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鹗及其《老残游记》.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0081206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09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节 刘鹗及其《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四大谴责小说中思想面貌复杂而艺术成就比较突出的一部作品刘鹗(1857—1909) ,字铁云,别号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 刘鹗出身官僚家庭,却并不潜心科场文字,而致力于医学、水利学、数学等实学,以图用世早年科场失利,曾行医和经商光绪十四年(1888) ,以同知职衔在河南巡抚吴大澂处协助治黄工程,接着又在山东巡抚张曜处任黄河下游提调官,因治河有功,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其间曾应洋务派官僚湖广总督张之洞征召,赴湖北商议借外债修筑芦(芦沟桥)汉(汉口)铁路事并曾上书直隶总督王文韶,建议用外资修筑津(天津)镇(镇江)铁路光绪二十三年(1897)德商福利公司聘他为华人经理,主办山西矿务,后又参拟河南矿务机关豫丰公司章程,并为福利公司谋四川、浙江等处矿务刘鹗意欲借外资办实业而强中国,但在当时却是幻想,也不可能得到社会承认和理解于是同乡京官群起攻之,开除其乡籍,致“汉奸之名大噪于世” ,顽固派官僚刚毅甚至奏请皇上以汉奸罪将他“就地正法” ,因外商庇护乃得幸免光绪二十六年(1900)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两宫西幸,都人苦饥,道殣相望。

      君乃挟资入国门,议赈恤适太仓为俄军所据,欧人不食米,君请于俄军,以贱价尽得之,粜诸民,民赖以安 ”(罗振玉:《刘铁云传》 ,见罗著《五十日梦痕录》 )然而光绪三十四年(1908) ,刘鹗却以“私售仓粟”罪而被清廷流放新疆,次年七月,病死于迪化(今乌鲁木齐) 刘鹗的一生很难以简单地评介,这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较深体味而又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改良主义文人,他在外国列强入侵之际,希图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中国寻找一条致强之路并实际有所作为,但是他对列强资本输出的本质认识不清,加上他政治观点比较保守,使他难免认识失误《老残游记》写于 1903 年到 1906 年,初在《绣像小说》半月刊连载,至第十三回因故中止,1906 年在《天津日日新闻》重新连载,直至续集第十四回方止原署鸿都百炼生1906 年初编二十回单行本问世,1935 年续篇前六回也有了单行本据刘鹗《乙巳日记》 ,1905 年他尚在写作续集的第十六回,知续集至少该有十六回,但除了一个九回剪报使我们了解了续集七、八、九回的情况外,由于《天津日日新闻》各馆无藏,其他回的内容已经难以寻觅了在《自叙》里,刘鹗称自己的作品是对“棋局已残,吾人将老”的腐朽社会和家国身世的“哭泣” ,表现了他对文学和文人情思的深刻品味,也是我们理解他作品的一个导向。

      作品的主人公叫铁英,号补残,人称老残 “老残”二字显然就是“棋局已残,吾人将老”的意思,名号已见“哭泣” 从他博学多能,智慧干练而又多愁善感的情形来看,老残显然就是作者的化身,书中其他人物亦多有原型,作者意欲借此抒写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怒所悲,以及他补此残世的所作所为老残是个江湖游医,作者让我们跟着他的游踪,看到了清末山东一带黄河岸边人民的深重痛苦和灾难,对施暴政于民的酷吏和置民于水火的昏官给予严厉的谴责作者目光锐利之处在于,他并不人云亦云地去骂那些贪赃枉法的贪官,而是塑造出几个貌似廉洁贤明的清官和昏官的典型形象他告诉读者:“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 , “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 ”(第十六回原评)玉贤是个“能吏” ,他署理曹州府, “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遗的景象” ,深得上司赏识,因而被破格补曹州知府原来他的衙门前面有十二个站笼, “天天不得空” , “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 ”于家父子因与强盗结仇,强盗栽赃相害,玉贤不审真情,就把父子三个活活站死。

      杂货铺老板的独生儿子酒后说了几句玉大人糊涂,被暗探听见,抓进衙门, “大人坐堂,只骂了一句,说:‘你这东西谣言惑众,还了得吗!’站起站笼,不到两天就站死了 ”相反,于家父子死后抓到了栽赃的真强盗,却都放了当玉贤手下人为于家父子求情时,玉贤宣布了他的断案逻辑:“你会慈悲于学礼,你就不会慈悲你主人吗?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俗话说得好, ‘斩草要除根’ ,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样草菅人命的残忍吏治下,路不拾遗的景象背后,是千千万万家庭的血泪,站笼里有“九分半”是无辜的冤魂,真强盗其实仍逍遥法外正是, “大凡酷吏的政治,外面都是好看的 ”(第三回)而里面呢!对这样的酷吏,老残恨得怒发冲冠,愤然题诗于壁, “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 ”“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刚弼是个“清官” ,而他的可恨比玉贤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能够拒收巨额贿赂,但这种“清廉”竟成了他可以任意滥杀无辜的理由,很多良民就这样成了他的刀下鬼一次他受命去清河县审理一桩十三条人命的大案,被告人家因胆怯而送六千两巨额银票求情,他竟据此臆断毒死人命者必是被告,方肯出此大钱买命,于是一再严刑拷逼,终于屈打成招,造成一个巨大冤案,叫作“六千金买得凌迟罪” ,真是千古奇冤!如此“清官”的红顶子,真是人血染成!宫保在作者笔下像是一个求贤若渴、从善如流、举贤授能的封疆大吏,然而就是他赏识玉贤“办强盗办得好”而使之破格补升知府,刚弼也正是他手下的干员,更是他治黄失策造成两岸十几万百姓家破人亡,惨不忍述。

      寥寥几笔,这个害国害民、昏庸可恶的巡抚大人,就被揭开了真面玉贤、刚弼和宫保,这是刘鹗为中国小说艺术世界中反面人物画廊提供的三个难得的新艺术形象老残是个摇铃江湖的游医,却并非寻常“看客” ,而是一个道德智慧文章都远在那些官吏之上的清高文士他对挣扎于水深火热的平民百姓时常一洒痛泪,而对玉贤、刚弼一流则嫉恶如仇他一路行医治病,并查访民情,揭露酷虐吏治,还为治理黄患贡献智慧,以实际行动救人救世刚弼制造冤案时,他挺身而出,上书明事,请宫保另派人来审案,并当堂救下无辜,之后又不辞劳苦明查私访,巧妙破案,还使只不过是吃了“千里醉”而假死的十三条人命起死回生起死回生的情节有点玄乎,但老残救人救世的心情却是真诚的他不仅以自己的力量对社会痼疾实施局部疗治,他还希图找到整个国家的富强之路在小说第一回,作者以一梦象征性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危难状况那是一艘挣扎在险风急浪中的破船,船上有四种人,一种是走“太平洋”惯了而遇风浪就张惶失措的船主,一种是鼓动造反而“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 ,一种是不管死活仍在搜括乘客的一帮下等水手,剩下的就是任风浪颠簸的愚昧乘客了老残观之焦急万分,急忙驾渔艇追上破船,向船主送上罗盘和纪限仪,以拯救破船出此险境。

      但是满船人回报的却是“汉奸”的骂声,还一起动手砸沉了他们的小渔艇这个梦形象地展示了刘鹗对当时中国危急状况的认识和忧虑,也寓入了他致力于救国富民而不被理解的孤独和悲哀《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是突出的人们首先容易注意到的是它的描写功夫,无论状物、写景、叙事,都能历历如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千佛山、大明湖的景致,白妞说书,桃花山月下夜行,玙姑、黄子龙们弹琴鼓瑟,都能把读者带进迷人的艺术境界,有品味不尽之妙造语清新明洁,朴素而生动,是描写臻于妙境的重要原因,其中“白妞说书”和“弹琴鼓瑟”二段,显然吸取了韩愈《听颖师弹琴》 、白居易《琵琶行》 、李贺《箜篌引》的传统艺术营养,成为最受称道的篇章《老残游记》的心理分析也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平作者能够深入人物的深邃心灵,用贴切的语言传达出规定情境中人物的内心曲折隐微比如老残题“血染顶珠红”诗于壁之后,作者写道:饭后,那雪越发下得大了,站在房门口朝外一看,只见大小树枝,仿佛都用簇新的棉花裹着似的树上有几只老鸦,缩着颈项避寒,不住的抖擞翎毛,怕雪堆在身上又见许多麻雀儿, 躲在屋檐底下,也把头缩着怕冷,其饥寒之状殊觉可悯因想:“ 这 些鸟雀,无非靠着草木上 结的 实,并些小虫 蚁儿充饥度命。

      现在各样虫蚁自然是都入蛰见不着的了就是那草木之 实, 经这雪一盖,那里还有呢?倘若明天晴了,雪略为化一化,西北风一吹,雪又变做了冰,仍然是找不着, 岂不要饿到明春吗?” 想到这 里,觉得替这些鸟雀愁苦的受不得,转念又想:“这些鸟雀虽然冻饿,却没有人放枪伤 害他,又没有什么网 罗来捉他,不过暂时饥寒,撑到明年开春,便快活不尽了若像这曹州府的百姓呢,近几年的年岁也就很不好又有 这们 一个酷虐的父母官,动不动就捉了去当强盗待,用站笼站杀,吓的连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于 饥寒之外,又多一层惧怕,岂不比这鸟雀还要苦吗?”想到这里,不觉落下泪来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仿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想到此处,不觉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刻将玉贤杀掉,方出心头之恨这一段文字层次清晰地描述了老残的一段心理活动,先是观赏雪景,继之为老鸦麻雀动了怜悯,又由鸟及人,人鸟相较,人尚不及雪中寒雀还有点“言论自由的乐趣” ,于是悲而转怒,恨不能立刻去杀掉那个酷虐的“父母官”这段描写动人地体现了作者“以小说代哭泣”的文学思想,是塑造老残形象的重要文字在《老残游记续编》中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所讲的自己的恋爱故事,虽主旨在阐扬如何体真悟道的佛理,但所述恋爱过程中心理活动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形,很长的一大段自述隐微,则生动地分析了一个尼姑在追求爱情时所遭遇的种种现实困难和心理障碍。

      这说明刘鹗在小说中进行人物心理的分析和描述的技艺,已经攀上了很高的艺术境地《老残游记》以老残的游踪作为叙事角,又常用对话倒叙故事,显得比较开放自由,中间申子平去桃花山访贤一段故事,申子平代替了老残作为叙事的视角,与书名有些相违,但其中有些片断却写得比较精彩作品结构不太紧凑,人物之间和情节之间的整体联系不足,如“白妞说书”一段虽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描写才能,却是作品中与主题无甚关联因而显得有些游离的情节,这可能是连载小说造成的艺术缺陷 《老残游记》还显露出不少受新文化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小说新因素,英国人注意到作品中“包含了夏洛克·福尔摩斯式的故事” (《大英百科全书》 ) ,提醒我们应注意这些新信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