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幼儿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策略.doc
5页乡镇幼儿园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策略 刘海君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与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的重视,也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来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利进行有效保障但是,在我国特殊国情的背景下,目前在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入园率低则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不但对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乡镇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低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次提出了提高毛入园率的策略关键词:幼儿园;毛入园率;策略幼儿园学前教育,能够为人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在我国的义务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学前教育一直没有被纳入到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园学前教育基础性、公益化、公共性的本质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由于政府财政部门的投入不足、家长早期教育观念存在误区、乡镇幼儿园分布点少(使很多学生上学路途远)等诸多的原因,都是造成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低的直接原因而如何有效的化解这一社会难题,势必是眼下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必须引起重视的事项1.乡镇幼儿园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低的原因分析1.1政府投入力度不足根据幼儿园类型与性质的不同,国家在办园的成本分担模式上实习了具有针对性的手段,即办园费用主要由国家政府承担,只有一部分费用由家庭承担。
目前,我国在教育经费的支出上相当有限(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2亿元,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4.3%)并且,在这些教育经费中,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以及高等教育的领域之中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而言,政府的投入仅仅在国家教育经费的1.3%,这远远的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3.8%)[1]甚至这些微薄的投入,绝大部分都用于少数城市的公办幼儿园之中,民办幼儿园的入学费用全部由家庭承担(很多家庭在儿童就学的问题上,都会持“就近”的原则而相对于公办幼儿园,在幼儿园的领域中民办幼儿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因此满足就近原则的幼儿园极有可能是民办幼儿园)另外,有着极大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定位并不明确,对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过于的看重,严重的忽视了其基础性与公益性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政府片面的强调幼儿园办学的“社会为主、公办师范”原则,严重的缺乏对民办幼儿园的有效监管与财政投入,使其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院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低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1.2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存在误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对于优质特色幼儿园的迫切追求越来越高,甚至很多家长出现了攀比的心理,这些情况都使得一些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公立幼儿园成为了家长们所追捧的对象。
但是,有限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根本难以满足广大家长的实际需求,这也是导致很多幼儿园毛入园率低的又一个直接原因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正在不断的加强之中,在外来人口不断流入的情况下,本身就极为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将更加的短缺1.3乡镇幼儿园分布点少,部分学生上学“难”在很多乡镇幼儿园中,来自周边各村屯的农村幼儿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距离幼儿园多则十多公里,少则几公里,这就使得这些农村幼儿的家长要通过各种手段(如联系面包车让多名幼儿拼车入园等)来让孩子上学这些手段的实施必定会造成一定的费用,长时间费用的累积必定会成为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也是幼儿园毛入园率低的直接原因之一2.提高幼儿园毛入园率的对策2.1政府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上述内容可知,幼儿园毛入园率低是系统性失衡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就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政府所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新建、扩建、改建工作,不但要在幼儿园的总量上得到增加,也必须保证教育的质量,这才能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作为政府,需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遵循实际的规律,通过系统的设计、投入的增大等来有效的解决问题。
同时,发展学前教育,要长期性投入,避免出现建设劲头足而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出现2.2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体制系统首先,在办学的体制上,学前教育需要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保证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需要对办园的主体进行不断的丰富,以此来满足如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其次,在幼儿园的监督体制上,应该建立与完善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估标准,着力的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责制度,将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与规划等作为考核的指标来对各级政府以及相应的学前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与监督,并且将考核的结果公布于社会之中[2]通过这样的过程,俨然将有效的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工作责任心及积极性,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前教育的工作之上,从而让学前教育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毛入园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2.3资助、扶持弱势群体,促使学前教育公平化发展作为教育公平的起点,学前教育的公平即是让每一位进行学前教育的儿童都享有公平的受教机会,这种公平性是由教育的公益性与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3]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促进教育公平是被摆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之上其中,对学前弱势群体的优先、优惠政策进行了特别的规定,以此来保证这些群体能够有着良好的教育开端。
首先,对公共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需要逐渐的向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倾斜,通过让贫困地区的幼儿普遍接受学前教育来有效的弥补环境当中的不利因素其次,健全、完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区应该结合自身在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发展的情况来逐步的对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子女进行学前教育的资助同时,对于那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对他们的学前教育进行优先的保证近年来,各个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探索,也积累到了一定的经验比如根据幼儿园招收贫困家庭儿童的数量与比例来给予他们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以及相应的生活补助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我国学前教育正在走向全面公平化的发展之路2.4科学引导家长对幼儿园进行选择幼儿教育,其教育的核心内容即是游戏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一种能够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自由、放松的氛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将眼光放在那些知名度较高的幼儿园上真正的科学化选择方式即是:首先不要认为公办的与价格贵的就是最好的,要根据自身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其次,一定要选择离家近的,这不但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还能着实的减少孩子们因路途遥远而发生的事故风险率3.结语总之,通过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实施来从根本上缓解幼儿园毛入园率低的问题,不但是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的根本,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服务水平的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促进学前教育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1]罗夕.我国幼儿园“入园难”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2]刘玉侠,胡淑玲.“入园难”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对策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124-126.[3]刘鸿智.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的成因与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