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3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208331
  • 上传时间:2018-05-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5.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妙法莲华经劝持品浅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四 劝持品第十三 何谓劝持?劝是劝说;持是奉持即是你能用种种言语来劝说他人,欢喜 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或者欢喜奉持这部妙法建华经,那么,一定会有不可思 议的功德如果不信的话,不妨试试看!一读此经,觉得妙不可言想不读诵, 也不能停止了因此,天天读诵此经,天天奉持此经,有无量的功德 你们天天听妙法莲华经,更有无量的功德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是成 佛的经典,所以诸佛、菩萨、罗汉等,都劝说人们读诵、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这一品在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之中,属于第十三品,故称为劝持品第十三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 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释迦牟尼佛说完提婆达多品之后,接著说劝持品在这个时候,药王大菩 萨和大乐说大菩萨,以及二万菩萨眷属在一起,一同来到佛的座前,发这种的 誓言:‘我们大众惟愿世尊放心,不要为这件事而忧虑待世尊入涅槃之后, 我等大众应当奉持读诵这部妙法莲华经,应当恭敬供养这部妙法莲华经。

      ’ 药王菩萨在往昔的时候,名为星宿光当时有日藏比丘,宣布正法他将 阿黎勒诸药,奉献于日藏及大众,发愿来世,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世世为良医, 善能治病,有药到病除之神效他深谙草木金石四类的药性如甘草是甜,黄 连是苦冷性能治热病,热性能治寒症 大乐说菩萨,他具足四无碍辩:1、法无碍辩:能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对 于一切名相,无不了知虽然知道诸法,但是不执著诸法2、义无碍辩:能说 诸法分别之义,通达无碍虽然知道诸法之义理,但不取著3、辞无碍辩:能 在一言之中,含无量之义对各种言辞通达自在,圆融无碍4、乐说无碍辩: 随顺众生的好乐,善巧方便为说佛法,所以称为大乐说菩萨 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 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在将来五浊恶世中的众生,人人不信佛,讲佛法也没有人听为什么?因 为众生善根渐渐转少的缘故,所以福就薄了虽然增善根的人减少,可是增上 慢的人多了例如有人这样说:‘你们知道我是谁?我就是佛不但我已经成 佛,人人都是佛’这就是增上慢的表现。

      这种人不知惭愧,对于佛所说的经典,他一部也不懂,居然大言不惭说自 己是佛这种人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为什么说自己是佛?一言以蔽之,就是 贪图利益、贪图供养这样就增加不善根,永远离开解脱之道何谓解脱?简 要言之,就是没有一切执著,得到无拘无束的境界,身心自在 这种人,虽然难可教化,可是我们大众用大忍耐之力来教导、度脱他们 用什么方法来度脱?或者读诵妙法莲华经,或者持说妙法莲华经,或者书写妙 法莲华经,甚至不惜身命来供养妙法莲华经往昔有一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药王菩萨前身),他发心焚身供养佛及法 华经诸佛共同赞叹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 来’智者大师读经到此处时,忽然入定在定中见到灵山法会尚未散会,释 迦牟尼佛仍然为诸大菩萨及诸大罗汉演说妙法莲华经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五浊恶世的起因,乃是由心浊而来如果人人能清心寡欲,不争、不贪、 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则心自然清净,成为人间净土何谓五浊? 就是 1、劫浊:人寿本来是八万四千岁,但因为福薄,渐渐减少,而入劫浊 劫浊本无体,以四浊为其体2、见浊:众生因为见解不正碓,迷惑正见,遂成 见惑,也就是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3、烦恼浊: 六根对六尘,便生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而有种种烦恼产生4、众 生浊:因受见浊和烦恼浊的影响,众生的福报更加陨减,而苦报渐渐增重,所 以多逢灾祸5、命浊:众生因为烦恼丛生,身心交瘁因此,寿命缩短,一旦 无常,便成异物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授记者白佛言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授记者白佛言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 说此经 在这个时候,大众中有五百位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都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别号他们大众一起向佛言:‘世尊!我 们五百阿罗汉,也自动发誓愿,到其他的国土去弘扬妙法莲华经,没有厌倦的 时候’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我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我 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 又有有学比丘(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和无学比丘(四果阿罗汉), 共八千人,皆得到释迦牟尼佛授记别号大众一起从座站起,一同合掌向佛, 而作这样的誓言:‘世尊!我们八千人,也到十方不同的国土去,广说这部妙 法莲华经,没有休息及停止’ 初果罗汉为见道位二果和三果罗汉为修道位,所以称为有学位。

      四果罗 汉为证道位,所以称为无学位 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嗔浊谄曲心不 实故 为什么缘故?因为在娑婆(堪忍)国土中的人,其性情多数很弊恶心中 怀著贡高我慢的思想,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他们的功德又浅又薄、嗔恨 最大、污浊最重、谄媚最强、弯曲最胜,这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实在的缘故 娑婆世界的众生,能堪忍一切苦,以苦为乐,不知道修离苦得乐的法整 天在名利上用功夫,你争我夺,无有停止因为起惑、造业,所以受报如果 能回光返照,万缘放下,自然脱离轮回,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 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在这个时候,佛的姨母,也就是佛的继母,摩诃波阇波提(大爱道)比丘 尼,和有学比丘尼以及无学比丘尼,共六千人,一起从座站起专一其心合起 掌来,瞻仰佛的尊颜,目不暂舍,好像入定似的 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她是摩耶夫人(佛母)的亲妹妹后随佛出家,成 为第一位比丘尼,即是诸比丘尼的领导人她们当时想出家修道,佛本不许可, 后经阿难尊者再三向佛求情,最后佛无奈勉强答应。

      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 在这个时候,世尊告诉憍昙弥(比丘尼上首):‘你为什么用忧愁的样子 来看我呢?在你的心中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说出你的名字,给你授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记别号呢?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佛和颜悦色地 问,令弟子们有和焦可亲,肃然起敬之感 中国译经的规定,有五种不译:1、多含不译2、尊重不译3、顺古不译 4、秘密不译5、此方无不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系顺古不译 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 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 佛很慈祥的叫一声憍昙弥!我刚刚先总说一切声闻(闻佛声而悟道),我 已经都予授记别号现在你想知道自己的记别号吗?那么,你要记住你在将 来之世,应当在六万八千亿那样多的诸佛法之中,为大法师以及其他六千有 学比丘尼与无学比丘尼,一起都作为法师 大法师有十德:1、善知法义。

      2、能广宣说3、处众无畏4、巧方便说 5、无断辩才6、法随德行7、威仪具足8、勇猛精进9、身心无倦10、 成就忍力具足此十种德行,才够资格称为大法师 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 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 你像这样子经过六万八千亿诸佛,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渐渐具足菩萨道 等到三觉圆、万德备的时候,应当成佛你的佛号,叫做一切众生喜见如来 你将具佛的十号,就是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应供(应九法界众生供 养)、正遍知(佛智鉴照一切法,既正又遍)、明行足(三明属慧,五行属福, 福慧双足)、善逝(修正道,入涅槃)、世间解(世出世一切相,悉皆了解)、 无上士(修证到无修证地位)、调御丈夫(化导众生,制伏众生)、天人师 (为人天的大导师)、佛(觉者)、世尊(世出世最尊贵之人)具足这十种 名号,才能称为世尊 菩萨所修的法门,就是六度万行何谓六度?就是六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法 所谓 1、布施:分为三种一为财施:即用财物救济贫穷的人菩萨能舍内财 (头目脑髓)和外财(国城妻子),没有舍不得二为法施:就是讲经说法 将自己所知道的善法,令大家也知道,所谓‘诸布施中,法施为最’。

      三为无 畏施:有人在危险之处,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义不容辞,拯救难者出离水深 火热的苦境2、持戒:戒是止恶防非的规箴所以在家人要守五戒或八戒沙 弥要守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无论在家或出 家,受菩萨戒之后,要行菩萨道,为人不为己3、忍辱:修道人一定要修忍辱, 忍一切人所不能忍的事,受一切人所不能受的气,这样才能证得无生法忍4、 精进:就是勇猛向前,不懈怠不放逸,绝不退转不可一暴十寒,不可有始无 终总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5、禅定: 就是静虑静是止息;虑是思虑就是将意识上胡思乱想的杂念停止,一念不 生,智慧现前6、般若:译为智慧有了智慧,晓得善恶、是非、黑白、正邪, 就不会做颠倒的恶业这种智慧从何而来?有两种方法,一为参禅,必参到山 穷水尽时,便有柳暗花明的境界二为诵经,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佛又叫一声憍昙弥!你成佛的名号,叫做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辗 转次第互相授记也就是第一位菩萨给第二位菩萨授记,乃至次第授记到六千 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阿罗汉证得正 觉位,而未证得正等和无上位菩萨证得正等位,而未证得无上位佛已经证 得无上位,再没有比佛更高的位了 尔时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尔时罗侯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在这个时候,罗侯罗(覆障)尊者的母亲,耶输陀罗(华色)比丘尼,她 在心中想:‘我和佛有夫妇之名,为何佛给比丘和比丘尼皆授记,唯独不提我 的名字?’她心里正在百思不解,但佛有他心通的智慧,故知道她的思想,所 谓‘若干众生心,如来悉知悉见’ 罗侯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幼年出家,在佛的十大弟子之中,称 为密行第一他在往昔生中,是位修行人有一天,正在打坐,听到老鼠咬木 头的声音,而起嗔心,将老鼠堵在洞中六天后才想起此事,乃起大悲心,心 想老鼠在洞中,岂不是饿死吗?于是才将老鼠洞的石头移开因此之报,他在 母亲腹中住了六年,所以叫‘覆障’ 耶输陀罗是释迦牟尼佛的表妹,容貌端正,非常美丽,远近闻名,故名华 色佛在十七岁时,和她结婚有一天,她向佛要儿子,佛乃用手指她的腹部, 她一惊而受孕佛出家六年后,罗侯罗出生当时释族议论纷纷,满城风雨, 认为耶输陀罗不守妇道耶输陀罗为表示清白,当众宣布:‘如果罗侯罗不是 悉达多(佛的俗名)太子的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