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前教育专业 浅析家园结合开展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7830350
  • 上传时间:2021-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家园结合开展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是人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教育程度直接关系着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幼儿的主要教育场所是家庭和幼儿园,家庭和幼儿园必须承担起幼儿教育的重大责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开展对幼儿的良好教育目前,幼儿园已经在逐步探索“家园结合”的教育方式,共同针对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良好的教育,并且已经收到了初步成效,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文就将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表现的差异进行阐述,分析学前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家园合作模式下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养成对策,希望对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关键词: 家园结合 学前儿童 行为习惯 目 录一、 引言 1二、 学前儿童行为习惯表现的差异 22.1 幼儿园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 22.2 家庭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 2三、 学前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3四、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4五、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55.1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55.1.1 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家长参与度和主动性 55.1.2 提升活动吸引力,促进家长育儿能力的提升 55.2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 65.2.1 建立家园合作联系表 65.2.2 开辟家长信箱 6结论 7参考文献 8浅析家园结合开展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 引言《3-6岁幼儿发展指南》对幼儿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还指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光在幼儿园里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也必须参与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中来。

      同时,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必须保持步调一致,即二者的培养目的、培养方向要一致,共同确保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合作”的方式就是良好的培养尝试,幼儿园要多于幼儿家长沟通,宣传“家园合作”培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家长参与到其中,二者采取多种方式,互相沟通,共同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学前儿童行为习惯表现的差异大多数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会出现表现差异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学前儿童所处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同一个学前儿童可能呈现出丝毫不同的行为习惯表现,带给老师和家长错误的印象,从而让老师或者家长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的表现做出不一样的评价,从而影响家长和老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而使用的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行为习惯的表现主要如下所述2.1 幼儿园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大多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行为习惯表现较为优异,受到老师的认可在礼仪方面,大多数幼儿都能够做到看见老师主动问好,主动向幼儿园同学问好,在离开幼儿园时也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说再见,显得十分有礼貌在日常生活方面,幼儿也能遵照老师的要求,饭前便后认真洗手,饭后漱口,在他人睡觉时保持安静,不打扰其他同学正常休息。

      在自立能力方面,幼儿能够独立穿脱衣服,独立打饭和吃饭,独立完成系鞋带等一系列个人的事情,不麻烦老师和同学在公共事务参与上,幼儿能够参与幼儿园内的班级卫生打扫,完成擦桌子、抬凳子等劳动任务这是老师教育和同学监督的共同作用之下表现出来的结果2.2 家庭中幼儿行为习惯的表现大多数学前儿童在家庭里的行为习惯表现则较为差劲,这与家庭教育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仍然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宠爱十分严重,因此幼儿在家里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这行为习惯甚至可能带到家庭之外在礼仪方面,幼儿对待父母十分蛮横,对待客人缺乏应有的礼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我行我素,不按时吃饭,卫生习惯较差,经常因为玩闹声音较大而影响邻居在自立能力方面,幼儿不能自主做基本的事情,包括穿衣吃饭,都需要父母帮忙在家庭事务当中,幼儿从不参与家务工作,家长还需要不停地为幼儿收拾杂物这类幼儿在家庭中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很容易带到幼儿园中,不利于幼儿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幼儿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 学前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也有提到,幼儿教育中要重视幼儿爱好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在孩子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要注重培养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着重强调了在幼儿教育中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写过传记,有学者曾经集中分析过名人传记,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几乎没有一位名人在儿童早期未曾获得良好的教养这个结论进一步突出了习惯培养在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幼儿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其实在幼儿六岁以前,他们的自主性就已经开始萌芽,在这个阶段独立活动能力逐步增强,肢体活动也慢慢变得平衡、准确和灵活,这段时期是幼儿形成基本技能和学习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对某些行为不自觉地进行反复练习,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积累各种习惯的过程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或家长没有关注到幼儿的行为,也没有对相关行为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放任自流,就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不良习惯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使幼儿一生受益。

      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能伴随人的一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意味着将来的个人素质也能够保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异常优秀,一般来说,这个人长大以后也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个人素质是全民素质的基础,如果每个人都注重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那么全民素质也将随之提高,凡事积少成多,从小做起,要发展全民素质就要必须从幼儿教育开始抓起 四、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提起“习惯养的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这显而易见的表明了习惯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惯量的储蓄,经过自身良好习惯的培养,才能激发出人体最大的潜能父母要从小重视起孩子的习惯培养方案,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注重培养孩子对自我行为的有效认知,帮助孩子在三观未成熟之前建立良好的行为框架,让他们从潜意识上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极为重要,这能让孩子能终生受益,一辈子健康成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关键。

      有些家长也许不太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但仔细看来如果孩子在幼儿期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将影响幼儿以后的正常社会交往例如,幼儿生活习惯不好,将直接影响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水平若是运动习惯不好,在日常活动锻炼中就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若是幼儿学习习惯不好,就会导致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反之,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在幼儿期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极其容易受外界影响学前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帮助其塑造优秀行为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身边环境是十分敏感的,他们更加愿意听从大人的指导,对模仿大人的行为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在这阶段经过良好的外界刺激和教育,能够让幼儿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行为组织意向,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幼儿时期培养的行为习惯无论好坏,都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惯性作用幼儿能与伙伴小玩耍、不争夺玩具、不骂人、不打人、能够关心伙伴父母,就是他们在这阶段最重要培养的性格习惯幼儿从小受父母、教师的影响,他们能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并力所能及的为他人服务,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爱劳动的行为基础。

      良好的习惯自然能成为幼儿日常活动的行为标准,从小养成习惯并不困难,若到了成年阶段想要改正其不良习惯就是十分不容易的,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家庭幼儿培养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早培养于晚督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作为家长要在幼儿的学习期培养好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5.1 家园合作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5.1.1 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家长参与度和主动性家长和教师是不同场所内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主要责任人,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但由于教师和家长所处立场、角度的不同,常容易因为教育幼儿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受阻这种矛盾对于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十分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方式而幼儿园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主动积极承担起联系家长,和家长建立良好沟通的责任教师要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家长参与度和主动性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了解自身的责任,真正参与到家长参与度与主动性的提升工作中去。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有关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相关理论,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践教育工作当中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教育幼儿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教师也要了解一定的家庭幼儿教育知识,以便于帮助家长共同进行幼儿的教育工作,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其次,教师要重视与家长沟通的日常工作,与幼儿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要利用现有的手段与幼儿家长积极沟通,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安排过程中要把与家长的合作工作考虑进去,将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留给家长去做在幼儿日常教学工作中把家长教育考虑进去,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协商不同的教育方法总之,教师要保持与幼儿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教师要掌握谈话的艺术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教师在与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对于家长的不妥之处,要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说服家长改正教育幼儿的方法同时,教师向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时要口气适合,有礼貌,耐心听取家长的反馈,对于家长的疑惑给予及时解答,不留余力地投入到幼儿的教育工作当中,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5.1.2 提升活动吸引力,促进家长育儿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在举办亲子活动时,要仔细做好该活动的策划工作,多筹划具有特色的亲子活动,提升幼儿园亲子活动对家长的吸引力,便于教师与家长更好地进行沟通合作。

      幼儿园在策划亲子活动时,还要充分听取幼儿家长的相关意见,对于幼儿家长提出的意见进行仔细研究,认真考虑,对于好的建议给予积极接纳,对于欠妥的意见进行耐心解释,让家长对幼儿园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另外,幼儿园在亲子活动筹划过程中,还要融入提升家长育儿能力的相关内容,让家长在参加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学到育儿的相关知识,从而有利于家长今后在家庭中更好地进行育儿工作这样对于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和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是大有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