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练习卷.docx
13页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物理练习卷(本卷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表示声音的( )第1题图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2.下列四幅图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拨动直尺产生声音B.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C.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D.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3.在南京六朝博物馆,展出了一套江宁上坊孙吴大墓出土的青瓷伎乐俑群,为我们再现了那个鼓瑟吹笙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演奏时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B.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音调不同C.吹奏时所发出的声音越大,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越大D.鼓的振动停止,鼓声的传播也会立即停止第4题图4.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的折叠导盲杖,使用时导盲杖会持续发出超声波,若前进方向上遇到障碍物,导盲杖会接收到反射信号并产生提示音,离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提醒盲人绕开障碍物.关于导盲杖发出的超声波与提示音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超声波的频率比提示音的频率高D.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响度小5.2024年8月15日,江苏省暨南京市2024年度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在玄武湖畔举办.玄武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树木.下列现象和倒影原理相同的是( )A.冰透镜取火B.日晷计时C.小孔成像D.古代潜望镜第6题图6.圭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如图所示,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南北方向水平放置于地面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观察表的影子长短来读出时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圭表计时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当表的影子最短时,此时是当地的正午 C.当表的影子逐渐变短时,应是当地的下午D.为了能在圭尺上观察到清晰的日影,立表需要用不透明材料7.关于光反射时,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 )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与某一平面镜夹角是30°的入射光有两条 C.入射光与其对应的反射光一定关于法线轴对称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一定与平面镜垂直8.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关于此实验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与此现象原理不同 B.太阳光是由红光、绿光和蓝光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C.各种色光经过三棱镜,红光偏折最明显 D.分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三棱镜还可以变成白光红光紫光甲 乙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如图所示,被隔板隔开的两个人偶不能直接“看到”对方,但人偶A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人偶B的眼睛.则人偶B通过平面镜( )A.可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C.一定能看见人偶A的眼睛D.无法确定,与所处位置有关10.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A.都能 B.都不能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11.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A.B. C.D. 第11题图 甲透镜 乙透镜 第12题图12.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关于两透镜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B.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C.甲、乙都是凸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二、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5分)13. 为庆祝国庆节,某位同学用笛子演奏了嘹亮的歌曲《歌唱祖国》,吹笛子时,笛管里的空气柱产生声音,“嘹亮”指的是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音色”).隔壁班同学听到笛声关上了门窗,这是在减弱了噪声.14.计算机显示器能呈现彩色图像,是应用了红、、蓝三原色混合的原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15.如图甲为月食现象,其原理是 ,能正确描述月食形成原因的是图 (选填“乙”或“丙”).为了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 (选填“声音”或“光”)信号,并记录它返回的时间. 甲 乙 丙第15题图16.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若人迎着月光走,应走在 (选填“明处”或“暗处”).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由于光发生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该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7.用一块平面镜将室外的阳光照射到室内,这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说明白光是色光(选填“单”或“复”).用手指轻轻搅动槽中的水,墙壁上的彩色光带将(选填“振动”、“消失”或“不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甲 第19题乙 第20题18.如图是南京长江大桥夜景,水平桥面上有许多高度、大小相同的路灯,靠近岸边浅水区的路灯A与桥中心深水区的路灯B相比,路灯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路灯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长江水位上涨,则路灯A的像的大小将,像到水面的距离将.19.把玻璃杯放在有字的卡片上,往杯内注水近满,如图甲所示,由上向下观察,比较你看到的杯外和杯内的文字,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了现象.魔术“浇不灭的烛焰”(如图乙)与此现象原理.20.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你认为凸透镜的焦距f (选填“可能大于”“等于”或“一定小于”)距离L.然后小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白纸,如果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小于刚才测得的距离L.21.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实”)像.(2)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3)若光斑B向右移动1m,说明水位 了 m.第21题图三、 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1分)22.(6分)按要求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甲所示,在路灯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为BD,A点表示路灯的位置,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竖立在地面上的竹竿BC;(保留作图痕迹)(2)在图乙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焦点,请画出光线a、b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甲乙丙 第22题图23. (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 甲 乙 丙第23题图(1) 图甲中,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这种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左边与它接触的音叉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3)如图丙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的实验.把正在振动发声的放在瓶内,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逐渐抽出;①当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②调节好仪器并能正常使用,再次用抽气筒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发现 (选填“仍在”或“不在”)振动,但听到的声音在逐渐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得出这一结论是 .A.用实验直接证实的B.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24. (8分)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甲 乙 第24题图(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钢锯条一端,听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再用力拨钢锯条,这时钢锯条的振幅将 ,声音的响度变大,这说明与 有关;(3)当钢锯条伸出桌沿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却听不到声,这是由于钢锯条振动的频率20Hz,发出的是 声波.科学家利用这种声波可以监测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5.(6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如图所示,分别用不同材料将声源包裹起来,然后放在鞋盒内,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隔音性能.这些材料包裹的厚度应该 ;(3)小明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在此过程中,他所听到声音的 发生改变.当听不见声音时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处到鞋盒的距离(如表所示);材料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8475(4)分析实验结果,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5)为了进一步验证,同组的小红认为还可以保持人到声源的距离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音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音性能.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音性能越 ;(6)为降低电影院中的噪声,请根据本实验结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6.(8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公元4世纪前的《墨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和解释.如图甲所示,为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小华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甲 乙 丙第26题图(1) 小华在制作小孔时,把小孔戳成三角形,用它来观察蜡烛,半透明膜上呈现出了比烛焰大的 (填像的性质,下同)的 像;(2)于是他又将三角形改为方形和圆形,半透明膜上像的形状不变,说明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