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课外文言文课件.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我***
  • 文档编号:141501244
  • 上传时间:2020-08-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1.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三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一、文言实词的理解,二、文言语句的翻译,三、文言文内容的把握,四、文言文中心的把握,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注意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应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掌握文言实词的规律 具体地说,文言实词中有以下几类值得我们注意: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词性活用 4、通假字,文言实词的理解,,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一)一词多义 如:去:离开 距离 丢弃 去除 故:原因 所以 特意 原来 1 何不去之 1 两狼之并驱如故 去 2 挈妻子而去之走 故 2 子嗜鱼,何故不受 3似牛乎?去远矣! 3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4去关市之征 4 桓侯故使人问之 已:治愈 停止 已经 完毕 使:派遣 出使 让 假如 使者 1 可以已大风 1使弈秋诲二人弈 已 2 则久已病矣 使 2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3 抄已朗读一遍 3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4 如是者六七始已 4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很多一词多义现象。

      如:“之、然、数、具、食、亡、临、赋、效、属、清、富、形、毒、奇、寻、果、信、专、益、从、道、使、军、易,(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还有不少,如:“是、涕、股、再、延、无论、可以、以为、感激”等等三) 词性活用,1、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神弗福也(用作动词, 赐福 保佑) 登,轼而望之(用作动词,扶住车前的横木) 地履其黄(用作动词,踏着) 课外:有一老父,衣褐(用作动词,穿着) 2、名词、形容词用作状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 课外:罴之状,被发人立(像人一样),通假字,如:坐通座 反通返 知通智 亡通无,带点实词的理解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3、词性活用 4、 通假字,二、文言语句的翻译 翻译文言语句,一般要求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直接影响句子意思的关键词一定要准确翻译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文言句式的知识,如: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1 、予观弈于友人所 弈喻 “于友人所”是介宾短语后置。

      此句在翻译时需调整语序,将介宾短语调整至动词“观”的前面,变为“予于友人所观弈”这样,按顺序逐字翻译为:我在朋友的家里看人下棋 又如: 2 、何不试之以足? 郑人买履 3、 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判断句: 1、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这是一个判断句文言文的判断句往往用“也”来表达了解了这种句式,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翻译了可译为: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又如: 2、此画斗牛也 3、今乃掉尾而斗,谬也牧童指瑕 4、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省略句: 1、( )使( )牧羝(di),羝乳始得归苏武牧羊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省略句首先应将这句话补充为:(单于)使(之)牧羝,羝乳(武)始得归 补充了承上省略的词,这句话就不难翻译了:单于命令苏武放牧公羊,要等公羊生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 又如 2、旬日之间, ( )浸大也;三年之后, ( )如车轮焉纪昌学射 3、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爱,常以( )身随牧童指瑕 被动句: 1、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愚人食盐 这是一个被动句,也是翻译文言文的难点联系上文,可译为:愚人空口吃了很多盐,口味全给败坏了,反而被盐害了这句话中,关键是“为”这个词表示被动。

      理解了这一点,翻译就不成问题了 又如 :2、是法不信于民 释之执法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人笑守株待兔,文言语句的翻译 倒装句:将后置的介宾短语调整到动词 前,然后再翻译 判断句:带“也”字的判断句,可用 “是”或“是的”句式来 翻译 省略句:必须联系上下文补充省略的 成分 被动句:联系上下文确定动作发出的 主动者和接受动作的被动者三、文言文内容的把握 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需要反复阅读,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进行分析和概括例一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此文写了哪两件事?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读懂原文在此基础上,将文章分成两层然后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加以概括 第一件事是:管仲用老马之智跟随老马而得道 第二件事是:隰朋见蚁壤一寸而掘地得水例二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器,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

      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1、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致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2、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3、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从引文看,蒲留仙著聊斋志异笔法超绝的原因有: 1、搜奇说异(广罗奇才或善于积累) 2、归而润色(精心修改) 3、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文言文内容的把握 把握文言文的内容,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需要反复阅读,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进行分析和概括四、文言文中心的把握 把握文章的中心,实际上是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当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体会文章主旨 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出一篇,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犹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多读多写,持之以恒,才能学好语文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鹿畏貙 (chu)(一种形状象狸的小动物),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o)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问题:柳宗元写作此文的用意何在? 通过这个故事批评那些不求自强而只知依靠外力的人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鉴赏 例1、 楚人学舟 (2003年中考题)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例2、 北人食菱 (2004年中考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 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例3、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例1、 楚人学舟,说明他学技术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例2、 北人食菱,说明他不懂装懂,死要面子例3、 愚人食盐,说明他不动脑筋,没有掌握“度”,不懂得“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体会 文章主旨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 从议论句中理解 作者写作意图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鉴赏文言文中心的把握,例1、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一、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孤( 年幼丧父 ) 明(精通 ) 数(几 ) 庐(屋,指书舍) 好(喜欢 ) 笞(用竹鞭子) 打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 没有接受礼物 2、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例2、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一、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托( 托 ) 比( 等到 ) 反( 同“返” ,回家 ) 妻子(妻子和儿女 ) 已 (废弃) 顾(看 ) 二、比较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1、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之:动词,往、到 2、 弃之 之:指代“朋友” 3、四境之内不治 之:助词,的 三、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东张西望而说起别的事来了 2、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如果)整个国家政治不安定,那又该怎么办? 二、齐宣王为什么王顾左右而言他?从中可以看出齐宣王怎样的心态? 因为孟子假设的三个问题,由小到大,最后涉及齐宣王治国大事而齐宣王不愿回答涉及自身利害的问题,就把话题岔开了从中可以看出齐宣王不愿正视自己的错误,回避矛盾的心态.,例3、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cheng)于京师,与为1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既而北面承贽,请为2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3世俗之文,又不为4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一、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为1( ) 为2 ( ) 为3( ) 为4 ( ) 二、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余愧谢,不获 2、某则愿庶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4、读书五失,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读书有哪五失: 1、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