阴一阳一部书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愚者万卷藏书箱民间中医珠宝藏不明阴阳谈医药盲人点灯无用光中医本身按照《内经》理论治病很容易张仲景大师根据《内经》六经结合《易经》创立的《伤寒杂病论》。

      是很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但是大多数经典医家抛开易经理论去解释伤寒六经又编出了大量撇开纯真易经理论的中医阴阳教材致使从理论到实践错上加错人民群众得不到纯真的中医治疗逐渐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而民间中医学习《内经》.《易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掌握了中医的真髓可以说简(大道至简).便.廉用药几十味cn/?pagetype-bbsthread-and-tid-581.html看看吧~~~~~~~~~怎样自学中医(自学中医的诀窍提纲) 作者 五味堂主 原题:三七生澄空等几位先生谈学中医--------------------------------------------------作者: 愚然可化 时间: 2006/4/5 20:10 标题: 三七生澄空等几位先生谈学中医三七生先生学中医还是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在外则向内为合为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合为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

      枢为转动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黄坤载实为有史以来学问最渊博、著述最丰富、学术最系统、医术最高明之大医家可惜一直受到所谓正统的人多势众的寒凉派庸工的理论排挤,始终没有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以盲引盲,处处误导,致使中医水平每况愈下,释邪攻正,为虎作伥,终于沦落到了今天不堪入目的地步悲哉!--------------------------------------------------澄空先生民间中医识阴阳阴阳辩证仔细详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阳药上熟读《内经》作参考《易经》也要知其详临证就用《伤寒论》神农本草心中藏寒热温凉记细详钦安之书不可忘变通用药有保障古圣先贤智慧棒一阴一阳一部书离开阴阳无文章圣贤真传一句话何必它山求玉石民间中医珠宝藏盲人点灯无用光中医本身按照《内经》理论治病很容易张仲景大师根据《内经》六经结合《易经》创立的《伤寒杂病论》是很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但是大多数经典医家抛开易经理论去解释伤寒六经又编出了大量撇开纯真易经理论的中医阴阳教材致使从理论到实践错上加错人民群众得不到纯真的中医治疗逐渐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而民间中医学习《内经》.《易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掌握了中医的真髓。

      可以说简(大道至简).便.廉用药几十味普及真正的中医精髓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凡是想快速入门的,首先你要学好古文,尤其是医古文,学会比类取象,横向纵向思维,真要想系统管理员说的那样等到20xx年立法提交人大通过,那么我们就要走在立法之前培养一大批精英骨干,让这一部分人成为星星之火燎遍中华大地,我不会吝啬,肯定全教,并热烈欢迎中医实在易先生学医三难学中医有三难一者,古文基础不好,读医学经典感到非常辛苦,此为无智之苦刺骨悬梁可解二者,学医方向不明,没有明确目标便不能坚持,此为无德之苦发心救苦可解三者,学习方法不对,被先前科学文化知识困扰,此为无明之苦专心经典可解莲华先生续学医三难1难于专医书汗牛充栋,加上易经系列,佛道儒等和中医的相关内容,很难不贪多2难于精读经典贵于涩而易于滑,能够深入,不浅尝辄止难3难于平和学习中医后,看不惯的错误医学观念比比皆是,很难平和,面对十分缺乏中医常识的人很难不心生狂傲对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消除成见能保持平和难[ Last edited by 愚然可化 on 2006/7/16 at 这些提纲挈领的问题可为学习中医的人借鉴领会,则于道不远矣!岳美中老先生《无恒难以做医生》语录:1、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

      2、自视当知其短,从师必得其长3、读书多些有益于专,知识博些源头更活4、勤能补拙恒斯效,俭可养廉贞自清网友语摘风中沙尘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名不同,然而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自视当知其短,从师必得其长 要有恒,不可时作时辍;要专一,不得见异思迁 中医读书自学的几个方面:择善本,苦奠基,追源而上勤于问,精于思,辨明泾渭重实践,究成败,累积心得 中医名家谈学医中医名家谈学医无恒难以做医生——岳美中读书宁涩勿滑,临证宁拙勿巧自视当知其短,从师必得其长读书多些有益于专,知识博些源头更活勤能补拙恒斯效,俭可养廉贞自清要有恒,不可时作时辍要专一,不得见异思迁要入细,不可知学皮毛戒玩嬉,戒嗜好治学门径和方法——任应秋子贡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凡学问都有一堵高墙,如不找到门径进得墙内,则比不能领略无限风光——《四库》著录医书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 学习方法:精读:这和岳老的宁涩勿滑一样,看来读书确实应该读进去 勤写:不动笔墨不读书.列举了任老的不同笔记若干篇,可见读书之勤奋和用心深思:弗得弗措四善记,任老的编写药诗诀是一个好办法,好在现在的医类诗诀随处可见,不用自己编了。

      但是自己编的应该更加便于记忆,因为在编写的时候已经过了多遍大脑了 我的学习过程——姜春华做医生一定要有思路,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活用成规,创立新规,既创又破,既破又立资料想一盘珠子,思路就是穿起这些珠子的绳子 路,是人走出来的——金寿山读书百遍,不如抄书一遍;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博“正是为“专“吸收营养金老在快结束时写了一则医案摘抄于此:我在青年的时候曾治过一湿温病人,病已多日,心下痞闷不舒,大便不通,舌苔黄,有可下之征,用小陷胸汤加味,服药后得利,胸腹宽畅,但随即衰竭而死病家归咎于命而不归咎于医,但我终觉得小陷胸汤用的不对,有内疚之心,而不明其所以然后来深入研究叶天士的《温热论》,读到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一段,才知道我的错误金老之治学严谨令人佩服,医德的高尚就更加令人钦佩了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 业精于勤荒于嬉——李聪甫若要精,人前听,若要好,问三老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不成 中医读书自学的几个方面择善本,苦奠基,追源而上勤于问,精于思,辨明泾渭重实践,究成败,累积心得还必须注意,无论笔记、心得、医案,乃至每一张处方,都要书写工整,点画清晰,要培养严谨的作风。

      育兴致,明志向,术要专攻须知有志才有兴,有兴才有专攻,有识才有成览群书,广学识,相得益彰医书一担,儒书一头余还以为医道同源,所以道书更是要学习再有就是孟子曰:不直则道不见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刘渡舟刘渡舟,伤寒专家 自学的三忌:一忌浮、二忌乱、三忌畏难学习中医要从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二是对中医学的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工夫可言的;三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是要一生奉行;四是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无捷径贵在恒心——彭履祥恒心,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因为医所以寄生死 陆士谔说: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尤难 一曰信,坚定信心;二曰静,心静;三曰细,剔除错陈修园:读仲景书,当于无字处求字,当于无方处求方,才可谓之能读书宜读活,切忌拘泥呆板剔错、辨讹,去伪存真,是读书必下的工夫先网购本《中医基础理论》看熟了,重要概念理论,像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等背下来再看《中医诊断学》,也要背,再死背《药性赋》和《汤头歌诀》背一百多首常用的你背的时候不明白,只管背,以后自然融汇贯通再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然后再四大经典,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

      内经重要条文是要背的,伤寒论和金匮的条文全要背再学中医内科学,儿科,妇科,中医外科都学好了,看医案,重要的有临证指南医案,丁甘仁医案,张青聿医案,杏轩医案,名医类案等,学伤寒论时可看的像刘渡舟医案,曹颍府医案,章次公等,妇科要看傅青主女科和叶天士的,儿科像小儿药证直决等估计能学下来,也是超神了,很牛了学的时候可以上网下北中医等名师的视频边看边学最后就是临床了第二篇:谈怎样自学中医的习题 300字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