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从何而来Word版.doc
7页天才儿童”从何而来 心理学上有著名的弗林效应: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人的平均智商在以每十年2至3分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个分数还在持续爬升中难怪有人感慨,这一代的孩子长大了,跟我们大概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我们是人类1.0,他们就是人类2.0 但即使在“人类2.0”中,佳童也是与众不同的他的父亲告诉我,这个孩子从出生以后不久就显露出了一些与常人不同的地方,比如对符号特别敏感,尤其是数字和字母他对别的玩具不感兴趣,只喜欢一直抠地垫上的数字,不到1岁就认识了全部的数字,不到3岁已经会包括负数在内的四则运算他们被称为天才儿童,也叫“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的三个特征 国际上对“超常儿童”的一般定义,是指一个孩子在很小的年纪,比如10岁以前就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几乎成年人的水平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呈指数级增长,是在正常人群中不可能看到的爆炸比如有的孩子3岁就会阅读,有的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种经验转化成数学题,当同龄人还在学加减乘除的时候,他已经在学代数了有的孩子5岁就已经能画得极逼真,或者4岁就能像成年音乐家一样演奏音乐 推荐精选 为了筛选出超常儿童,在新加坡,小学生的父母会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收到政府通知,邀请他们参与超常教育项目的考试,包括数学、英语和“一般能力”。
1%的孩子会被筛选出来,如果父母同意,他们将参加由政府主持的针对超常儿童的特殊课程 新加坡的方法代表了超常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以智商测试作为鉴别超常儿童的严格阈值 事实上,智商测试目前仍然是评测超常儿童最常规的手段一孩子智商达到130以上,通常就被认为是超常儿童,这些孩子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是2%~3%只有1%的孩子智商达到140智商达到160以上的孩子则更少,大概百万分之一 波士顿大学心理系教授艾伦?维纳,是美国研究超常儿童的权威专家之一她认为,无论在哪个领域,学术、艺术或者体育,超常儿童都表现出三个共同特征 第一,早熟无论是语言、数学、音乐、绘画、空间、机械、运动以及与领导力,甚至道德相关的能力,超常儿童都比普通儿童更早到达一定的发展阶段,他们学得更容易、更快,能到达普通儿童永远无法到达的水平 第二,自学他们的学习很少需要成年人的辅助,而经常是自学他们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们是有创造力的不过,这种创造力是小c:他们会以新的方式做出发现、解决问题而大C则是指变革整个领域的能力,就像达尔文以进化论变革了生物学,毕加索以立体主义改变了绘画只有工作了10年以上的成年人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超常儿童是不具备大C的能力的 推荐精选 第三,强烈的动机对于他的才华所在的领域,他们有着近乎偏执的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动力这些不是被父母逼着刻苦用功的孩子,他们的动力来自内在,他们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磨炼自己的技艺,长时间地沉浸其中,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你无法逼迫一个普通的孩子花几个小时读谱或者做数学题,但你无法将这些孩子与他们热爱的乐器、电脑或者速写本分开除此之外,他们往往更内向,更愿意独处,因为需要时间磨炼他们的才华,他们通常也比同龄人能更好地处理孤独 天才只是起点比其他人高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说:“在中国,关于超常教育最大、也最危险的误解就是,通过超常教育,可以把一个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但是很显然,超常儿童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两年前,俄亥俄州心理学家Joanne Ruthsatz分析了18个超常儿童―――5个艺术、8个音乐、5个数学,发现他们之间的共性既不是智商(他们的智商从100到147之间不等),也不是训练时间,而是强大的工作记忆能力推荐精选―――一种涉及复杂心理任务,包括问题解决、语言理解等的认知系统这位心理学家还认为天才儿童与自闭症儿童之间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他们有相似的基因,却没有表现出缺陷,也许是有一种基因变异阻止了这个过程 但是,过去几十年来,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似乎更倾向于认为,真正的天才是由后天努力造就的比如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指“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个定律其实最早是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和威廉?蔡斯在研究国际象棋大师的成长时总结出来的―――在国际象棋领域达到最高水平至少需要10年苦功后来,佛罗里达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艾瑞克森将这项研究扩展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医药、写作、音乐、艺术、数学、运动等 他们的结论是,任何领域内的高超技能都是在超过10年且不少于1万小时的训练下获得的(也就是每天三个小时),无论是令人赞叹的小提琴演奏家还是另辟蹊径的物理学家在达到一万小时之前,没有人能在某一个领域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在这一派的心理学家看来,根本没有天生我才这回事任何领域的天才都是目标指向的艰苦训练,所谓“刻意练习”(指针对某领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练习)的结果 推荐精选 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在成为专家的道路上,某些人要比另外一些人花费更多的刻意练习。
最好的证据来自认知心理学家Fernand Gobet和Guillermo Campitelli对国际象棋棋手的研究他们发现,对不同的人来说,达到国际象棋的最高水平,所需的刻意练习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人需要3000个小时,有人需要2万个小时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神奇数字 换句话说,天赋与努力、动机之间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智商并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极限,相反,它是我们的起点只不过有些人的起点确实比其他人更高而已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