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与不确定性.pdf
6页知 识 创 新与不 确 定 性颜晓峰知识创新是创造性的活动 ,无论是其活动的方式与过程 ,还是其活动的结果与效用 ,都是开拓性的、尝试性的知识创新内在地包含着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知识创新的基本特性深入理解知识创新的这种属性 ,有助于正确把握知识创新的活动规律一不确定性在世界的不同领域都有其表现形式 ,不同学科也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对象的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学家奈特 ( FrankKnight)首次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作了重要区分 ,认为风险是概率已知的不确定状态 ,不确定性却是并不知道未来事件概率的状态 ① 而 Khalil 则把认识分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确定性分为完全确定性与不完全确定性 (风险 ) 不完全确定性 (风险 )又可分为不完全信息 (主观风险 ) 和完全信息 (客观风险 ) ,即以无知为基础的风险和以统计分布为基础的风险 ② 也就是说 ,风险是有着不确定性的确定 ,或是有着确定性的不确定 ;不确定性更多地不是由于无知或信息不完全 ,而是由于知识的对象还未展开 ,相关信息还不存在 ,是世界的运动与人的活动更基本的一种性质不确定性是知识创新活动的基本特性多西 ( G. Dosi) 在《创新过程的性质》一文中指出 ,从本质意义上讲 ,创新涉及到探索、发现、试验、开发、模仿以及采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组织结构。
在研究与实验活动本身开展之前 ,几乎不可能准确地知道在探索什么 ,因此 ,创新努力所带来的技术 (甚至进一步的商业 )结果事先很难知道创新包括一个基本要素即不确定性 ,这不仅是指缺乏与已知事件的发生有关的信息 ,更为根本的是还存在着尚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 ,以及准确地追踪行动结果是不可能的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特征是第一个‘程式化事实’” ③ 克兰 (S.J . Kilin) 和罗森堡 (N. Rosen2berg)也认为 ,如果存在着创新的基本维度的话 ,那就是不确定性根据定义 ,创新表示着创造新事物 ,新事物包含着人们在开始时并不理解与并不确定的因素而且 ,不确定性的程度与创新的超前程度密切相关 ④ 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通过研究日本公司创造知识与建立创新动力学的实践 ,也指出 ,至少自过去 50 年 ,日本公司生存于一个不确定性是唯一可确定的环境之中 ,不仅面对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而且承受着国内环境的不确定性即使是比较成功的日本公司 ,对付不确定性也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⑤ 不确定性在知识创新活动中 ,比起其他人类活动 ,表现得更为基本、普遍与典型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 ,是指在知识创新活动的各个层面与各个阶段 ,都存在着未行和未知的空间 ,都有主体难以预料和把握的因素 ,表现出知识创新的复杂性特征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
知识创新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活动 ,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 ,表现在知识创新的各个层面 ,概括地说 ,表现在认识与实践的基本层面从认识层面看 ,知识—63— 《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11 期 创新的重要方面是创新知识的生产如果把创新知识的生产作为有特定目的的认识活动 ,那么知识生产的方向选择面临着不确定性创新认识主体并不能在开始时就确定在多条路径、多种方向中 ,哪一种是能够导致创新知识生产的路径与方向的创新知识的生产是填补空白 ,是探索性地作出发现与发明 ,对于在探索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是不明确的 ,因为问题本身就是新的、未出现过的创新知识的生产形成了新的认识模式 ,加入了新的评价标准 ,知识生产的正误是不确定的 ,不能保证认识结果的正确与有效新知识的产生是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与大量的资源消耗取得的 ,但它的创新价值与生产价值不一定是成正比的 ,知识的创新价值是不确定的 ,既有价值大小的不确定 ,也有价值计量的难以确定如同 OECD 所指出 :虽然新的知识通常会增加经济的潜在产出 ,但它影响的质和量是事先不能预料的由于企业家素质、竞争情况和其它经济环境的不同 ,一种新的思维可能会引发巨大的变化 ,也可能只有适度变化或者根本无任何变化。
因此 ,很难用标准的生产函数来概括知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⑥ 从实践层面看 ,知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知识的创造性转化与应用 ,是造成现实世界的改变与改进创新是开创性的实践 ,主体的创新能力不可能在创新之前得到检验与证明 ,是否具有创新的实践能力是不确定的即使有过成功的创新 ,显示过主体的创新能力 ,也不能成为下一次创新的能力保证 ,因为创新的内容与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不确定性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 ,是存在于未来空间的 ,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创新的各个阶段日本的斋藤优在论述技术创新的初始阶段技术开发的风险时 ,就列出了五种风险 : (1) 失误风险 ,即需求与技术开发资源的错位 ,包括由于能力不足、方法论偏差、预测失误等导致的风险 ; (2)中断风险 ,即技术开发活动中途无法进行下去的风险 ; (3)时间风险 ,即技术开发未能如期完成 ,从而失去其价值 ; (4) 竞争风险 ,即在技术开发竞争中负于竞争对手的风险 ; (5) 市场风险 ,即虽然在技术开发上取得了成功 ,但在市场上却失败了 ⑦ 贯穿创新的全过程与各阶段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基本的不确定性就是创新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表现为创新参与的要素越多 ,创新延续的周期越长 ,创新面临的选择越多 ,则创新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创新的努力并不一定必然导致创新的效果 ,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 ,使创新成为一种充满风险的活动 ,创新要取得成功并非易事不确定性可以分解为许多属性 ,诸如不可逆性、非对称性、随机性、非决定性、非线性等作为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 ,如上所述 ,主要表现为这种活动的试验性、风险性和难预测性 (1) 试验性知识创新的特征集中在一个“新”字上 ,它的各种活动表现一般都是首次引入 ,创造也就意味着试验试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反应与对策试验就是可能性的确证 ,就是选择的多样性 (2) 风险性不确定性无论属于概率型风险 ,还是属于非概率型风险 ,都表明人的活动效果的风险性风险就是因与果的非决定性 ,投入与产出的非对称性人们一般习惯于由因溯果的确定性 ,投入与产出的对应性创新却不能保证有投入就有产出 ,有高投入就有高产出 ,它是在风险的前提下挑战风险 ,与风险较量一般来说 ,创新投入得越多 ,在收益上的风险也就越大当然 ,风险是与收益并存的 ,没有收益的激励 ,也就没有冒险的追求 (3) 难预测性创新活动的路径是非重复的 ,未来与过去是非对称的 ,没有对特定事件进行推论的经验基础 ,创新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
创新的难预测性并不仅仅在于信息成本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而主要在于创新对象的知识与信息是在演进中生成的 ,人们据以预测的知识与信息始终是不完全的如同罗杰斯 ( E. M. Rogers) 所说 :“不—73— 《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11 期 确定性内含着对未来的可预见性的缺乏 ,这就激励着个体去追求信息 ⑧二不确定性是知识创新的基本特性 ,它的根源存在于人与世界交往的活动之中知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人不满足于现存的世界 ,而要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人的一般性实践活动就包含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创造性活动则包含着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创新是人用来对付世界的不确定性 ,寻求生存的确定性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但它本身又是产生人的活动的不确定性的一个原因创造是开辟人与世界交往的新的界面 ,是在人与世界交往的无限可能性空间中实现新的可能性但逻辑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的可能性 ,主观的可能性并不等于主客体统一的可能性 ,很多创造的努力由于未知与尚不可控的因素的作用 ,最终成为“虚拟”的创造、创造的“空集”创造性活动就是这样在可能世界现实转化的过程中 ,同时显示和确证着现实的不可能性。
这种不可能性是与创造性活动的本意相悖的 ,但却又是创造过程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与创造性活动同生共存的不确定性知识创新的主导因素是知识的进步 ,新的知识还是一种符号的存在 ,还不等于新的存在创新是要把观念形态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需要运用实践的多种因素 ,经过实践的多个环节能否转化成功 ,并不存在先天的必然性 ,也不以知识是否“正确”为唯一的条件 ,转化的过程就包含着不确定性而且创新知识是多种知识的组合 ,它提供的是创新的模型 ,在此之前还没有与这种模型相对应的事物 ,知识的组合与模型的设想本身就包含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使得模型的对象化具有试验性还有一些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 ,而是演进而成的 ,演进的方向与结局没有经过事先设定 ,这就使这种类型的创新成为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 ,“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知识创新的不确定性既有世界与人的本体论根源 ,也有人的认识论根源世界与人是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的存在 ,世界的构成、运动与属性的无限多样性是在生成演化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知识及其创新必须有其本体论基础当世界本身不是一种封闭的、凝固的、确定的存在时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活动要寻求一种完全确定的基础是难以实现的。
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人 ,其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不是先于历史的存在物 ,而是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建构人的本质力量在具体的时期内、特定的对象上是确定的 ,在历史的范围内、无限的对象上又是不确定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 ,在历史中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有限理性、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进行 ,不能追踪所有初始条件和外部作用变化的轨道由于完全信息的极大成本 ,人只能依赖概率形式的预见人也不能准确认识那些从未出现、尚未展开的事物 ,更多地是采取猜想的形式人的认识层次与世界的发展程度是不完全对应的虽然现实世界提供了创新的客观基础 ,但主体却常常不能发现与把握潜在的创新机遇 ;反之 ,有些“创意”却纯属空想人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不完全对称的 ,有的创新构想即使是符合客观规律与要求的 ,但由于实践能力的某种缺陷 ,而不能实现其蓝图 ;有时主体已经具备了创新的实践能力 ,却由于认识的偏颇与滞后 ,不能及时果断地付诸行动知识创新如同其它生产活动一样 ,活动发生于过去或现在 ,结果于未来 ,必须经历一个周期时间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参数 ,不确定性深藏于时间的基本性质之中性系统中 ,时间是均匀的、等价的 ,初始状态的变化将导致任何后续状态成比例地变化 ,线性系统的长期行为具有确定性 ,即可预测性。
当代科学表明 ,世界更多地是非线性系统在“混沌”系统中 ,大多数轨道显示敏感依赖—83— 《社会科学》 2000 年第 11 期 性 ,或某些特殊的轨道是非周期的 ,初始状态的变化未必会导致后续状态成比例的变化气象学家洛伦兹 ( E. N. Lorenz) 认为 :“在任何系统中对初始条件的敏感的依赖性所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是不能作准确预报 ,而对充分遥远的未来甚至连粗略预报都不可能这个推论的前提是我们不能获得完全无误的观测 ⑨ 自然领域存在着微小的扰动演化为巨大的涨落现象 ,社会领域也存在着突发事件影响、改变了历史轨迹的现象过去与未来的不对称性 ,使得重复性事件也不会重现完全相同的结果 ,更何况创造性活动即使有预定的轨道 ,也确实出现了脱离预定轨道的不确定情况一般说来 ,创新活动的持续时间越长 ,其不确定性也越大所以 ,德鲁克根据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周期较长、意外较多这一事实 ,认为知识创新有着独特的风险与内在的不可预见性 ,它是变化不定与难以控制的 lu 知识创新是系统的活动 ,创新的过程是系统的过程 ,系统的活动受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约束在创新模型中 ,内部与外部的要素往往是简化了的 ,有的是还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而没有被列入的 ,有的是还没有产生的。
实际的创新活动进程随着时间推移 ,省略的、未知的、未预见的因素就可能出现 ,干扰着创新的进程 ,使得创新活动不得不偏离原定的模型 ,而进入非模型的新的轨道 ,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