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doc
3页维也纳体系形成的背景——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元朝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体系的目的—— 恩格斯:“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的紧逼起来以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开了一次大会,以便分配赃物和资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势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和卖出,被分割和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怎样的体系?—— 组成神圣同盟的俄普奥三国为什么要互相救援?为了镇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他们所谓的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又指的是什么?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圣同盟演变为四国同盟,目标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但是1818法国也加入了同盟,显然同盟目的不仅为了防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为了镇压欧洲革命乃至世界革命 维也纳会议形成的过程—— 1814.5第一次巴黎和约中第32条:“所有参战国各派全权代表,将出席在维也纳举行的全体会议,决定本约条款所必须补充的各项安排 1814.9会议在由英、俄、普、奥主持下召开。
会议中的暗流汹涌,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像要建立一个由奥地利发挥核心作用的德意志联邦和向意大利扩张;英国的首相卡斯尔雷则是想要如何恢复欧洲军事和抑制俄国的向西扩张;俄国的亚历山大一世有着想要吞并波兰的野心;普鲁士德威廉三世则想要得到萨克森;法国的外交部长塔列朗努力使法国的利益损失降至最低 维也纳体系的特点—— 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以后的欧洲,建立起多极的政治均势,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及协调 1.均势原则 刘达人和王卓然主编《外交大辞典》:维也纳会议上草拟的“均势”定义——均势是一种权利、利益和强权三者之化合欧洲列强运用均势可达到3个目的: *一强或数强不至于称霸欧洲大陆 *一占有国或其权力被人承认之国家,不至于受其他反复无常之强国或数强国之威胁 *为维持已定的秩序,各国不至于长期受行将开战或以开战之国家的挑战此项原则是以维护欧洲之宁静与安全,是故意扰乱着减少侥幸成功之机会 2.正统主义 塔列朗:“我什么也不要求,可是我给你们带来了重要的东西——神圣的正统原则 *正统原则—恢复和维护1789之前的欧洲君主统治秩序 *补偿原则—根据“正统主义”原则安排欧洲各国疆界,如果领土要求得不到满足,则可用相当领土补偿旧时统治者所受到的损失。
*安全原则—在法国与邻国之间建立安全界限,并在法国与普鲁士、奥地利之间建立“缓冲国”,以阻止法国革命再起 3.欧洲协调 *维也纳均势体系通过国际会议方式建立 *从均势发展趋势看,18世纪以前是维护和平为手段;18世纪以后是共同侵略为积极政策;19世纪是以维持均势达到和平目的 *运作方式来看,17-18世纪是以力量委决定因素;19世纪是以会议为决定因素 *建立欧洲协调机构,维持均势体系和欧洲和平 ?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 1.恢复欧洲旧时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意愿重新划分欧洲版图 2.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地霸主地位 3.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4.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瑞士被定为永久中立国 神圣同盟—— 目的:以“至为神圣的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的名义,宣布维持现状的坚定决心 · 2007-1-3 19:36 · 回复 均应相互在经济、军事及其他方面互相援助”但并不具体严格法律意义,载明缔约国权利和义务的同盟条约 1.缔约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久远,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 2.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
3.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加入 四国同盟—— 这是一个军事同盟,一个有效期为20年的以法国为防范对象的军事同盟 1.缔约国保证必要时候不惜以武力来永久剥夺拿破仑及其家族在法国的统治 2.驻扎在法国的盟军一旦受到法军的攻击和面临法军攻击的威胁,缔约国应该及时提供6万人军队前往镇压 3.定期举行会议,协商各国的共同利益和维持欧洲和平的方法 ? 维也纳体系内在矛盾和外在危机—— 内部和外部的种种矛盾危机可综合为三点:(1)各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众国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2)被压迫民族与俄、奥、普、英等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3)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1.拉美独立运动和《门罗宣言》 背景和起因:1789法国大革命影响;1810以后西班牙国内2次资产阶级革命;西属拉美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 欧洲列强干涉的原因:视之为对维也纳正统秩序的挑战;敌视拉美独立政权的共和政体;趁机扩大拉美市场和掠取西属拉美殖民地 英国的反干涉政策:因为它在中南美洲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它与神圣同盟的分歧加剧,要求美国与英国共同表明反对同盟干涉拉美独立的态度,企图借助美国抵制俄罗斯等国向美洲的扩张 《门罗宣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人不干预欧洲的事务,欧洲人也不准干预美洲的事务。
宣布任何欧洲强国都不得干涉南北美洲事务明确地向欧洲旧大陆宣告,美洲将在拉丁美洲取代旧欧洲殖民主义者 2.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反对专制统治-1820西班牙起义;1830法国七月革命 *民族独立战争-1821希腊民族解放战争;1830比利时民族独立战争 *资产阶级改革-1832英国议会改革 3.东方问题 恩格斯:“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 起源于奥斯曼土耳其的衰落,本质是列强对其的侵略和掠夺 为什么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牵涉到领土均势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 从1821希腊民族独立战争,俄国被列强瓜葛;1829俄国与土耳其签订《亚得里亚堡和约〉破坏了大国均势状态;1841《伦敦海峡公约》明确定下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条海峡置于共管地位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1.1848欧洲革命??? 从那不勒斯蔓延到巴黎,又从巴黎横扫了欧洲半数国家的首都,其任务是在欧洲各国国内继续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国际上则摧毁了1815维也纳体系 2.克里米亚战争?? 沙俄与英法之间在近东争霸,尤其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两条海峡控制权的斗争 经历了这两种大的时间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的瓦解。
? 维也纳体系的评价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巴黎合约和最后议定书改变欧洲政治地图,建立了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为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政治军事力量的平衡,使大国间大体形成了一种领土均势 2.会议所追求的力量平衡(均势),只是在大国之间谋取力量对比的大致平衡,而非绝对的平衡平衡和均势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长远来看,不平衡才是绝对的,力量对比是在变化的,因此才有大国间的兴衰更替均势不可能导致和平,现实的国际政治中,国家追求的不是均势,而是权利的优势 3.主张恢复均势的是复辟派,他们承袭18世纪王朝外交的伎俩,把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看作国际关系原则,忽视正在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划分土地同时未有考虑人民的愿望 4.维也纳均势体系是欧洲列强瓜分拿破仑帝国的遗产,恢复欧洲封建秩序而互相勾结,彼此妥协的产物他们经常运用欧洲协调作为一种虚伪的手法,来掩盖大国之间的相互嫉妒和仇恨但毕竟妥协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争夺是绝对的、永久的;一旦利害转变,时过境迁,敌友改观,协调一致的原则就会遭到破坏 5.结束了十几年来的拿破仑战争,带来了较长期的和平事端所开创的国际会议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客观上再一个较长期皮棉了中世纪以来无休止的战争,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