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专题——中点妙用初三数学.docx
35页方法专题:中点的妙用联想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质量擅长联想,才能更好的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当你碰到中点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呢?学习完这个专题后,能给你带来必定的启迪看到中点该想到什么?1、等腰三角形中碰究竟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中碰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三角形中碰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4、两条线段相等,为全等供给条件(碰到两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时,常联想“八字型”全等三角形);5、有中点经常结构垂直均分线;6、有中点时,常会出现面积的一半(中线均分三角形的面积);7、倍长中线8、圆中碰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中点协助线模型一、等腰三角形中碰究竟边上的中点,常联想“三线合一”的性质1、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691216A.B.C.D.5555二、直角三角形中碰到斜边上的中点,常联想“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2、如图,在Rt⊿ABC中,∠A=90°,AC=AB,M、N分别在AC、MAB上且AN=BM.O为斜边BC的中点.试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原因.NBOC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将长为2的线段QF的两头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从点A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ABCDA滑动到点A为止,同时点F从点B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BCDAB滑动到点B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的中点M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DA.2B.4-C.D.1QMBFC1第8题图三、三角形中碰到两边的中点,常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D4、(直接找线段的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A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订交于点O,且AC=BD,EFN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分别交BD、AC于点E、F.你能说出M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吗?B图2-1C5、(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以下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三角形ABC∠BAC的角平分线,BD⊥AD,点D是垂足,点E是边BC的中点,假如AB=6,AC=14,求DE的长6、(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找中点,应用中位线定理)以下图,AB∥CD,BC∥AD,DE⊥BE,DF=EF,甲从B出发,沿着BA、AD、DF的方向运动,乙B出发,沿着BC、CE、EF的方向运动,假如两人的速度是同样的,且同时从B出发,则谁先抵达F点?7、(综合使用斜边中线及中位线性质,证明相等关系问题)DC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CD∥AB,对角线AC、BD订交于点O,ACD60,点S、P、Q分别是DO、AO、BC的中点.S求证:△SPQ是等边三角形。
OQPA图6-1B四、两条线段相等,为全等供给条件(碰到两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时,AD常联想“八字型”全等三角形)8、如图:梯形ABCD中,∠A=90°,AD//BC,AD=1,BC=2,CD=3,EE为AB中点,求证:DE⊥ECBC29、如甲,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GEF(CG>BC)中,点B、C、G在同向来上,M是AE的中点,(1)研究段MD、MF的地点及数目关系,并明;(2)将甲中的正方形CGEF点C旋,使正方形CGEF的角CE恰巧与正方形ABCD的BC在同一条直上,原中的其余条件不1)中获得的两个能否生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明FEFDAADMMBECBCG甲乙GA五、有中点常结构垂直均分1BDC10、如所示,在△ABC中,AD是BC上中,∠C=2∠B.AC=2BC求:△ADC等三角形六、有中点,常会出面的一半(中均分三角形的面)111)研究:已知ABC的面a,、(①如1,延ABC的BC到点D,使CD=BC,接DA,若ACD的面S1,S1=(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②如2,延ABC的BC到点D,延CA到点E,使CD=BC,AE=CA,接DE,若DEC的面S2,S2=(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③在2的基上延AB到点F,使BF=AB,接FD,FE,获得DEF(如3),若暗影部分的面S3,S3=(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⑵:像上边那,将ABC各均次延一倍,接所得端点,获得DEF(如4),此,我称ABC向外展了一次。
能够,展一次后获得的DEF的面是本来ABC面的倍⑶用:如5,若△ABC面1,第一次操作:分延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AB,BC=BC,CA=CA,次A,B,C,获得△ABC.第二次操作:分延AB,BC,CA至点A,1121=11111111111122,2,使21=11,11,21=11,次2,2,2,获得△222,第三次操作⋯,按BCABABBCBCCACAABCABC此律,要使获得的三角形的面超2010,最少要次操作....312、以下图,已知梯形ABCD,AD∥BC,点E是CD的中点,连结AE、BE,求证:S△ABE=1S四边形ABCD213、如图,M是ABCD中AB边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DCE中暗影部分面积与ABCD面积之比为AMB14、以下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连S四边形AGCD等于:A、5B、4C、3AF、CE交于点G,则D、S矩形ABCD65423七、倍长中线15、如图,△ABC中,D为BC中点,AB=5,AD=6,AC=13求证:AB⊥AD16、如图,点D、E三均分△ABC的BC边,求证:AB+AC>AD+AE17、如图,D为线段AB的中点,在AB上取异于D的点C,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同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与BCF,连结DE、DF、E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八、圆中碰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18、半径是5cm的圆中,圆心到8cm长的弦的距离是________419、半径为5cm的圆O中有一点P,OP=4,则过P的最短弦长_________,最长弦是__________,20、如图,在圆O中,AB、AC为相互垂直且相等的两条弦,OD⊥AB,OE⊥AC,垂足分别为D、E,若AC=2cm,则圆O的半径为____________cmAOCBD21、如图,在⊙O中,直径AB和弦CD的长分别为10cm和8cm,则A、B两点到直线CD的距离之和是_____.22、如图,⊙O的直径AB和弦CD订交于E,若AE=2cm,BE=6cm,∠CEA=300,求:CD的长;23、某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丈量该湖的半径,小杰和小丽沿湖畔选用A、B、C三根木柱,使得A、B之间的距离与A、C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长为240米,A到BC的距离为5米,如图5所示请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BCA5倍长中线:1.(2011平谷二模)24.已知:如图①,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结DF,G为DF中点,连结EG,CG.(1)求证:EG=CG;(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o,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结EG,CG.问(1)中的结论能否仍旧建立?若建立,请给出证明;若不建立。












