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doc
3页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第26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教案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一批近代新式学校 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订及科举制度废除等史实;了解民国时期著名文学艺术家鲁迅、 郭沫若、茅盾、曹禺、巴金、老舍、徐悲鸿、聂耳、冼星海及其主要成就;指导学生归纳本 课的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编演短剧,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 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 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文艺成就 ,仓U制 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清晰的认识 ,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 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出版业典型代表概况; 近代的文艺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艺术成就新课导入】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相关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促进了我 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的交通、生活习俗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那么 ,还有哪些方面在外来冲击下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 26课的相关内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教师展示以下图片: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给出答案: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教师质疑: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 ,它新在哪里?学生短暂 交流后,以模拟采访形式分角色表演短剧《蔡元培访谈》 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归纳总结新旧学堂的不同点:(1) 新旧学堂创办的目的不同:旧学堂主要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创办新式学堂主要是 为了培养人才,如翻译人才、外交人才、科技军事人才等2) 新旧学堂的教育内容不同:旧学堂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新式学堂除了四书 五经外,还有外语、军事和科技等内容3) 作用和影响不同:旧学堂的教育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人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创办 ,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 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引进和传播 ,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科举制度的沿革:朝代科举制的沿革隋朝开始分科考试,设进士科唐朝科举制得到发展,设武举、殿试北宋改革科举制;殿试成为定制,实行糊名法明清采用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禁锢了人才:清朝末期1905年被废除教师小结、过渡:科举制于1905年被废除,此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实行近代教育,不但培养出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 ,还培养出了许多文学艺术巨匠提出疑问:近代社会,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教师展示 《申报》《大公报》及商务印书馆的照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近代新闻媒体、出版机构的出现如《申报》 、商务印书馆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小组讨论 :发表各自见解二、文学艺术的成就教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片段,展示问题:(1) 说出这两首歌的曲作者,创作背景2) 这两首歌曲有哪些艺术特点?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些歌曲产生于民族危难的抗战时期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设疑:《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 ,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学生欣赏歌曲,思考问题,教师点拨:当前国际社会形势复杂 ,我们国家必须尽快强大 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
20世纪初以后,正值国家多难之秋,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手中的笔作武器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那么,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呢?他们留下了哪些代表作品?指 导学生制作表格人物代表作品鲁迅电狂人UiCX阿Q正传』(子AO曹出文学巴竝炖老舍<胳驼祥子1l小二熬結烟紀供有才仮话、丁玲周7.波齐白石O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