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市郊农家乐大有前途-从沥江模式说起.docx
6页发展市郊农家乐大有前途从“沥江模式”说起 文/丁翔农家乐是农民致富的捷径上海的农家乐产业是从胡锦涛同志在2009年到崇明县视察后,提出“农家乐很有前途”的指示精神后,蓬勃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上海市政府将发展农家乐产业作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作为农民就近劳动致富的民生工程后,加大政府的产业财政投入,发展更为迅猛到2013年止,已经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农家乐,达到了260多户,而由当地政府重点投入的,为扶持当地农家乐产业整体发展的农业旅游观光园区也达到了10多家,而且规模多在300亩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一千多亩农田上海农家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农家乐产业的兴起,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了一条很便利的捷径同时,也为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量市民郊游度假休闲,搭建了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平台假日经济、周未经济,在上海郊区的农家乐产业中,逐步显示出它的旺盛生命力和快捷的乐趣不可否认,农家乐是城市旅游的很好补充,更是大城市休闲的亮丽景观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旅游品质的相对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尤其是对食品生产的原生态, 日益关注,相对而言,地道的农家乐产业的整体要求,也在向原生态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于目前的依靠采购获取食材的农家乐,兴趣越来越低而对那些始终坚持自产自销自制的农家乐非常钟情他们认为:什么叫农家乐?真正的农家乐,就是像过去农村那样,在自家自留地里种菜、拣菜,在自己家烧菜,吃的白米饭也是自己家里的米囤里淘出来的这样的农家乐就是真正的原生态,才是称得上合格的农家乐而现在大多数农家乐用从外面农贸市场采购来的荤素食材,烧制烹饪招待城里人,这样的农家菜很难保障食品安全而城市里的饭店、酒店搞的农家乐,更是失去了原汁原味我们大老远从城市中心赶到乡下来,如果还吃不到就地取材的农家菜,还不如待在城市的饭店里,吃上一顿,免得还要花上车马费城市游客的抱怨,不无道理因为刚开始提出农家乐产业时,就是要求当地农民在自家屋里,烧出自己家自留地的蔬菜,招待城市里的游客这样的农家乐才是真正含义上的农家乐因为城市里的人品尝到了纯正的农村菜肴,乡下农民也从中获得了一份收益双方都在快乐中度过一整天这样的农家乐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而现在搞成像城里的饭店, “变味”是不可避免的再有相当数量的农家乐服务水平低下,饭菜质量平常,影响了客源的持续增长,产业化程度不高, “假日经济”、“周末经济”不明显。
而有些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园区单靠政府财政的扶持过日子,也处于入不敷出的被动境地特别是一些靠政府投资兴建的农业观光园区,变成了一个地方公园,市场化运作十分缺乏,连那里的负责人也靠行政手段来配置这样的农家乐产业园区很难成为产业,也很难解决农民就业、致富问题市郊的农家乐产业应是高品位的度假胜地上海正在建设国际著名旅游城市,而郊区的农家乐应该是这个旅游城市的有力补充和当然度假胜地,更是国际旅游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的农家乐随着上海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应该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整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业态品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继续按照农家乐原来的面貌,进行全方位打造特别是对一些经营能力不强,产业的程度不高,规模又不成比例的农家乐,应该逐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有效的兼并、整合,尤其是政府财政扶持更要在效益规模上进行针对性强的倾斜而现有的一些成功典型,可以作为“模式”,进行高品质的引导、复制,这是构筑上海郊区农家乐产业本来面貌,增强与城市餐饮业差异化竞争,改变目前市场化程度不高, “假日经济、周末经济”不明显的必经之路沥江的纯正农[来自www.lW5U.coM]家乐嘉定区娄塘镇(原为朱桥镇沥江村)的沥江农果园,是在五年前由当地政府为解决农民动迁问题而专门开办的一个种植各种果树为主的农果园。
面积多达一千多亩还留下了十多幢农民住宅仓库、场地政府在适当投资,疏通河道、沟渠,铺设道路后,交给了浙江宁波的一个靠销售农副产品起家的“农民老板”经营这个叫沈维高的“农民老板”,在获得政府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财政扶持承诺后,对1000多亩农田进行了重新布局规划自己投资上千万元后,使原来杂草丛生、沟渠堵塞、河道不通的农村旧面貌,变成了农田整齐划一,道路宽阔通畅,沟渠明亮清爽,河道水流扬波尤其是从农家乐旅游的高度出发,在水田旁建设了长达千米的“田野长廊”,在岸边搭建了吃饭喝茶的凉亭,甚至在远处的田岸上安装了几组“田头扩音器”让从城市里来的游客,坐在田野长廊、凉亭里,听着从田间飘来的悠雅轻音乐,欣赏着田园风光,休闲度假的别样乐趣油然而生,对沥江情有独钟了有人情不自禁地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农家乐味道而让游客对沥江农家乐味道赞不绝口的是这里的农家菜食料,百分之一百都来自沥江的自有产品据调查,沥江农果园在开建时就确定了一条原则,以后在沥江农家菜的所有农副产品,供应给游客品尝或者卖出,也百分之一百都出自沥江园内,不允许对外采购一份食材,以真正体现百分之一百的农家乐沥江总经理韩吉涛说,我们沥江农果园虽然是规模型很强的农家乐,但是,农家菜就是产自沥江的每一寸土地。
这才是农家乐的本来面貌和经营性质否则,就叫饭店、酒店了,称农家乐就没有现实意义了据了解,现有的沥江农果园,种植水稻、麦子、油菜、蔬菜的农田达到500多亩,种植各种果树的也有200多亩,还有100多亩用作饲养猪、牛、羊、鸡、[来自www.lw5u.Com]鸭、鹅、鸽棚舍搭建市郊最大的一个鸭棚达1万多平方米,就在沥江如此的全面种、养规模,基本上解决了游客来沥江休闲的供应量特别是鸡、鸭、鹅、鸽和猪、牛、羊的饲养量,有时还可以打包出售给游客,甚至一些高档次市中心宾馆、酒店而大量的畜禽粪便,沥江也有专门的人负责对这些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后,全部用作各类农作物的上等农家肥,进行土质的培育和产品的营养如此的良性循环,是对农产品的质量又产生了一种久违的原味有许多游客在品尝了沥江的白斩鸡、红烧肉后都说,又吃到了妈妈时代的滋味原汁原味的农产品烹饪,更让沥江成为上海市民特别追寻其踪迹的郊游胜地沥江的原生态,原味农家菜,经媒体宣传后,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受到许多公司白领们的青睐自2013年以来,每逢黄金周、周末等节假日,前往沥江品尝纯正农家菜的自驾族一批接一批,热闹非凡,人们一致评价:政府应对这样的纯正农家乐,要大力扶持,让它快速成长,成为市民旅游享受真正农家乐的胜地。
今年,沥江又投入巨资,进行食品烹饪调味品的自制试验如果一旦成功,在沥江农果园从所有食材到调味品,都是自产自制自用自销,所有食品没有一丝一毫的添加剂成分,过去纯正的农家菜,将在这里重新复原一新让所有来沥江游玩的游客,实现真正品尝农家菜味道的愿望农家乐真正是其乐无穷沥江模式”可以复制人们为什么对沥江的纯正农家味如此热衷,归根到底就是人们对目前的食品安全,心有疑虑尤其对一些经过加工后的农产品以及调味品,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完的怀疑心态然而,人要生存下去,以食为天不吃不行,吃了又不行如何来改变这种不正常状况?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外,市民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也要不断强化尤其是在外出休闲旅游途中,寻找一块值得信赖的食品安全胜地,是十分必要的由此而诞生的沥江农果园,原汁原味的自产自制自销食材,就是游客郊游品尝农家乐的不二胜地了那么, “沥江的原生态模式,可否在市郊农家乐产业中复制呢?”回答是肯定的依据上海市区二级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和当前市郊农家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完全有条件进行典型化的复制所谓的“典型化”,就是指有些农家乐没有土地,纯然是一家农民饭店,复制沥江模式有难度那么进行规模化、市场化的复制完全有可能,条件也成熟。
特别是一些自有农田在200亩,甚至在500-1000亩左右的,完全有条件进行复制由此,政府应该对一些市场化效益不明显的农家乐园地,进行整合这一条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是难以复制“沥江模式”的政府在推动“沥江模式”的过程中,要加大规范化的管理,制定一些相应的条件和规定对自愿整合、复制的农家乐,要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复制过程中的道路修建扩宽和河道、沟渠疏通方面,要通过交通、水务、环保等部门,进行反复协调尤其在交通方面要疏通公交部门关系,争取在规模化复制点,设立公交车站,为聚集城市人气服务同时,对那些政府投资开办的农业观光园区,更应列为复制“沥江模式”的典范让这些农业旅游观光园区成为发展农家乐的榜样力量这样,经过几年的整合、复制,上海郊区农家乐的数量可能相对略减,但是,规模和品质是一流的,走在全国之前而其品质更有代表性农家乐复原本来面貌的时间已不远了只有这样,农家乐才有纯正的味道,才能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包括市郊大型居住区和城镇居民建设上海著名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才能符合国际惯例,放出异彩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