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寓言故事(表里篇).doc

46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51440129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0.05K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寓言故事表里篇编栅栏选料最难  历史上的君王大都爱马,无论是征战、游猎时的胯下坐骑,还是辎重、农事上的役用,都需要慓悍精良的骏马   有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马棚里的大小诸事,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在养马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都不是轻松的事!可是在君王面前,一个养马人又怎好随意叫苦呢?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为答道:“从前我也当过马夫,依我之见,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杂你若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难以启用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管仲虽然说的是编栅栏建马棚的事,但其用意是在提醒齐桓公,要把选料与兴社稷用人联系起来,在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永远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抱瓮老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旅游他在返回晋国经过汉水南边时,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菜园里的蔬菜浇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条渠道,一直通到井边老人抱着一个大水罐,从井里汲水水沿着渠道一直流到菜园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虽然他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工效却很低   于是,子贡走过去对老人说:“老人家,现在有一种机械,用它来浇地,一天可以浇一百畦呢,用不着费很大的力气但工效却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吗?”   浇水的老人抬起头,看了看子贡说:“你说的是什么东西?”   子贡十分认真地对老人说:“将木头砍凿加工,做成一种机械,让它的后面重,前面轻,用它来提水,就像把水从井里连续不断地抽吸出来一样,水流得很快,哗哗地卷起的浪花简直像开水翻滚一样这种机械名字叫做(gao)   浇水的老人听了子贡的话却愤愤然变了脸色他不以为然地讥笑说:“我听师傅说过,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机械,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事情;有投机取巧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投机取巧的思想一个人一旦有了投机取巧的思想,就会丧失纯洁的做人的美德;丧失了纯洁的美德,人就会性情反常;而一个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话,他就会和社会、自然不合拍,成为一个与天地自然社会不相容的人。

      你所说的那一种机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觉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机取巧的事,而做投机取巧的事是很可耻的   子贡听了这个老人的一番话,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难为情地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个抱瓮老人所说的一番道理,看起来有一些逻辑推理的正确性,然而他在机械效用上借题发挥,把刁钻、险恶与机敏、智慧混为一谈的做法则是错误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新事物面前抱残守缺的人,做起事来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还会被后人笑话    庖丁解牛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

      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不材之木  有位工匠名叫匠石,他前往齐国,来到曲辕的地方,看见一株大树生长在土神庙旁这株树的树阴可以遮盖几千头牛;树身有百尺粗,树干高过山头80尺后才有枝叶,可用来造船的旁枝就有十几枝围观这株巨树的人多得像到市场赶集   奇怪的是,匠石竟视而不见,不屑一顾他不住脚地往前赶路徒弟们大开眼界,却不明白师傅的态度,追上匠石问个究竟:“自从我们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学手艺,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好的木材,您为什么一点也不看重它?”   匠石回答:“不要夸这棵树了,它是脆而不坚的树木,造船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制成柱子会被虫蛀,打成器具会毁掉,造门会流出污浆……”匠石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认定它是不能做材料的树木,正因为没有用,所以才长得这么大,有这么长的寿命!   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淳于髡荐贤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个叫淳于髡(kun)的人在一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7名贤士齐宣王当然很高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士感到有点怀疑   于是齐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对他说:“先生,我有一个疑点想问问你我听说,能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找到一位贤人,那么天下的贤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围内能出现一个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可以脚跟挨着脚跟地向你走来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时间里就给我推荐了7位贤人,如此看来,贤人岂不遍地皆是,有点太多了吗?”   淳于髡笑了笑,对齐宣王说:“大王您听我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寻找柴胡、桔梗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的几天,就是几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车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我淳于髡向来与贤士为伍,我的朋友个个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寻求贤士,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士太多了呢?我周围的贤士多得很,岂止这7个人!今后,我还要继续向大王推荐呢。

         淳于髡一番话,使齐宣王茅塞顿开,心服口服看起来,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识别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啊!    坚无用  齐国有一个名叫田仲的人,自命清高,不愿与达官贵人为伍而隐居乡间,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十分明智的   宋国有个叫屈谷的人到田仲那里去见他,对他说:   “我听说过先生的大义,您是不愿仰人鼻息的人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只会种庄稼蔬菜,特别是种葫芦很有方法现在,我有一个大葫芦它不仅坚硬得像石头一般,而且皮非常厚,以致于葫芦里面没有空窍这是我特意留下来的一只大葫芦,我想把它送给您   田仲听后,对屈谷说:   “葫芦嫩的时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时候,它最大的用途就是盛放东西现在你的这个葫芦虽然很大,然而它不仅皮厚,没有空窍,而且坚硬得不能剖开,像这样的葫芦既不能装物,也不能盛酒,我要它有什么用处呢?”   屈谷说:“先生说的对极了,我马上把它扔掉不过先生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您虽然是不仰仗别人而活着,但是您隐居在此,空有满脑子的学问和浑身的本领,却对国家没有一点用处,您同我刚才说的那个大葫芦不是一样的吗?”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不将自己的本领贡献给国家、社会,仅仅只是在那里笑傲山林,就算他有高洁的名声,实质上这种处世之道并不明智。

      到头来,他的智慧与贡献还远不及那位种田的农夫屈谷    识别踢人的马  伯乐是我国古代最善于识别马的人,他擅长相马的名声家喻户晓   有两个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伯乐身边,拜伯乐为师,专门学习相马的本领伯乐将自己识别马的诀窍讲给他们听,同时又带他们四处实践,观察、识别各种各样的马   这一天,伯乐带着这两个人一起到赵简子的马厩里去看马,要他们说出其中爱踢人的马来其中一个人仔细观察了一会儿,指着一匹马说:   “这就是一匹爱踢人的马   另一个人则用手去摸马的屁股他连续摸了三遍,这马依然站在那里,不仅没有踢人,甚至连一点焦躁不安的反应也没有   那个人见马很驯服,觉得很难为情,他以为自己看错了摸马的人见他对自己正确的看法产生了动摇,便对他解释说:“其实你并没有看错这匹马的确是一匹踢人的马我摸它的时候,它没有踢我,是因为这马受了伤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劳损的表现;前腿膝关节肿胀说明这马失过前蹄而马在踢人的时候,通常要举起后腿,这时,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关节受了伤的马难以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来,它也就难以踢人了你善于识别踢人的马,可是却不善于发现马身上的伤痛。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无论是相马、看人,还是判断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情况,注意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