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作品概述.doc
20页编辑本段作品概述 【名称】游山西村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剑南诗稿》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⑤萧鼓:吹萧打鼓 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⑧若许:如果这样 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美酒浑浊不澄, 丰收之年用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 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即将临近, 农家虽衣冠简朴,但古老的习俗却很盛行。
但愿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 能随时拄杖,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陆游像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编辑本段教案参考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5 古诗二首》收录了前四句:(苏教版初三下收录全部)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参①: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而眼前又是一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主要写了诗人做客山村,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参②: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
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路疑无而实用,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这句话的原意是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现比喻在生活中已经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大脑里灵光一现,又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这句话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编辑本段易错说明 很多人弄不明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或“山穷水尽疑无路”,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才是正确的,可以说“山穷水尽”是现代人的误用,“山穷水尽”这个词语应该是出自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目录作品概况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1. 作品注释 2. 作品译文创作背景 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作品概况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1. 作品注释 2. 作品译文创作背景 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展开编辑本段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意图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作品译文 (唐)杜甫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