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语的国字+音读训读熟字训.docx
3页日语的国字日语里 “ 国字 ”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是日本国的文字 , 包括汉字、假名等用来记录日语的所有的文字符号;二是日本人创造的假名 , 以区别于由中国传去的汉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的汉字但日本人通常所说的 “ 国字 ” , 是指第三种意思这时的“ 国字 ”又叫 “ 和字 ” 、 “ 俊字 ” 、 “ 和俗字 ” 、 “ 和制汉字 ”等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三种意思的 “ 国字 ” 汉字传入日本后 , 日本人就舍弃汉字的音而用其形和义来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 , 如用 “ 山 ” 表示 “ やま ”,用 “ 海 ”表示 “ うみ ””等 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环境 ,社会形态 , 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不同 , 所以日语里有些概念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 也就找不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 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如造 “ 榊 ” (读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树 , 造 “ 辻 ” (读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 , 造 “峠 ”( 读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 , 造 “ 躾 ”( 读作しつけ)字表示礼节、礼貌上的教养、管教。
国字的大部分是用六书的 “会意法 ”创造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 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会意法造的国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为平滑的 “一 ”字组合表示 “滑 ”、“发滑 ”(注:该词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 “十 ”组合在一起表示 “十字路口 ” 但是战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汉字的政策,绝大部分国字已经废弃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所以日语学习者大可不必担心音読、训読、熟字 训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 1946 年 10 月日本政府公布了 “当用汉字表 ”,列入 1850 个汉字 1981 年 10 月又公布了 “常用汉字表 ”,列入 1946 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 “常用汉字表 ”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 “音读 ”(音読み/おんよみ) ,另一种叫做 “训读 ”(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 ”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唐音 ”、 “宋音 ”和 “吴音 ”等几种。
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 “音读 ”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 ”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 “训读 ”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 “音读 ”音和 “训读 ”音 部分词例如下: 音读词例: 青年(せいねん) 、技术(ぎじゅつ) 、恋爱(れんあい) 、翡翠(ひすい) 、読书(どくしょ) 、人(じん,にん)、幸 福(こうふく) 、 训读词汇: 青い(あおい) 、术(すべ) 、恋(こい) 、好き(すき) 、読む(よむ) 、人(ひと) 、幸せ(しあわせ) 、汉字的音读、训读 汉字 “海 ”可以读成 “カイ ”也可以读成 “うみ ” “カイ ”是它的音读, “うみ ”是它的训读 音读是 基于从 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训读是将与汉字的意思相对应的 “和语 ”————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 “史 ·宪 ·巨 ”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 “贝 ·又·咲(さ)く ”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 日语里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训读发音。
比如 “生 ”,音读可读作 “セイ ·ショウ ”,训读可读作 “いきる ·いかす ·いける·うまれる ·うむ ·おう ·はえる ·はやす ·き ·なま ”等 同上面所说的,汉字每个字都有与之对应的音读、训读,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 比如 “梅雨 ”,它的发音为 “つゆ ”,不能把每个汉字分别读什么区分开来我们把这类发音叫做 “熟字训 ”以下这些也是 “熟字训 ”: 田舎(いなか) 时雨(しぐれ) 相扑(写作 “相扑 ”,すもう)土产(みやげ) 为替(かわせ)红叶(もみじ) 吹雪(ふぶき) 足袋(たび) 日和(ひ よ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